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群体是具有共同特点和弱点,可以受到心理作战行动影响的人群[1]36.目标群体分析就是分析目标群体的弱点,列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判定目标群体的易受性、有效性和可接近性,以便于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对目标群体实施有效的心理影响。目标群体分析是心理作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心理作战指挥官筹划心理作战,进行先验评估的重要依据。为准确把握作战对象的心理弱点和特性,美军心理作战部队吸纳了大批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目标群体分析,并在作战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套严密、精细的目标群体分析流程。
一、目标群体的识别与分类
识别目标群体是实施目标群体分析的第一步。
目标群体的范围可以从广泛的一般种类的人群( 比如伊拉克人民) 到具体种类的人群( 如步兵连) .对象可以依据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政治倾向、地理位置、社会团体、种族、宗教、文化习俗以及其他因素划分。美军心理作战对象分析包括对心理作战信息所要送达的全体对象的研究,有时还包括非指定目标群体的人群。
区分目标群体的类型。美军认为,目标群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功能群体、分类群体和区域群体[2]11 -13: 功能群体是被共同的行动和目标聚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它是心理作战计划者首选的目标群体。在群体对象内部又分为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类。主要群体通常指在社会组织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关系牢固、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如家庭或一个小型军事单位( 如战斗班或排) .这些群体成员利益一致,情感相近,内群体意识较强,非常注意防止其成员受到外部的影响,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忍受艰难困苦。次要群体多为临时性社会组织,其成员具有流动性,内部关系相对松散; 分类群体是以人口统计学标准划分的人群,比如按种族、性别、年龄划分的人群。这种分类特点通常不足以引起群体中成员的一致行动,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效力; 区域群体是以共同地理区域划分的人群,如欧洲人、亚洲人、中东人和北非人等。这些庞大人群中的人可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之间也少有共同点。区域群体是最不理想的目标群体,但对区域对象的研究有利于心理作战人员分析群体对象的共有属性,便于判断特有地理位置对目标群体的生活习俗、认知模式的影响。
找出目标群体中关键性的交流者。美军认为,目标群体分析过程的关键在于识别目标群体中最具能量的关键性交流者。关键性的交流者是指群体中成员寻求信息、意见或解释信息的关键性个人。[3]15目标群体中人际交流经常要通过一个或多个关键性的交流者实施,关键性的交流者行为的改变会对受援指挥官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美军的观点,关键性的交流者也是一类目标群体,他们是将心理作战信息传递给最终目标群体的间接目标群体。
虽然他们可能与最终目标群体并非身处一地,但他们的影响力却能够在目标地域发挥作用。根据文化背景不同,关键性交流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年龄、出身、教育、体能、政治权力、宗教信仰、财富、特殊才能以及在专业或社会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等等因素。有时,关键性的交流者可能不会完全接受心理作战信息。不过,他们是否接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仍然在传递着这些信息。
二、目标群体的确定
心理作战目标是心理作战所引起的目标群体的可测量的预期反应。心理作战目标的设计以心理作战任务所带来的明确的或隐含的任务为基础,内容通常是为完成心理作战任务而设计的,引导目标群体倾向预期行为或态度的单一步骤或一系列中间步骤[3]17 -25.
收集信息,确定心理作战目标。根据美军心理作战目标分析的流程,在确定心理作战目标之前,首先从心理作战先期研究成果( 比如基础心理作战研究、专题心理作战研究和专题心理作战评估) 以及当前情报中收集获取完成目标群体分析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信息收集之后,再确定对所选目标群体要达到的心理作战目标。美军认为,心理作战目标可以分为凝聚性和离心性两类。凝聚性目标的实现,会使整个社会或一个目标群体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使目标群体中的个体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离心性目标用于将个体由其群体中分离出来,或将一个对象群体从社会中分离出来,诱使目标群体中的个体将其个人利益置于群体利益之上,鼓励冷漠、不合作、消极抵抗、投降、变节、逃跑等。美军强调,心理作战目标必须精确界定目标群体的具体预期反应,如果有必要采取一系列中间步骤,那么每一步都必须精确界定预期的具体反应。
列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在确定对所选目标群体要达到的心理作战目标之后,还要列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这些可以是人为的,比如战争、税赋和强制迁徙。也可以是自然的,比如洪水、地震或饥荒。心理作战人员能够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目标群体提供有关这些条件的信息,分析目标群体对每一种所选条件的感受,以便于在未来心理作战行动中抽取影响力较大的相关的信息,对目标群体施加心理影响。目标群体分析人员向目标群体提供这些条件的信息时,应当同时列出这些条件对目标群体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避免给目标群体留下片面的印象。[3]33 -36
