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戴高乐机械化运动战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8 共3699字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被德军装甲部队轻而易举地绕过后,在纳粹闪击战的狂飙之下,整个法国开始崩溃。巴黎沦陷后,贝当元帅作为最高领导人向希特勒投降。1940 年 6 月 25 日,他授权查理·亨茨格将军作为法国代表与德军凯特尔元帅签署停战协议。法国一战后“欧洲最强大陆军”的神话就此破灭。

  这样的结果是法国军界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对防御式堑壕战旧军事思想的迂腐信奉所造成的。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戴高乐锐意进取推崇更加贴合实际的运动战法的做法和他主导下由此为基础建立军事力量的“自由法国政权”是黑暗中燃烧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一、戴高乐军事思想的形成

  1912 年从圣西尔军校毕业的戴高乐在阿腊斯城的第三十三步兵团任职,彼时的团长正是菲利普·贝当上校。作为其麾下的低级军官,戴高乐以直言不讳和在军事上的独到见解赢得了贝当的尊重和友谊。时过境迁,在近三十年后,当年的这对师生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已经截然相反。

  战争观上,早在贝当堑壕战的战略布局还在主导战争走向的一战凡尔登战场上发挥作用时,戴高乐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其短板和不合理性。战壕让戴高乐感到的是窒息与凝固,这种战法的成功是以大量牺牲作为代价的。当年的法军如阅兵般前进、羊群般冲锋,接着又如成片的麦浪一样倒下,这些都是戴高乐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痕。堑壕时代的战争的确有如绞肉机一般。戴高乐从那时起便意识到,比拼人力和生命的时代应当画上休止符,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战争才是属于未来的。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让戴高乐愈发成为坦克的推崇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俘期间,戴高乐从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出发,在对未来战争可能产生的局面的设想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加以创新,初步形成自己使用装甲部队实现战术突破的作战理论。他先后出版了《剑刃》和《建立职业军》等著作阐述自己的新型军事思想。在波兰军事学院任教期间,他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战术思想。他将法国所处的环境与其他主要国家做以比较后提出,相较于英美与欧洲大陆的海洋阻隔以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山地环绕,身处广阔平原之中的法国如果以固定的工事作为防御手段在难度和效果上都注定不会理想。联系法国可能面对的战局,戴高乐认为只有组建一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快速机动机械化装甲部队,并配合以飞机的空中火力打击,形成立体推进的运动战法才能最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将进攻作为保卫法国的主要手段,其核心在于保持部队的高机动性,以随时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使机动性和强大火力成为国家防御能力的特性,并集中装甲部队的优势兵力作为攻坚的拳头力量。

  戴高乐认为堑壕战和构筑要塞的时代已经过去,旧的战略思想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战争需求。他多次向国防当局建议进行战术和军队结构的革新,然而在阵地战工事防御体系作为法国军方主流的时代,他的呼声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戴高乐的主张同法国总参谋部的阵地战、防御战的思想格格不入,大多数政客和军人都反对革新。法国总理达拉第曾在议会前发表演说,鼓吹消极防御,反对进攻性战略。更让戴高乐大失所望的是贝当元帅的反对。垂暮之年的贝当元帅思想早已僵化,他把戴高乐的理论斥之为“开玩笑”,认为“无论坦克或是飞机都不能改变未来战争的内容,国家的安全只能依靠工事”.他还撰文重申对马其诺防线的信心,声称有了它就无须担心装甲部队的进攻[1]19.

  在国内被视作儿戏的戴高乐军事思想却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德军的将领。古德里安以及指挥著名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曼施坦因都从中受益,前者更是将戴高乐的思想充分发挥在其主导的“黄色方案”中---针对法国的闪电战。

  1940 年 5 月 10 日,欧战全面爆发。德军集中了 136 个师,其中 10 个坦克师、7 个摩托化师,2 580 辆坦克,3 824架飞机,分 A、B、C 三个集团军群向荷、比、卢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A 集团军作为左翼,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发起攻击,通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将在迪南和色当之间强渡马斯河,穿过法国边界防线,向松姆河口挺进。B 集团军作为右翼攻入法国,C 集团军对马其诺发动佯攻,迷惑法军。

  事实印证了戴高乐战争理论的合理性,也给了以贝当元帅为首因循守旧的法国当局当头一棒。德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绕过了沦为笑柄的马其诺防线,5 月 14 日德军开始对法国的大规模全面进攻。法军战线一再被突破,抵抗被迅速的瓦解。然而被德军机械师突破的不仅仅是马其诺防线还有旧军事思想的桎梏。1940 年 5 月 11 日,在举国溃败的时候,戴高乐临危受命指挥第四装甲师在拉昂、阿布维尔一带阻挡德军进攻。17 日他调集三个坦克营与德军对抗,第一次在战场上将其新型的运动战思想付诸实践。

