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战争中的军事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1 共3593字
论文摘要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战争,从 1219 年 6 月开始,至1225 年 2 月为止,包括前后在多个战场进行了十几场战争,总指挥是成吉思汗,分战场指挥就有察合台、窝阔台、术赤、阿剌黑、不花、哲别、拖雷失吉忽秃忽等成吉思汗大将。在这些战争中展现了成吉思汗丰富的军事策略,这些策略对于西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战争中的军事宣传策略
  
  在西征花剌子模国战争中成吉思汗先后多次、用各种手段成功地进行了军事宣传。花剌子模国王派间谍、屠商队、蓄意军事挑衅,侵占突厥斯坦等等,尤其是成吉思汗得知他杀死商人,没收财产,于是“愤怒地登上山头,将腰带搭在脖子上,光着头,将脸贴到地上,他祈祷、哭泣了三天三夜,对主说道:伟大的主啊!大食人和突厥人的创造者啊!我不是挑起这次战乱的肇祸者!请佑助我,赐我以复仇的力量吧!然后他感到了吉祥的征兆,便精神抖擞、愉快地从那里走下来,坚定地决定将作战所需的一切部署起来。”而且对花剌子模国的蓄意挑衅,成吉思汗是一忍再忍,无奈之下做出开战的决定。可见此战师出有名。古代蒙古民族忠实的长生天信仰,时刻提醒他,做任何重要决策之前都要先经过长生天允许。祈祷三天三夜,感到了吉祥的征兆,意味着得到了长生天的许可,也就意味着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得到了民心,也就有了坚强的后盾。

  在 1220 年的不花剌之战中,成吉思汗同样巧妙而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宣传,他把不花剌城全体居民叫到举行节日祈祷的城外广场讲了摩诃末国王的抗拒和背信弃义行为后说:“大家该知道,你们犯下了大罪,你们的大臣都是罪魁。你们颤抖吧。我凭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是代表上帝来惩罚你们的!”

  中国人古来讲信义,而得知摩诃末国王背信弃义,百姓就已经对他的领导打了折扣。而且,此次心理宣传地点选在举行节日公共祈祷的广场,这是不花剌人认可的场所,在这里讲话显得更加隆重。而且在这里数落不花剌的大臣,称其为“罪魁”,而自己代表的是上帝。这样就使百姓的心理防线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边缘。这样,蒙古军一步步争取了敌方民心。在接下来的激烈战斗中,不花剌市民不但放下武器投降,而且支援蒙古军,让蒙古军顺利冲进内堡,俘虏了残兵败将,胜利结束了战斗。这正是因为前面的军事宣传发挥了作用。

  二、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战争中体现的军事威慑策略
  
  1218 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团团长麻哈茂德到达河中往见摩诃末并至成吉思汗之辞曰:“知君势之强,君国之大。我知君统治大地之一广土,我深愿与君修好。我之视君,犹爱子也。君当知我已征服中国,服属此国北方之诸突厥民族。君当知我国战士如蚁之众,财富如银矿之丰,实无须觊觎他人领土。所冀彼此臣民之间,得以互市,则为利想正同也。”

  这段话中前两句话是寒暄之语,是恭维,要通过这两句话拉近彼此的关系,为后面的主要思想做铺垫。关键是下面的话:“君当知我已征服中国,服属此国北方之诸突厥民族。君当知我国战士如蚁之众,财富如银矿之丰,实无须觊觎他人领土。”通过这段话告诉敌人,蒙古军兵多将广,财富丰富,并且征服了强大的金国,以此威慑敌军,动摇敌军的心理防线。而摩诃末因慑于成吉思汗的威力,所以虽然对成吉思汗称其为爱子不满,但他还是答应了成吉思汗的要求。

  1219 夏年,蒙古军西征出发前,成吉思汗在也儿的石河畔,举行了盛大的征讨花剌子模的出征誓师大会,显示了军威。丞相耶律楚材作诗赞叹曰: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这种军威既鼓舞了己方的士气,又压制了敌方的威风。还没有开始战争,就对敌人心理造成巨大的威慑。成吉思汗赴不花剌,1220 年 3 月初,他扎营于该城门前。这时,他们把国王的营盘扎在城池前的郊野。他的军队多如蚂蚁、蝗虫,数都数不清。人马一支接一支抵达,就像大海起伏,绕城扎营.在这种气势的威慑下,第二天,当原野因反射日光,犹如一张盛满鲜血的盘子时,不花剌人打开他们的城门,关上抵抗和战斗之门。

  虽然心理较量是在看不见的领域较量,但是心理战也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成吉思汗军队体现出的这种巨大的威慑力,也正体现了蒙古军队的雄厚的实力。这也告诫人们,战场上智慧的较量固然重要,但是智慧需要实力的支撑,智慧也需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做后盾,心理战术再高明也于事无补。

