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争夺民心成为当代战争较量的焦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3 共8111字
摘要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兵学圣典,同时也是一部军事仁学,民本思想是其重要的内核,主要表现在重视国家和民众的生死存亡问题,力求把战争的破坏性降到最低限度,把“令民与上同意”“主孰有道”作为政治的基本内涵,论述制胜的五大条件之一是“上下同欲者胜”.这些宝贵思想对于当代民心军心的争夺、打赢战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孙子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和讲究战争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彩部分。孙子“安国全军”的战争观是建立在具有进步意义的“保民”意识之上的。孙子珍视军民生命。无论是唯人是保、视卒如子,还是为将之道、上下同欲,都反映了孙子对于和平的根本目的---“保民”的深刻认识。孙子力推的“以全争于天下”的战略思想,是以“保民”和“利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

  (一)人心是根本的战争力量孙子在他那个时代已经认识到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败的重大影响,认为政治开明与否决定着人心向背,人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明确提出“上下同欲”“与众相得”,统治者应采用一定措施聚集民意,使民众同君主之间的意志相一致;尊重民众的意愿,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百姓认同、拥护、支持、配合君主的决策;各级将领与士卒和睦团结,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打起仗来才会奋勇向前而不退缩,才能做到“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道义力量的肥沃土壤就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高度指出,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铁的规律。就战争而言,则是得人心者得胜利。

  人心向背是战争中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是战争中压倒一切的问题,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必须符合民心民意。战争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抗,更是争夺人心的较量,胜败关键在于赢得军心民心---通过争夺民心,争夺战争资源。人民是力量、价值的源泉,进步、正义、真理等等为人类推崇和军人信奉的价值都与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民群众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历史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无穷的创造力,是战争力量的真正母体;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对军队的感情、对作战行动的支持或反对,是赢得战争的力量源泉。正因为如此,“民意不可违”就成为战争力量激发和维系的重要准绳。得人心,就得到军民的支持和拥护,即使一时失利,最终也会取得胜利;失人心,就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使靠优势装备一时得胜,最终也会失败。因此,无论发动战争一方,还是应对战争一方,都十分注重追求人心所向,制造爱憎分明的效果,尽可能地争取各种力量。凡是革命战争、民族战争和一切正义的战争,无不是重视得民心、依靠人民的力量才最终取得胜利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1]1031中国历史上,暴力的运用始终要面对道德乃至历史的评判,衡量战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合乎道义,而道义的评判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

  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军心民意的对抗。信息化技术和兵器的出现,改变不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战争的伟力依然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民心和军心几乎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反思越南战争教训时写道:“当行动已付诸实施,意外的事件迫使我们背离既定的方向时,我们没能一直征得公众的支持。”[2]332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军事硬打击与心理软杀伤相结合,直接打击南联盟民众心理承受力,显示出军事霸权主义对弱小民族进行“民心战争”的新进展。南联盟人民不畏强暴,以“人体盾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和道义震撼,为赢得和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人心向背的关键取决于政权性质和战争性质
  
  孙子始终是将战争的胜负同“道”---政治是否清明直接联系和对应的,把“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关于“道”,孙子作了专门的解释,它包括民心、民意,属于政治范畴。现代战争中,人心向背的关键仍然取决于政权性质和战争性质。

  放眼世界,萨达姆政权、卡扎菲政权等国政权的倒台,失去人心是关键因素。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尽管在战前战中大做争取人心的工作,但他们各自在政治上都有严重的缺陷,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招致全球大规模反战运动,军事上的胜利并不等于赢得民心,美国虽轻而易举推翻萨达姆政权,但也使伊拉克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及民族感情上的伤害。伊拉克国内,不少高级军官被美军策反,大部分部队最后都自动解除武装;多数伊军民表现出一种既想为保卫祖国而战,但又不愿充当萨达姆政权的牺牲品的矛盾心态,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局面。

