军事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

第二次英布战争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刘佩文
发布于:2018-10-17 共4818字

  摘    要: 发生于1899年的英布战争, 其重要性在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上总是被低估。实际上, 英布战争是大英帝国的辉煌顶峰, 同时也是大英帝国衰落的开始。这场战争使英国意识到, 继续维持海外扩张已经力不从心, 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收缩, 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此外, 由于战争带来的影响, 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社会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大英帝国; 布尔人; 殖民战争;
 

第二次英布战争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英布战争的背景

  发生于1899年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 又称布尔战争、南非战争或第二次英布战争 (以与发生于1880年至1881年的第一次英布战争相区别) 。这是一场为抢夺商业利益、自然资源而发生于英国与荷兰人后裔布尔人之间的殖民争夺战争。

  (一) 英国

  19世纪, 又被称为英国人的世纪。18世纪下半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在英国不断涌现, 依靠这些新发明, 英国的经济生产方式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至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英国国力达至巅峰。1851年, 伦敦世博会的举办, 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 物极必衰。到了19世纪末, 英国无以匹敌的经济实力和海军舰队都遭到了严重挑战。

  经济上, “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19世纪60年代, 以电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欧洲大陆, 并以德国和美国为中心展开。但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英国仍然固守旧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不愿采用新技术、新发明, 因此, 其生产效率发展缓慢, 逐渐被新兴的德美等国超越。在传统工业如钢铁工业上, 美德钢铁产量分别在1890和1896年超越英国;而在新兴工业如化学、电力等方面, 英国更是被甩在身后。

  军事上, 帝国海军虽仍是世界第一, 但面对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竞争对手的压力, 其实力已略显不足, 海上霸权受到动摇。自拿破仑战争以后, 大英帝国海军几乎从未遇到挑战, 强大的海军舰队已成为将海外殖民地与英国本土捆绑起来的“锁链”。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 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法俄两个传统的军事大国, 其海军力量已成长到英国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程度, 特别是法俄同盟的缔结, 更是使英国一度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在德国, 随着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推行, 海军扩张的序幕也徐徐揭开。1898年, 德国通过了一个为期20年的海军建设法案, 英国对此如鲠在喉。

  外交上, 奉行多年的“光荣孤立”政策遭到挑战。“光荣孤立”一词, 首先由加拿大财长G·E·福斯特提出, 指的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所奉行的对外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指, 在和平时期, 英国不与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 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 以保持充分自由行动, 免受束缚。实施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然而进入19世纪90年代之后, 英国的经济和海上霸权均受到挑战, 实施“光荣孤立”政策的基础已经动摇。

  (二) 其他国家

  在德国, 自1871年统一以来, 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飞速发展, 其力量已经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均势。威廉二世登基后, 特别是俾斯麦下台后, 德国的外交政策逐渐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称霸世界的“世界政策”, 并宣扬“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而这“与俾斯麦一再坚持的德国是一个‘饱和的’、渴望维持欧洲现状而对海外领土没有热情的国家的腔调相比是一种彻底的改变” (1) 。在“世界政策”的推动下, 德国开始向亚洲和非洲扩张。

  在美国, 南北战争结束后, 美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次战争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到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英国, “跃居世界首位” (2) 。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美国也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898年的美西战争, 1899年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都是其海外扩张的体现。

  二、英布战争的原因

  英布战争是大英帝国的转折点, 自战争结束以来, 学界对其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对于英布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南非的战略位置、英国在非洲的殖民霸权、资源利益。