  三、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战争中体现的军事诱导策略
  
  1221 年 10 月,蒙古军进军谷儿只国首都第比利斯的战斗,两军相遇在第比利斯东方,哲别以 5000 兵设伏,速不台出战佯败,将3 万谷儿只军引入设伏圈内,歼其 3 万人,结果其统兵大将伊万涅不敢再战,退守第比利斯。这里蒙古军用了心理诱导,不败而败,为了引诱敌人入伏上当,所以假装败退。结果敌人果然中计。如果不用军事诱导,而是蒙古军自以为力量强大,与敌人正面针锋相对,必然会引起太大的牺牲,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1223 年在蒙古军与罗斯联军的战争中,蒙古军一部分兵力与敌人保持接触,掩护主力东退。对手哈里克斯公爵自信可以胜蒙古军,独自率领所部万骑先击退蒙古军先锋。哲别、速不台二位大将也率领蒙古军东退,罗斯联军以为蒙古军不敢战斗而撤退,于是哈里斯公爵更加傲视蒙古军,统帅罗斯联军 8 万,跟踪追击 12 天。哲别、速不台二位大将为了进一步骄纵敌人,派少数轻骑引诱罗斯联军,且战且退,佯装不堪一击,罗斯联军果然中计,误以为蒙古军真的没有战斗力,急于一举消灭。到了 1223 年 5 月 24 日,哈里克斯公爵率领罗斯联军主力向蒙古军发动进攻,蒙古军先锋继续佯退,并且俘虏了一位蒙古受伤的将军。从此,罗斯联军更加傲慢起来,根本不把蒙古军放在眼里,毫无警惕地向蒙古军纵深深入。蒙古军进一步装成惊慌失措的样子退去引诱罗斯联军。罗斯联军进至迦勒迦河岸,哲别大将继续佯退最后在迦勒迦河岸经过一场激战蒙古军全歼了敌人。这就是著名的蒙古军佯退、佯败最后彻底击败敌军的迦勒迦之战.蒙古军在作战中经常利用心理诱导的手段,伪装出一种不堪一击的姿态,让敌人以为对手懦弱无需重视使敌人一步步骄傲起来,一步步轻举妄动。这正如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讲的诡道十二法中的卑而骄之,不同的是,孙武讲的更多的是理论,而成吉思汗及其麾下战将则用实战阐释了“卑而骄之”的道理。

  四、成吉思汗军队管理中体现的心理战策
  
  在战争中,成吉思汗用各种方法激励部队的战斗士气,杀敌人威风。决定战争胜利的诸多因素中,军队的士气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激励士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此次战争从性质上讲是正义的战争。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士气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军人需要、理想信念、战争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此次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打这一仗满足了军人的心理需求,激励了士气。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战的爆发是因为花剌子模挑起冲突,无理进攻使蒙古军不得已而应战,此战为正义的战争。战前成吉思汗问罪三天三夜而后决定讨伐花剌子模国。这就决定了这一仗师出有名,每一个有民族感情的人都会奋勇参战,激励了士气。第二,教育自己的军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在追歼摩诃末之前,成吉思汗降旨道:朕命令你们追赶花剌子模沙算端,直到将他们追上为止,……我们不断接到消息说,他怯懦、害怕、心惊胆战,他一定敌不过你们……我以伟大的主的力量宣誓,我们定能成功,如期归来.以此,激励自己的士气。第三,成吉思汗的暗示法诱导敌人投降。蒙古军每到一地,凡是出降迎接大军者,都获得了赦免,这种暗示就诱导敌人对“投降”和“抗拒”的结果进行联想,从而影响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联想到“投降就会被赦免”、“抗拒就会被纵火焚烧、矢石相攻”等等场面,进而做出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选择。第四,激励士气还体现在杀敌人威风:蒙古军在攻克了花剌子模国王三个主要城市-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龙杰赤。而后擒敌先擒王,追捕秃儿罕,追歼摩诃末。此外,蒙古军还认为“不严惩叛首,不足以镇压叛乱。”第五,成吉思汗身先士卒做表率,激励士气。成吉思汗本人有时率领其精选的千名常胜近卫军,时而随这一图民纵队,时而到另一图民纵队一起行军。用指挥员的模范行为激励战斗士气,那么士兵看到指挥员吃苦在先,冲锋在前,哪里艰苦、哪里危险都能见到指挥员的身影,就会受到很大的激励,并且在行动上效法。

  心理战场自古就已经引起一些军事家的关注。在已有的成吉思汗思想的相关文献中,没有专题研究成吉思汗军事心理,然而成吉思汗在历次战争中都体现了心理战的智慧,而且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心理战,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成吉思汗的心理战从内容、形式、方法上看都无法与今天的心理战法相提并论,心理战的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心理战实践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拉施特。史集[M]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
  [2]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上册)[M].上海书店出版社,1934.
  [3]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胡泊。蒙古族古代军事史[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5]王振兴。军事心理学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