  美国的霸权政治和伊拉克的专制腐朽政治是他们注定不会得人心的根本原因。

  (三)“令民与上同意”才能赢得战争胜利
  
  在孙武看来,“令民与上同意”是打胜仗的基本前提,战争需要臣民百姓与君主同心,支持君主的战争政策,国君只有“修道而保法”,做到“有道”,即政治清明,确保各种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政策得民心,使君民一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揭示了政治与军事、君主与百姓、民心向背与战争结局的内在联系。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思想。战争实践表明,如果一个政府或一个政党不能做到“上下同欲”,到战争来临的关键时刻,人民就不会支持你,甚至会跟你的对手走。凡是专制政府和贪腐政府,一定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人民不知情时,民心士气或可一用;人民一旦知情,加上外敌入侵,其必定土崩瓦解。要努力兼顾民众的利益,使民众乐于参与君主的事业,保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经国治军问题上有比较一致的目标。战争决策要充分考虑到民心向背的因素,必须以“民与上同意”为先决条件,力求兼顾自身与民众双方利益。鉴于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孙子力主尽可能避免直接的战场交锋,尽量减轻民众的负担,孙子向吴王阖庐陈述反对兴兵攻楚的理由之一便是“民劳,未可,待之”.即使不得已选择“伐兵”的做法,也要尽可能速战速决,将战争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

  孙子认识到民众是国家存亡的基石,士卒是作战行动的主体,他们的斗志是否旺盛,士气是否高涨,在相当程度上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社稷的命运。所以,高明的统帅总是善于激励士卒的参战热情,以达到军事行动的目的。而要调动士卒的积极性,满足军队管理的需要,将帅与国君都必须爱民如子,恩抚士卒,赏罚平等,关心民众的福祉,爱护士卒的利益。

  二、争夺民心成为当代战争较量的焦点

  孙子强调发挥“民力”在经国治军中的作用,认为,争取民心乃是为了更好地争取和利用民力,只有在与民众意愿一致的条件下,“上下同欲”,把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一)现代条件下,民心成为优先打击的重点

  现代战争,杀伤不止于战场,对军队和民意的另类软杀伤亦是制胜的法宝。由于军与民、军队与社会、军事与民事、战场与非战场的界限模糊,现代战争呈现出极大的吸附性和扩散性,整个社会和全体民众都有可能卷入战争之中,争夺民心成为当代战争较量的焦点。

  首先,高新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深侦察、远距通信、精确打击及深远突击能力,作战行动在全空间的各个层次、各个方向同时展开。以往战争中的前后方界线变得模糊,相对稳定的正面和固定的战场不复存在,整个国家和各社会层次都可能被纳入作战空间。

  其次,由于现代技术既大量用于军又大量用于民,出现了军民界线的模糊,战争呈现日益“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很多民间专业技术人员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军事技术专家,平民也可以拥有进行战争的暴力手段,因此一般平民都有可能成为战斗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手机、微博、微信的使用,能够使人人参与,人人参战。

  第三,战争的“重心”与国家的“重心”日益重合,政权统治体系、战略决策机构、财政金融系统、电力生产与输送系统、交通通信系统以及重要战略设施等,都是被攻击的目标。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一直把打击伊拉克的民心放在首位。战前相当一个时期,美国通过经济制裁,造成伊国内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民众心理相当脆弱,政权已岌岌可危;战争伊始,打击削弱伊军民的国家意识和战争意志,同时争取伊军心民心为美军所用。美国防部官员战前明确表示:“在这场战争中真刀真枪的战斗仅占25%,其余75%的任务是争取伊拉克人民的友好和合作”.萨达姆政权为了与美国对抗,保全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动员民众,激发他们为国家而战的热情,通过表明自我献身的决心来鼓舞军民为扞卫国家荣誉而英勇战斗。