三、找准目标群体的弱点
美军认为,目标群体的弱点一般与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相对应。例如,食品缺乏造成了饥饿的弱点。分析人员一般从评估目标群体的 4 个相关心理因素( 感觉、动机、压力和态度) 入手,判定所列条件会使目标群体产生什么样的弱点。
感觉。感觉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事物。但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形成的直观映像,它还受到生理能力、参照系、学习习惯、后天经验以及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心理作战产品必须被目标群体所感知和认识。例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撒布了印有黑桃 A( 被认为是死亡的征兆)的传单。他们认为这一标志会引起作战对象的恐惧,但是,预期的反应从未发生,因为越南的纸牌中根本没有黑桃 A,并且黑桃 A 代表死亡的含义也不为越南文化所熟悉。
动机。动机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生存和满足其生活中潜在需求的希望。无论人类群体中个体和文化有多大的差别,但共同的需求都是存在的。这一共同需求的核心是对秩序、可预见性、被理解和安全的需要。动机不仅给出了行动的方向,而且赋予了追求目标行为的活力。社会群体与个体在动机方面有着相似的基本需要,群体生存依赖于有序社会关系的维持,当群体功能或组织遭到破坏时,群体将力图重新组织。比如班长在战斗中阵亡,士兵会马上推举另一位战友接替指挥,以使群体回归其正常的运作模式。
压力。压力是精神、情感或身体上的不安或紧张。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需要能够自动满足的话,那么他的生活压力就比较小。但是,现实中存在着许多障碍,会阻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正是这些障碍就对个体造成了压力。心理作战人员在计划与实施心理作战时,必须研究战争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及造成压力的因素或情形,并加以充分利用。
态度。态度是以特定方式对特定目标、人或境遇做出的稳定的、有见解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反应。
态度与见解紧密相关,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比如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抱有特殊的感觉( 或正面或负面) ,但当他知道事物真相后,发现自己原有的对此事物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此时,态度与见解就会发生冲突。由于见解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因此改变一个人的见解要比改变其态度更为容易。态度可以影响行为,但是,态度并非总是个体依此行事的保证,因为他可能持有更强烈地影响其行为的其他态度或信仰。例如,一个士兵可能对战争的非正义有强烈的感觉,但是他的态度可能并不足以使其逃离战场或投向敌人,因为他的忠诚感将使他不能接受作为逃兵或叛徒的耻辱。
四、把握目标群体的特性
判断目标群体的可接近性。美军把心理作战目标的群体的可用性称为可接近性。[4]33在有些情况下,即使目标群体位于心理作战传播工具的范围之内,也不能保证目标群体能够接收到心理作战信息,或者保证强制性心理战能够作用于目标群体。
例如,某一项交战规则可能禁止心理作战行动指向位于美军无线电发射范围之内的盟军。在此情况下,盟友对美军来说就是不可接近的。判定目标群体的易受性。美军认为,易受性是目标群体可以受到影响,并以有利于完成心理作战使命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程度。[4]35简而言之,就是弱点能被利用到什么程度。例如,如果造成饥饿的条件是食品短缺,那么距目标群体上次饱餐的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群体是如何容易受到这一需要的影响。易受性的程度可分为不易受到影响、中度易受影响或很易受到影响三个等级。
判定目标群体的有效性。美军认为,有效性是目标群体做出有利于实现心理作战目标的行为反应的实际能力。[4]36如果目标群体易被说服,分析人员必须评估目标群体采取预期行为的相关能力。要判定这一点,最重要的因素是约束和影响。约束是迫使目标群体不采取某些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物质、情感上的强制力。
五、心理作战行动效力评估
影响指标是那些有助于评估心理作战行动效力的变化或事件。影响指标通常由心理作战计划者设想,在经过深入、透彻的分析后,可以为效力评估提供可靠的判断。影响指标应尽可能表示为某一特定活动增多或减少的百分比。目标群体分析人员在目标群体分析工作表中的每一个指标前注明"+ "或"- ",以指示该指标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指标与心理作战成果直接相关。消极的影响指标是与心理作战部队愿望相反的事件或变化。心理作战人员必须检查这种情况,以确定行动取得反效果的原因,或者心理作战是否做了什么可能导致此种结果的事情。在进行心理作战效力先验评估时,心理作战人员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以及目标群体在此结构中的地位。谁影响这些目标群体?
谁会受到这些目标群体的影响? 还应考虑在目标地域内可以改变目标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关系的各种条件。[5]108总之,目标群体分析是选择心理作战对象群体,分析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和标志的过程,需要综合来自各种渠道的相关信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对目标群体进行全面分析,并记录结果数据,便于精确制定每一步骤的作战目标,并在事态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行动方案,以确保心理作战行动发挥出最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