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以下简称澳海军)总兵力约12 000人,预备役5000人,各型舰艇60余艘。近年来,澳海军参与了从本土到海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行动及任务,使海军人员心理问题逐渐凸显、职业健康风险也随之增加。为此,澳海军在国防部联合卫生司令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海军卫勤总干事和海军卫生预备役总干事共同负责,组织和动员海军心理卫生保障力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现将澳海军心理卫生保障概况介绍如下。
1心理卫生保障力量
澳海军心理卫生保障力量主要由现役、预备役及文职心理学专业人员、随舰(随军)牧师和国防社区组织的社工组成。现役心理学专业人员仅有2人,预备役和文职心理学专业人员为其主要力量,其中预备役心理学专业人员34人,预备役精神病学专业人员2人,文职心理学专业人员20人。随舰(随军)牧师也是澳海军心理卫生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共有全职牧师25人,兼职牧师26人。除上述心理学专业人员外,所有海军医务人员均作为心理卫生保障的储备力量,包括现役军医官26人,预备役军医官72人;现役护士35人,预备役护士45人;现役医助254人,预备役医助78人;现役康复训练员68人,预备役康复训练员1人。
他们主要分布在基地各医疗中心及心理支持小组内,为海军及其他军种提供心理卫生保障服务。此外,国防社区组织中还有75名全职社工和7名兼职社工,负责为陆海空三军官兵提供有关家庭事务的心理咨询服务。澳大利亚国防部为补充心理保障人员的不足,聘请了部分合同制心理服务人员,其中全职全科医师127人,随时待命69人;全职心理学专家7人,随时待命6人;全职精神病学专家11人;全职心理学临床医师2人;全职乙醇和药物咨询师3人;全职护士322人。此外,海军人员还可通过全天候热线、网络咨询、专题网站等途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
2心理健康现状
2010年,澳联合卫生司令部对澳国防军人2009-2010年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海军人员11 612人。调查发现,在海军人员中,有近1/4的人在过去的一年出现过心理问题,年龄集中在18~37岁。士兵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要高于士官和军官。男军人和女军人总体心理问题发生率差异不显着,只在心理问题的类别上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是焦虑性疾病(发病率14.1%),包括各类恐惧症、惊恐发作、创伤性应激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等;其次是情绪障碍(发病率10.5%),包括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恶劣心境等;第三是乙醇使用障碍(发病率7.6%),海军中发生乙醇使用障碍的人数比例为陆海空三军中最高,并且男军人发生乙醇使用障碍比例(8.5%)显着高于女军人(3.7%)。另外,在被调查者中,有383名男军人(4.0%)和108名女军人(5.1%)在过去12个月中曾出现过自杀倾向,包括自杀构想、自杀意图、实际自杀尝试等。调查还发现,参加过军事行动的人员和未参加过军事行动的人员在各类心理疾病发病率方面差异不显着,但参加军事行动超过4次的人员,罹患焦虑性疾病的风险大大上升。
3心理保障模式
3.1平时心理卫生服务 澳海军平时心理卫生服务是在联合司令部的领导下,由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局及卫生勤务局统一管理,共享陆海空三军资源,军地协同保障,在以下3个层面分别实施,即军事基地的初级保健、军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门诊服务、地方精神卫生中心的专科治疗。这种模式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具有便于统一管理协调、提高医疗效率的作用。初级保健主要由军事基地医疗中心的医师和心理支持小组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负责。目前,澳大利亚联合卫生司令部拥有17个心理支持小组,分布在各军事基地内,为海军及其他军种人员在初级保健层面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筛查,并参与特勤人员的心理选拔、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前及新兵训练中的自杀干预及组织氛围评估等心理服务。初级保健层面所涉及的心理问题仅限于“心理损伤”的咨询和治疗,不包括诊断与分类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所涉及的心理疾病种类。对罹患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员,由初级保健医师视情况转诊至国防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就医。患者也可自行前往门诊就医,必要时,部队领导可强制患者就医。
根据澳海军规定,患有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且需接受强制治疗的人员,必须前往驻地地方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接受专科治疗;对有自杀企图或自伤行为的患者还须进行风险评估,若经评估认定患者已处于危险状态,则应立即通知地方医院急救科将其收治入院;如果患者有自杀企图,在驻地又无亲友,其所属部队应派一名战友作为看护,以防止其自杀。对于罹患慢性心理疾病,在任务结束后需进行康复疗养的人员,则按照澳大利亚军队康复计划进行休养治疗。
3.2作战(业)时的心理卫生保障 在执行海上作战或作业任务期间的心理卫生保障,由军医、心理学专业人员和随舰牧师共同负责。一般每1000名官兵配备1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和1名助理,每5000名官兵配备9名医师,从而确保发生急性心理问题的患者在1h内可得到救治。由于澳海军现役的心理学专业人数很少,一般来讲,在舰艇出航期间,由预备役心理学专业人员驻舰提供心理保障。在发生危机事件时,会临时增派心理学专业人员和社工一道进行心理干预。另外,为了有效预防和尽早发现执行任务后可能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结束军事行动返回澳大利亚前的72h内,由随舰预备役或文职心理学专业人员在舰上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和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参与任务的士兵进行“返回澳大利亚心理筛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调查、部署经历问卷调查、主要应激源调查、创伤性应激暴露范围问卷(修订版)调查、凯斯勒心理压力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测试等。此外,在任务结束后3~6个月,由驻地心理支持小组的心理学专业人员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和一对一面谈,对参与任务的人员进行军事任务后的心理筛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调查、凯斯勒心理压力量表测试、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及乙醇使用障碍鉴定测试。筛查结果记入个人医疗档案,用于澳海军人员心理问题的监控。