  (二)世界人民的政治觉醒影响现代战争走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民众在政治上越来越觉醒,特别是战争对政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这三场重大的政治竞争,使人类的政治觉醒加速。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的南亚人和北非人,在民众当中宣传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具有宗教政治特征的新意识。在中国,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使人民翻身解放,政治上空前觉醒。当今的世界,已经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世界,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广泛的影响使普通民众能够接触到各种信息,数十亿民众参政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新时代意义上的政治觉醒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出现。旅行的便利、大规模的迁移和全球即时通信把不同的苦难和冲突联系了起来,也把新的、充满活力的和强烈的政治期望联系在一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打碎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争得民族独立后,正在努力改变经济落后地位,争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平等地位,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这给遏制战争因素膨胀增添了重要的制衡因素,“全球政治觉醒”成为国际环境正在发生三大变化之一。世界许多地区的人民已经看清美国等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真面目,“在模糊的大环境中,人民是决定性的主角。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社会运动、阿拉伯世界的起义、亚洲的民族主义斗争以及宗主国民众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蕴含着挖掘新出路的巨大潜能,这个出路或许是非战争性的,或许会成为一个新时代诞生的契机。”[3]

  有学者指出,美国无法在伊拉克打赢,其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空前高涨的今天,再搞帝国主义行不通。

  (三)当代战争的“主孰有道”

  强敌压境时,一个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政权是无法领导国家抗击强敌的。

  1994年,奥马尔最初组建塔利班时,只建立了一支800人的队伍,但塔利班打出的是铲除军阀、重建国家、反对腐败和恢复商业的旗帜,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可是掌权之后的塔利班并没有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反而提出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按照极端的伊斯兰教法治理国家,最终民心尽失。阿富汗战争初期,美英联军作战之所以进展顺利,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美英联军绝对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塔利班政权不得人心。伊拉克战争中,许多伊高官被美国离间叛变,不是因为美国人多高明,而是他们对萨达姆政权失去了信心。而美国方面,小布什政府绕开联合国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对和谴责,仗还没有开打,世界各地连续爆发大规模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全球一体化反战游行示威活动,就连惨遭恐怖袭击的纽约、华盛顿居民也强烈抗议美军去伊拉克“反恐”,万人空巷,民怨沸腾。当今世界,那种依靠强权武力发动战争,对异族进行殖民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战争参与方要想避免在国际道义上陷入被动,就必须打一场“合法”的战争。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人民与领导层形同水火,许多政策的制定不是源于广大的自己的国民,而是源于一些特定的利益集团。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持续时间长了,势必造成管理国家的机器和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产生隔阂,时间久了,必然造成上情不能下达,中间环节过多,资源浪费,最后是民怨沸腾。可以说,相信自己的人民,依靠自己这块土地上最朴实的人民,然后辅以引导,才能实现民族崛起,赢得未来战争胜利。

  三、掌握争夺军心民心的主导权

  (一)要善于针对民众的特点争取民心当代战争,交战双方都重视针对人民群众的特点,正确运用各种手段争取民心。一是善于激发民众斗志。列宁就民众情绪对战争的巨大作用作过精辟阐述,认为增强防患意识,激发民众斗志是激励民众支持和投入战争的最好手段。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为了激发民众参战的积极性,电视台每天播放爱国歌曲,播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侵略战争故事片,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人们自发组织“人体盾牌”“战地马拉松运动会”等活动,表达保卫祖国的高昂斗志。二是重视统一民众思想。

  采取政治宣传、利益关联、新闻宣传等手段,使民众和政府立场一致,支持参与战争。三是注意消除军民恐慌情绪。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战争毁伤烈度大大提高,给军民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和恐惧,交战双方把消除民众恐慌情绪、保持社会稳定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内容。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为降低本国民众的恐慌和忧虑情绪,控制新闻,统一口径,不准本方伤亡人员画面和细节出现,以避免引发民众反战情绪。

  我国是全民国防体制,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武德文化,使其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切实强化全民国防意识,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从而真正形成全民国防的景象,把亿万民众吸引到开拓信息化军事实践中去,开创信息化军事实践新局面。与此同时,更应着力激发广大官兵的从武热情。

  (二)强化对人民的教育,加强与敌对势力对民心的争夺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安全稳定,靠什么?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还是人民。人民的力量靠得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自己的人民,代表人民,取信于民。我们更要看重人民的力量,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政府和民众上下同欲,就不仅是综合国力上了几个台阶,而且敌对势力也不敢随意挑衅。当年,埃德加·斯诺在评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时指出:“共产党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实行平均地权,并让农民在斗争中享有经济实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政治联盟。……他们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是因为它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吸取力量,并为满足他们的迫切需要寻求答案。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支现代中国最有成效的军事组织。”[4]