  虽然这场战役的背景显得有些危急和窘迫,但是戴高乐用战果证明了其机械化作战的有效性和先进性。25 日戴高乐被提升为准将。27 日他的装甲部队发挥出了攻坚作用,将德军击退约九公里,俘虏五百多人,且有大量缴获。虽然戴高乐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但大势已去的法兰西最终还是无力阻止纳粹的进攻狂潮。六月初,戴高乐刚刚得以出任国防部副部长之际,6 月 14 日巴黎沦陷,16 日贝当组阁,法国请求停战。

  二、机械化运动战思想指导下“自由法国”的胜利

  当局向纳粹低下头颅,贝当元帅建立维希政府向侵略者投降,戴高乐却没有停止过反抗。他坚信“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到达英国后,6 月 18 日高乐在伦敦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

  在这场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戴高乐的军事思想得以充分施展。自由法国的第一个胜利就是在英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一支武装部队,虽然初到英国的时候戴高乐没有一兵一卒,但是他的积极奔走得到了回报。1940 年 6 月,戴高乐通过争取到大量从敦刻尔克撤退的法国军人的支持,以及招募志愿兵,从而将自由法国的反抗力量发展到七千多人,7 月 14 日他检阅自由法国的第一支部队,21 日戴高乐宣布“自由法国重新投入战斗了”.从此这支以洛林十字为标志的军队,逐渐地成长为盟军阵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自由法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奉行了戴高乐机械化运动战的思想。国内发生巨变,在维希政府和自由法国政权相继建立之时,远在挪威的法军 342 装甲连面临着抉择的问题,投靠贝当或是随自由法国一起战斗,最终全连 120 人中只有 19 人选择后者,他们驾驶着 12 辆坦克突破重重困难,在 7 月 17 日抵达自由法国军队驻地。戴高乐亲自迎接他们,并宣布自由法国第一只装甲部队皇家装甲连诞生。以这支部队为中心,自由法国对招募到的新兵进行了摩托车、坦克、卡车驾驶等大量的装甲专业技术训练,以此为基础奠定了自由法国以快速反应的装甲部队作为其主要实力构成的基调。到 1942 年 7 月,自由法国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七万多人。

  1942 年 7 月戴高乐将“自由法国”改做“战斗法国”,其部队在北非及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行动中配合英美盟军取得一次又一次重要的胜利。到 1944 年初武装部队的数量已达到野战军 23 万人,殖民地军 15 万人。

  “自由法国”部队与德、意法西斯顽强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取得了突出的战绩:1940-1942 年,在北非和近东战场,法军在突尼斯战役中担当了盟国的先锋队,在叙利亚和乍得边境的战斗中给予盟军以有力的支援;1943年开始的意大利战役中,“自由法国”方面组织 3 个师 12万人参加,法军先头部队率先攻入意大利首都罗马;与此同时,“自由法国”下辖的海军战舰参加了各个海洋的运输和艰苦的战斗,航空队参与盟国的空袭行动……“自由法国”武装捷报频传,也极大地鼓舞了本土抵抗运动的士气,二者相互呼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4 年 6 月 6 日,法国坦克师和英美部队一起在诺曼底登陆,戴高乐将军呼吁“这是解放法国的战役,也是法国自己解放自己的战役。”

  “法国的首都必须由自己的军队来解放”在他的号召下,法国本土的抵抗组织紧急动员,四处袭击敌人,破坏敌军交通线,阻碍敌军的行动,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盛赞法国本土抵抗力量的贡献相当于 15 个师,等于是一支在关键时刻赶来的已经着陆的伞兵。重返国土的“自由法国”军队作战更勇猛,8 月 24 日,法国第二装甲师在勒克莱尔将军的率领下进入巴黎,支援起义的人民,25 日解放了巴黎[2]19.

  三、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法国而言是最刻骨铭心的伤痛,但悲痛过后是军事战略思想的一次涅 .通过对这段历史和戴高乐军事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军事思想应当以军事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为基础进行变革和创新。没有一种战术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一战结束到二战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原于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旧战争中几乎无往不胜的主流战法就完全无法适应新的战场需要而被淘汰。那些沉浸在以前功绩中难以自拔的人往往看不清形势,从而导致失败。这是我们从法国的经验中可以吸取的经验。

  如今,我国也处于和当时法国相似的境遇之中。从大的趋势上讲,整个世界都在进行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革命。从我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言,我们的军队拥有光辉的历史,却已经三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赢得更为广阔的前景,就应当做好在发展先进技术和武器系统的同时,创新军事学说,变革编制体制以顺应历史向前的趋势,紧贴新形势下战争的实际。

  参考文献:

  [1]李莉,范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亲历记[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

  [2]马雪。戴高乐与“自由法国”运动[J].历史学习,200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