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日本情报工作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5 共3548字
摘要

  1984年日本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既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件大事。甲午战争之后,对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日本获取了巨大利益,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则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有先进政治经济制度,更重要的是做好了军事情报工作,日本始终坚持《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情报思想,在情报工作方面占据了先机。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日本情报工作所体现的孙子情报思想特点,并探讨日本情报工作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

  一、日本情报工作体现的孙子情报思想特点

  (一)情报搜集思想

  第一,要准确、及时获取敌情。由于战争有着突然性特点,决定了情报工作需要提前进行,必须要坚持战事未发、情报先行。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也就是说进行作战前,需要准确刺查到敌方具体战略意图。孙子这种情报思想在甲午战争中得到了体现,战前日本在制定以中国为主的侵略扩张政策后,第一时间采取了多种措施,广泛搜集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报,由此可看出日本对情报工作重视程度。

  第二,要全面、广泛进行情报搜集。《孙子兵法》中强调,若要发动战争,需要全面掌握了解敌我双方和战场情况。孙子情报思想主张要细致进行情报搜集工作,就算很小的问题也能决定战争的成败,因此孙子在《用间篇》中提到:“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我问之必索知之”.此外,孙子还认为情报搜集工作不只是针对敌方的,还必须充分掌握我方情况,在战争中敌情与我情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在获得中国各方面的情况时,也对自身情况作出了判断,对双方装备、兵力等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战争胜利可能。

  (二)情报分析思想

  第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孙子在《行军篇》中提出,针对难辨真假、繁复纷乱的表征,必须进行比较与联想,关键在于做好情报筛选、识别工作[1].《孙子兵法》中将所有种类的情报分为四类进行推断,即根据刚和敌军接触观察的敌方动态,判断敌方处在的地形情况;在和敌方对峙过程中,利用自然界反常现象对敌方行动加以判断;根据敌方官兵心理情况与敌使往来判断敌方阴谋;通过对敌方统帅、士兵的一言一行来判定其心理、处境情况。比如,日本在制定进攻辽东半岛的包抄后路计划中,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藤崎秀等多次去实地侦察,根据清军实际布兵情况建议:“先取大连湾附近之大窑口,再进而围攻大和尚山和石门村,占领金州,以绝旅顺后路。”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日军重视,之后日军在进犯旅顺、金州时,多次采用迂回包抄后路的战术,获得了奇效,从而让日军能迅速攻占辽东半岛。

  第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孙子在《始计篇》中提出:“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说通过分析情报对战争形势进行预测。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大规模开展情报活动,为日军顺利登陆作战提供了保障。比如日军在甲午战争中有多次登陆行动,比如荣成湾、龙须湾、花园口等,并且每次登陆行动都能够获得成功,日军在制定登陆计划和选择登陆点时,多次派出间谍在实地进行探测,依赖于日本情报人员的“孜孜考察”.其中在选择山东半岛登陆点时,日本间谍关文炳通过多年对荣成湾的调查,提出了具体到登陆方案,他认为山东半岛最佳登陆地点就是荣成湾,这是由于龙须岛落风沟东北的浅滩地把守人数较少,并且属于泥底海滩,对于放锚十分有利,日军汽艇能够开到离岸约3米处,舢板可直接停靠,同时岸上丘陵起伏,能够对日本陆军起掩护作用。

  二、日本情报工作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

  (一)先胜后战,有备无患

  《孙子兵法》中指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2].”对于达成“先胜”的条件,孙子在《计篇》中提出,需要先进行“庙算”,“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其中“情”代表了我情与敌情,即对敌我双方情报进行搜集后,对情报作出评估,得出战争对敌我双方带来的利弊得失,从而判断出我方是否能够“先胜”,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先胜”的情报思想。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坚持《孙子兵法》中“先胜”的情报思想,认为在战争中情报工作可以发挥出先导性作用,只有在战争前获得全面、准确的情报,才能为战略评估提供依据,达到“胜兵未战而先胜”目标。因此,在战争前,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从宫廷官府到穷乡僻壤,日本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情报搜集活动,加强了在中国的间谍活动,情报搜集工作也更加细致、全面,不仅了解了大清朝的种种腐败内幕,更是对中国陆军实力、地形地貌、风俗人情都了如指掌。尤其是日本对中国军事情形了解的十分详尽,能够清楚的知道中国每个省可以抽调的作战人员,装备情况等,这无疑极大增加了日本打赢甲午战争的信心,充足的情报准备工作,是日本敢于发动甲午战争的关键。