  (一) 战略位置

  南非位于非洲的最南端, 自迪亚士于16世纪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道以来, 南非一直是连接欧洲和印度的重要战略中转站和据点。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其领土面积几乎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其中, 印度对于大英帝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英国的实力依赖于对印度的拥有和在东方的优势地位, 就如同大不列颠本土对于英国一样重要”, 因此, 印度可以说是大英帝国的基石。而南非正位于英印航线的中点, 所以为了控制印度, 保证英印之间的联系, 英国必须保持在南非的存在。虽然此时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 但英法一旦交恶, 法国可以很容易地封锁苏伊士运河, 正因为如此, 英国必须取得南非的控制权。此时的南非, 除了英国控制的开普和英国于1843年吞并的纳塔尔共和国外, 还存在两个布尔人国家: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因此, 急于取得南非殖民霸权的英国将这两个国家视为眼中钉, 欲除之而后快。

  (二) 殖民霸权

  英国在南非的总督罗德斯早在1881年就提出了一个“2C计划” (开普—开罗) , 即修筑连接开普和开罗的铁路, 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连接起来, 建立一个非洲殖民帝国。而这一计划正好与布尔人提出的“布尔非洲”计划迎头相撞。“布尔非洲”计划打算将英国人从布尔人手中夺取的土地以及英国扩张所得来的土地都纳入进来 (3) , 这不可避免地将与英国发生矛盾。布尔人自知不是英国的对手, 因此便拉拢德国对抗英国, 而此时正欲重新划分殖民地的德国也乐于借助布尔人的力量插手非洲的事务。对此, 英国决意以武力手段解决。

  (三) 资源利益

  此时的英国已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对南非进行了大量投资, 特别是在1867年奥兰治发现钻石矿、1884年德兰士瓦发现金矿之后, 大量的英国资本涌入南非, “仅1890年兰德各金矿的投资总额2200万英镑, 其中英资约占总投资的60%~80%” (4) 。此外, 在从欧洲涌来的众多淘金者中, 英国人占了大多数。对此, 布尔人采取多种措施抵制英国势力的渗透, 如将铁路、炸药特许权授予英国的竞争对手德国、荷兰等国, 规定外来移民获取公民权的年限等。这进一步激化了英布之间的矛盾, 在一系列谈判失败之后, 战争爆发。

  三、英布战争的过程

  1899年秋, 英国借口德兰士瓦拒绝降低外来者取得公民权的年限, 陈兵德兰士瓦国界线。1899年10月9日, 德兰士瓦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英国撤回在边界线附近集结的士兵, 并在48小时内答复。10月11日, 战争爆发。

  在战争的初期, 虽然英国拥有兵力上的优势, 但布尔人由于准备充分、熟悉地形, 并且指挥得当, 使得英军连连受挫。1900年年初, 英国人的增援抵达南非, 不久即占领布隆方丹和比利陀利亚。同年12月, 英国宣布兼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但布尔人继续进行游击战争, 直至1902年。1902年, 英布双方签订《费里尼欣和约》, 战争正式结束。

  根据该条约, 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承认英国的宗主权, 但保留了部分自治权。英国赔偿布尔人300万英镑, 以帮助遭战争破坏的布尔人家庭重新生活。由于英国人和布尔人都是南非人口中的少数, 都是依靠剥削非洲人来维持生活, 因此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 二者不久之后就重新修好, 共同压迫非洲土着。1910年, 英国将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合并, 组成了南非联邦, 作为英国的第四个自治领。

  四、英布战争的影响

  (一) 政治上

  布尔战争造成了英国统治阶层的分裂。在战争爆发前, 英国进行了大量的舆论宣传, 激起了英国国民的爱国热情, 他们对英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坚定支持。英国报纸宣称, 英军对布尔人的战斗根本不能称之为战争, 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5) 。不过现实却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本以为很快可以结束的战争, 却持续了3年, 共耗费了2.5亿英镑, 死亡两万余人。实际上, 在1900年战争进行时, 英国两大政党对战争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当时执政的保守党政府支持对布尔人的战争, 而自由党则分裂为三派:一派支持保守党政府对布尔人作战, 被称为“自由帝国主义者”;一派则反对对布战争;还有一派则决定弃权。英国人战前的狂热在战争爆发后被迅速浇灭, 对帝国海军的自信也发生动摇, 很多人开始反思帝国的海外殖民政策。

