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5634字
摘要

  一、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动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武装斗争是革命政党完成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 回顾历史,1840 年以后,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湘军、淮军、北洋水师、新式陆军等形形色色的军队,但它们很快就成为历史陈迹。 旧军队的种种积弊,使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努力屡屡受挫。孙中山创建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是对于政党、政权与军队关系缺乏深刻认知, 忽视了对军队领导权的把握,致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袁世凯篡夺,革命军沦为军阀手中混战割据的工具。

  孙中山痛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学习借鉴苏俄红军建设经验,在中国开创有“铁的组织,钢的纪律”的“党军”实践。 依靠这种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新制度,国民革命军面目一新。毛泽东后来指出:“一九二四到一九二七年革命时代有了新精神的军队,其作战方法也自然与其政治精神相配合,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作战,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因此获得了北伐的胜利。”[1]p380中国共产党虽然在创立之时就在党纲上明确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 但在实际斗争中却“不懂得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的重要性, 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 不去注重军事的战略和战术的研究”[1]p544,以致在遭受蒋介石白色恐怖之时毫无反抗之力 . 历史昭示: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皇权传统根深蒂固的社会土壤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出军阀、出分裂。 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着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乃至革命事业的成败。由此,创建一支人民军队,构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与军队关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就成为党领导革命首先必须正确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正是对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回应。

  二、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军队党的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不懈探索。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写了《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给林彪的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从理论上对党与军队关系、军队党的建设进行了充分阐述,全面、系统和富有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如何处理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如何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特色。

  (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军队党建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国家与军队关系原理基础之上,这是毛泽东观察处理中国特殊国情下党与军队,对军队党建进行宏观战略思考的基本准则,主要思想观点有: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必须牢牢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这是毛泽东军队党建思想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 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指出:“外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不需要各自直接管领一部分军队。中国则不同,由于封建的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 处在这样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看清问题的中心。 ”[1]p546因此,“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1]p546.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1]p547毛泽东指出,党对军队的这种绝对领导权,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2]p183-184.这就进一步阐述了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权的历史必然性,为中国特色党与军队关系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性质和宗旨。 “为什么人服务”,是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一个根本性、 原则性问题, 关系党和军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中国革命问题、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问题,作出了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主体的论断,科学地回答了军队为何而建立、为何而存在,军人为谁打仗、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1]p511-512. 这就正确地指出了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造就一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使我军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宗旨。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创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是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 1871 年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时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毛泽东对这一着名论断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 毛泽东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特点,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离开了人民的军队,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这就进一步阐述了建设和掌握一支忠实服务于党的政治任务的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这些对中国特殊国情下革命战争、政党与军队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军理论。

  (二)关于适应中国革命和建 设客 观 需要 加 强军队 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思想。 自建军之日,毛泽东就围绕创建一支党直接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研究思考在中国特殊国情、 党情和军情下加强军队党的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必须首先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保证党的正确路线在军队的贯彻执行。 建军初期,针对红军党内大量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尖锐指出: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他强调: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承担,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估量, 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警惕在长期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容易产生某些党员的 “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等。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这是毛泽东最具中国特色的党建思想。

  “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突出强调军队党的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南昌起义时,中共中央就强调指出,军队中党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根源。毛泽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党在军队中的各级组织,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在古田会议上,鉴于红军中党的组织存在突出问题,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出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党员发展的路线,以战斗兵为主要对象”,并要求严格入党标准、提高党员质量;确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支部不但是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的学校,而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 每个党员不仅是模范战士,而同时是非党群众的领导者”.必须实行党委制,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指出“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强调“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p1093-1094---强调要以新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毛泽东十分注意党的作风建设,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主旨均在端正党的作风。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把党的作风整顿好。为此,毛泽东在全党大力培育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领导全党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严厉的斗争”,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着眼军队战斗力建设,毛泽东强调必须克服军队中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惜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1949 年 3 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全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特别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且坚信 “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三)关于围绕实现党的政 治 任务 加 强 和 实现对 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思路。 如何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始终听党的指挥、服务人民、完成党赋予的政治任务,毛泽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党的领导”,不是“个人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集体领导的一系列制度。 军权私有、个人掌控是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近代中国产生军阀混战乱象的重要原因。 我党我军长期处于被敌人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并且是农村的环境之下,因此,毛泽东着重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支部建在连上”、党委制、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他指出,“军队必须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强调“把个人的权力放在党委集体的权力之上的作法, 那就是不对的”. 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理念和机制,有效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实现,是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领导制度。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围绕党和军队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军队党的领导。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这一重大命题, 既是对我军的性质宗旨和军队职能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 也是对军队党的建设本质的深刻揭示。 这时毛泽东对军队党的建设的所有论述, 无不围绕党赋予军队的使命任务而展开,着眼 “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 毛泽东提出要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成为部队的 “领导中枢”, 要求 “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 防止 “党与军事分离” 和 “党不能领导军事的危险”. 实践证明, 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是我军党的建设的传家宝,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三、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深刻揭示了军队党的建设的特点规律, 已经成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建军 80 多年来军队党的建设赖以创新和发展的基因密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军治军理论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军队党的建设思想发展的活水源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国家、军队相互关系的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成功地破解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党如何创建和领导一支人民军队夺取革命胜利这一历史难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军治军理论的重要成果。 特别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的确立,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军权私有的军事制度, 从根本上铲除了军阀政治生长的土壤, 使中国摆脱了军阀操纵政党、 政治的梦魇, 保证了我军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武装成为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 建军 80 多年来, 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的上述基本方面, 也始终是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的 “底色” 和 “基因”, 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军队党建思想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创立的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的军队党的建设一系列制度,标志着与中国特殊国情军情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新型党与军队关系的诞生。

  这一伟大创造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旧式农民起义军、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进而成为彻底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命运、创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两个最伟大的组织。 从此,党真正拥有了一支完全忠实于党和人民利益、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型人民军队。 可以说,毛泽东军队党建思想和实践,就是 80 多年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军队党建思想是新中国基本军事制度确立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军队党建思想以其进步性和科学性为新中国基本军事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2009 年 12 月,胡锦涛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4]p186.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军队党的建设思想在当代中国军事、政治制度体系和军队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无论战争形态怎样发展,体制编制怎样调整,环境任务怎样变化,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 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国家军事制度、治军之道的界限,坚决批判和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在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中永葆我军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 东 邓 小 平 江 泽 民 胡 锦 涛关 于 坚 持 党 对 军队 绝 对 领导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