  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我们懂得,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军心民心,而不是什么先进武器。抗美援朝中,美军占据着武器装备的优势。但我志愿军却占据另一种优势,即军人的智慧、士气、意志以及支援战争的人民力量的非对称优势。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大地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苦难,终于迎来了复苏和繁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生活多么富裕,到什么时候,人民永远是人类的大多数。共同富裕的理想追究,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流,这才是少数人拗不过、挡不住的历史潮流。如今,美国、日本正在加大与我争夺民心的力度。争夺我国人民民心,是美、日统治当局的既定政策。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不战而胜”的战略,其主要一软一硬的两手:一是“西化”“分化”的策略,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策略;二是实行武力威慑战略。如今故伎重演,将矛头集中于中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警惕!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实力之争、战略之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民、人心的争夺。这需要我们有博大的胸怀、高度的智慧和持久的耐力。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不怕财富少而怕贫富不均;不怕人民太少而怕不安定。

  若财富平均,则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国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这其实说的也是对待国家内部治理上要处理好官吏与百姓的关系,要善待人民,平均分配社会财富,遏制贫富悬殊。当前,我国民众居主导地位的社会心态,无疑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主要表现为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心思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追求心理健康,注重心态和谐。[5]

  但也应看到,当前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民众思想和情绪日益复杂多样,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也大量存在,特别要警惕信仰迷失、理想真空,这也是失去战略支柱的战略要害之一。邓小平在1992年就告诫我们:“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6]380历史的教训一定要吸取。要加强对国内的政治治理,铲除腐败根源,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真正形成现代意义上“上下同欲”的局面。

  我们在与美国争夺中国人民的同时,还要善于与美国当局争夺美国人民。“人民制止战争。”越南战争时,美国政府是想将战争进行到底的,但美国人民坚决反战,战争遂不得不中止于美国失败之际。我们应当看到美国政客“强奸”人民的一面,更应当看到人民不为政客“强奸”的一面。美国政府有大美国主义的危险思维方式,但美国人民却始终是一支公正力量,美国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和平能量,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战争能量。未来将由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而决定,特别是美国人民如何看待中国而决定。

  (三)人民军队打胜仗,仍然要以人民为靠山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民心乃军心之本,民意为士气之源。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毛泽东在红军时期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7]139我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认为,兵民关系如同鱼水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兵民相洽、和衷共济,就能安邦、治国、平天下。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正是由于我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结成了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使我军拥有巨大的力量源泉,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新形势下,如何让人民支持军队,从而使军队勇于为人民的切身利益而战呢?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军民关系。
  
  这一问题在战争年代可能处理起来容易得多,但在相对和平时期无论对军队还是对人民群众都是一个重大课题。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民群众对当前和眼前利益的关注、军队平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军事安全相对于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影响的间接性等问题,都使得军民关系问题复杂化。解决上述问题,法宝就是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本色,艰苦奋斗,结合新的实际,创造新时代的军民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帮助群众;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履行职能的本领。一要牢固树立了解民意、遵从民意、以民心民意为战争价值的最高裁决标准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军队、政权的唯一的最高宗旨。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一价值观念所定位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人民军队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二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人心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实行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一切政策都要使老百姓获得实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取得和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统一、主权和领土领海完整、国防和安全巩固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它必须通过不放弃战争准备和抵抗侵略来维护和保障。三要大力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防教育,倡导爱国主义和民族尚武精神,增强全民防御战争、不怕战争、准备战争的观念,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战斗意志和勇敢精神。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在享受几十年“太平盛世”后,不可避免地滋长了一些不良风气,如盲目追逐财富、国防意识变得淡薄、“泛和平主义”思潮滋长等,没有忧患意识就是最大的忧患,这恐怕是我们最需警醒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M].陈丕西,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3]胡安·迭戈·加西亚.新的殖民战争[N].[西班牙]起义报,2011-03-25.
  [4]斯诺.中共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N].密勒氏评论报,1949-01-12.
  [5]温淑春.对当前民众社会心态的基本判断及存在问题分析[J].社科纵横,2008(4):68-70.
  [6]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