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重温陕北三战三捷战例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8 共2556字
标题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例,是在毛泽东亲自指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重温陕北三战三捷的战例,体悟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仍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防御,诱敌深入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 “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当时我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在十倍于我之强敌进攻面前,我军坚决执行毛主席“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原则,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九日,在给敌以杀伤后,主动撤出延安。我军虽然暂时失去了一些地方,但兵力集中了,机动性增大了,能够主动灵活地与敌作战; 敌人则因占领了地方,不得不分兵防守,更因深入到我根据地内部,处境被动,且不断遭我人民武装的袭扰。而我军能够依靠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集中主力,机动作战。在撤出延安之后的一个半月内,即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取得三战三捷的伟大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坚定了西北军民的胜利信心,稳定了战场形势。

  二、外线速决,机动歼敌

  毛主席指出: “如果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不但在战场上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我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撤离延安后,迎合敌人寻求我军决战的心理,积极地实行佯动、声东击西、蘑菇战术等手段,骄纵、疲备、调动敌人,我则在机动中集中主力,掌握战机,选敌弱点,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歼敌有生力量。如青化砭战役,当敌人展开主力,企图在延安以北与我军决战之际,我则将主力荫蔽集结于敌之翼侧,以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即将其前出进行翼侧掩护之第 31 旅( 欠第 91 团) 全歼,待敌主力转头时,我已安全撤出战斗。羊马河战役则是敌以十旅之众,企图对我军进行合击,我将主力荫蔽集结于瓦蟠大道两侧,乘孤军南下之敌第 135 旅于运动中,将其突然包围歼灭。打蟠龙是先将敌主力调开,我乘隙对孤立据点进行攻击。

  三、消耗疲敌,寻机歼灭

  毛主席在《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中说:“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我军运用这一战术,拖住敌人,使其在根据地内“大游行”,疲于奔命,疲劳饿饭,我军则集中主力,寻机歼敌。青化砭战役后,我军依据毛主席制定的这个战术,将主力迅速转移至蟠龙西北地区荫蔽休整,只派小部队与敌“蘑菇”.敌因接受第 31 旅被歼教训,日间集团逐山跃进,夜间露宿山头,“游行”四百余里,尚不知我军去向,被磨得精疲力竭,拖得疲劳沮丧,喘息未定,我又乘机在羊马河全歼其第 135 旅。蟠龙战役,则是利用敌之错觉,诱敌九旅之众,长途跋涉,北上绥德,我集中主力打掉敌重要前进补给基地,既使敌主力劳师远涉,极度疲劳,又断敌供应,进一步造成了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的条件。

  四、战役造势,陷敌被动

  “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为了打好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仗,毛主席指示我军一部公开向安塞方向转移,将敌主力调向安塞,使其第 31旅孤立无援,覆灭于青化砭。在羊马河战役中,我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使敌误认我牵制部队为主力,竭力向西北方向追逐,我又成功地调开敌人主力。我主力则集中于羊马河地区布成袋形阵地,并有意让出敌南下可能经过的高地,诱敌入网,待第 135 旅进至羊马河地区时,迅速将其包围。该敌告急求援,但敌主力九个旅被我紧紧牵制,数里之隔,难解第 135 旅被歼。蟠龙战役,更是由于我军有计划地利用和扩大敌人错觉,陷敌于被动,给以不意的攻击,因而获胜的。蟠龙为敌重要补给基地,敌主力集结其周围,不便攻歼。要攻取蟠龙,必须将敌主力调开,方可乘隙攻歼之。我利用敌误认我军已陆续东渡黄河之错误判断和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的心理,以一部兵力积极诱敌主力北上缓德地区,使蟠龙守敌完全陷于孤立,我军则乘敌主力孤悬于绥德地区回援不及之时,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占蟠龙。当敌主力从缓德地区回援于五月九日进到蟠龙地区时,我军早已转移至安塞地区休整。

  五、集中优势,各个歼敌

  “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 或团) 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 或团) .”初战青化砭,我以六个旅的绝对优势兵力,利用良好的地形,伏击脱离主力的敌第 31旅( 欠一个团) ,当该敌全部进入我伏击圈时,我军立即断其退路,拦头截尾,主力自两侧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实施猛烈冲击,敌仓促应战。仅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即将该敌全歼。此役在决心部署上体现了慎重初战的原则。次战羊马河,我军采取避敌主力、打敌一路的战法,以两个旅阻敌九个旅,集中四个旅伏击敌一个旅,经六小时战斗,全歼第 135 旅。三战蟠龙,我军以小部兵力积极诱敌主力九个旅北上绥德,使敌补给要地蟠龙守敌陷于孤立,而集中主力四个旅诱乘敌之隙围攻蟠龙,经过两天两夜激战,又全歼守敌。

  六、紧密配合,整体制敌

  陕甘宁边区军民执行了毛主席关于“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的指示,士气高昂,团结战斗,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三次战役中,边区人民组织支前队伍达两万多人,随军担架四千多副,为我军输送粮弹、抢救伤员、侦察敌情、充当向导、封锁消息,直接协助军队的作战。如青化砭歼敌第 31 旅,我一地两次设伏成功,除我军行动荫蔽、伪装严密以外,人民群众的严密封锁消息更是突出的一例。另一方面,边区人民坚壁清野,陕北缺粮,人民群众把粮食埋藏起来,使敌人饿饭; 而对子弟兵,则自己把粮食省下来,努力保证军队的供应。随军民工,自带给养,转战于各个战场。整个陕甘宁边区处处都是铜墙铁壁,人民群众埋地雷、断公路,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由于边区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加上我地下情报组织的卓越工作,我对敌情了如指掌,而敌人则耳聋眼瞎,到处挨打。我地方兵团和广大民兵、游击队四处袭扰敌人,共歼灭分散之敌两千多人。关中分区济南兵团在敌后展开广泛的游击战争,先后解放土桥、通润、关庄、梁庄等地,并建立区、乡政权,严重威胁了敌后方安全和交通补给线,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野战军主力作战。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