4心理健康保障计划
4.1乙醇和药物使用服务计划 20世纪80年代,澳海军就开始实施乙醇和药物使用服务计划。近年来,该计划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展,目的在于对海军人员中的乙醇和药物滥用者进行预防、鉴定、干预和治疗。该计划是联合卫生司令部开展的乙醇、烟草和其他药物使用服务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联合卫生司令部每年对海军乙醇和药物滥用计划中的健康服务协调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目前,澳海军在每个基地和舰艇上都配备有乙醇和药物使用服务计划指导员,他们一般都拥有技术与继续教育的4级资质,可提供减少乙醇和药物滥用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等。另外,在海军4个基地内还配备有6名现役和1名预备役健康服务协调员,他们都拥有乙醇和药物康复职业执照,可提供包括执行任务前后乙醇和药物使用情况简报、心理教育、早期干预、政策制定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4.2同伴支持计划 海军以在海上训练和作战为主,环境特殊,应激源多,一旦发生情况,外界支持响应时间长。因此,海军提出了同伴支持计划。该计划通过成立舰员(艇员互助小组)和日常心理教育及专题培训等,帮助舰(艇)员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危险信号和处理方法,以便舰(艇)员在执行海上任务期间能够自助和互助,并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第1时间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严重后果”.该计划的实施,还可减少因患心理疾病的“羞耻感”而不愿就医的情况。
4.3自我管理和心理弹性训练计划 澳海军在联合卫生司令部的指导下开展自我管理和心理弹性训练计划。通过心理弹性训练,使海军人员了解作战应激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整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军事任务。该计划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开展训练,其中核心模块为作战心理弹性训练。该模块包括两次40min的心理培训,内容涵盖应激的生理症状、自我控制及应对技巧。在该模块中,还可根据训练对象和目的不同分别授课,比如,专为新晋升的指挥官、空勤人员开设的训练课程,以及为即将参与军事任务的人员开设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等。该计划还设有一些特殊的训练模块,如官兵家庭成员心理弹性训练模块、退伍军人适应性训练模块等。
近年来海军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拓展,从索马里远洋常态化护航到多国联合海上军演,从马航失联航班搜救到981平台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海军官兵的心理提出了挑战。研究海军官兵的心理压力源及其强度,对有针对性地加强其心理健康维护具有积极意义。1对...
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对任务的执行效率,因此,官兵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直是军事心理学上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有调查显示(张晓明,姚金慧,2012;王春花,2012等),官兵在不同的环境下、执行不同的任务,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为了解不同类型海军官...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强调,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人民日报》,2013年4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
部队工程车驾驶员作为一特殊群体长期工作在环境脏乱差的工地、军港,工作时间长,班次轮换频繁。工作中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同时还会接触到各种职业危害例如噪音、机器的震动等。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以及生活方式的相对单调不但会诱发工程车驾驶员各种生理...
心理弹性是指人们面对挫折、困难或者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应对方式又称应付方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不少研究者对个体的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开展了研...
应对方式是个体因为生活事件的刺激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不同个体在面对应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个体面对应激情景时,一般会采取多种形式的应对方式,又受其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心理承受力又...
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岛海军官兵心理卫生工作, 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同时提高海岛部队医疗水平, 实行短期换岗轮休制度, 以促进海岛海军官兵心身健康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