  (二) 经济上

  英国在战争胜利后取得了世界最大金矿——兰德金矿的控制权, 大大缓解了因巨大的战争支出而造成的财政紧张, 随之而来的则是伦敦迅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黄金交易中心。此外, 战争使英国控制了整个南部非洲, 并将其势力渗透到非洲腹地, 为南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南非也成为英印航道上的重要一环。

  但是, 由于战争的巨额开支, 使得英国难以承受同时维持这么多海外领土的代价, 连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在战后也感慨道:“这是个负担”。1902年, 英国开始进行关税改革, 通过建立关税特惠制来维持大英帝国经济圈。

  (三) 军事上

  英布战争暴露了英军的许多弱点:组织混乱、指挥不力、行动缓慢等。更重要的是, 布尔人使英国人认识到了游击战争的重要性。战后英国立即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先后组建了战争公署、海军战争委员会和帝国国防委员会, 并对英军的组织机构、指挥系统、军兵种设置乃至后勤系统进行改革。

  在军事实践上, 英布战争推动了迷彩服的普及, 由于英军鲜红的军服在南非裸露的黄土中非常显眼, 因此, 常常成为身着黄色军装的布尔人的靶子, 战争中英军伤亡人数远超布尔人。此外, 随着新式武器的使用, 前线的军队作战方式、防御手段也随之进行调整, 尤其是布尔人的游击战术, 给了英、法、德、荷等国巨大的震撼, 使其在战后纷纷研究因应之策。

  在军事理论上, 英军的铁路运兵和大兵团推进等作战方式, 使得德国人更加坚信“总体战”理论。而瑞士等不足以维持常备军的小国, 则从布尔人“全民皆兵”的思想中发展出了适合本国的军事国防体系。

  (四) 外交上

  实际上, 趁着英国陷于英布战争之机,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抢夺英国殖民利益:美国提出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德国强迫英国瓜分萨摩亚群岛, 法俄密谋瓜分土耳其。虽然英国在战前通过舆论宣传, 获得了国内民众的支持, 但其他国家民众并不买账, 纷纷发起支援布尔人的运动。而在战争进行期间, 除了意大利外,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谴责了英国, 英国陷入了真正的“孤立”之中。为抑制法国, 英国给予美国开凿运河的便利;为遏制俄国, 英国与日本建立了“英日同盟”, 从而放弃了坚持几十年的“光荣孤立”政策。不久, 英国先后与法、俄签订《英法协议》《英俄协议》, 英国开始卷入欧洲大陆的政治军事漩涡中。

  (五) 社会上

  战后英国人发现,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竟是招募不到身体素质合格的士兵。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贫穷和国家兴衰的关系, 因为贫穷和饥饿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国防能力。有人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书, 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工厂制度下长大的年轻人, 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军人。同时, 英国也注意到了德国早在俾斯麦时期就已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德国国家实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 英国在20世纪初通过了一系列社会法案, 包括养老金条例、儿童和教育方面的改革等, 初步建立起了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

  五、结语

  总之, 英布战争标志着大英帝国海外扩张的终结,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包括自治领也逐渐开始谋求自己的独立地位, 而英国在战后也无心他顾, 英国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欧洲。英布战争可以被视作“日不落帝国”的落日余晖, 此后的大英帝国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第三卷)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5.
  [2]张谦让.英布战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3]苑爽, 巩茹敏.试论英布战争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 (美)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崛起[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5] (苏) 苏斯曼诺维奇.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M].文志玲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2.

  注释:

  1 (美)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崛起[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205.
  2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第三卷)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5:274.
  3 (苏) 苏斯曼诺维奇.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M].文志玲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2:125.
  4 苑爽, 巩茹敏.试论英布战争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64-66.
  5 张谦让.英布战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原文出处:[1]刘佩文.英布战争及其影响[J].现代交际,2018(16):242-2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