  (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日本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握,始终坚持《孙子兵法》中“速胜”战略,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兵速,不贵久”,主张必须以最快速度获得战争胜利,才不会对国力造成太大损伤,从而让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即“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否则,如果双方在战争中僵持不下,陷入了长期、持久战争中,必然会逐步消耗掉已方国力,等后继无力时,就很容易被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导致出现“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的境地[3].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正是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作出准确战略判断。当日本通过前期细致的情报工作,详细获取了中国军事装备、军事设施、军队训练和军火生产等状况,确信中国不足为惧,增强了必胜信心。而日本在看到机会后,果断作出决定,要抢在西方列强取得对华战争胜利,并且要速战速决。对于如何实现“速胜”,《孙子兵法》中提出要“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敌方战争前的准备,具体虚实,这些都是重要的敌情内容,因此,必须要更好的完成情报工作,所以可以说情报是实现“速胜”的关键点。在甲午战争进行时,受到参谋本部的动员,日本各种特务机关及私人组织提高了情报搜集工作力度,面对清政府薄弱的反间谍意识,日本能够随意获取清政府的军事机密,这些为日本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珍贵的决策依据,有利于日本制定出更准确的开战时间与时机。此外,日本情报工作为其各阶段作战计划提供了保障,将获取的李鸿章作战方案、对战兵力等清朝核心军事机密提供给日本统帅部,为正确选择登陆港口、登陆作战时机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从而直接让日本在之后战争中两次重要的突击与伏击都获得完美成功,在很短时间内便击败了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迅速投降议和,实现了“速胜”目标。

  (三)胜于易胜,取长补短

  由于日本对情报工作比较重视,因此很容易在战术上实现孙子主张的“易胜”情报思想[4].《孙子兵法》提出:“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就是说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罢了,所以为达到战术上的“易胜”,关键在于要以强击弱,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要及时探明敌方“虚实”,才能判读己方是否“可胜”,这也是重要的情报工作内容,所以全面、准确的情报获取并评估,是达到“易胜”的前提。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后,为了实现胜于易胜的目标,广泛发动所有情报机构查探清政府军政、地形情况,在已获得大量情报的基础上,让日本军队占领了有利地形,等到时机成熟,日本军队就会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清军,为赢得甲午战争胜利奠定基础。面对着日本强大的情报工作,每次李鸿章往朝鲜战场增兵,日本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其增兵情况,这样有利于日本集中优势兵力,以强敌弱,形成“易胜”之势。清政府在与日本进行海战时,北洋水师每次调兵遣将都能被日本情报机构知晓,为日军统帅部排列最佳兵力组合,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击败北洋水师。日军之所以能够在行动上实现“易胜”,其情报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战争中情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临敌致胜的有力法宝。透过战争我们不难看出,情报工作是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关键,正是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前,开展全面、大量、细致的情报活动,充分发挥出《孙子兵法》中战略上“先胜”、战局上“速胜”和战术上“易胜”的军事情报思想,对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其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因此,我们要真正吸取历史教训,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重视进行对外情报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类似甲午战争的历史重演。

  参考文献:

  [1]熊剑平,储道立。孙子的战略情报分析理论[J].滨州学院学报,2011,01:10-17.

  [2]杨新。“胜”解《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3,05:6-15.

  [3]姚振文,吴如嵩。新中国成立以来《孙子兵法》研究述略[J].滨州学院学报,2014,05:1-19.

  [4]付红红。日本《孙子兵法》研究百年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14,05:79-8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