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微博在大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5-13 共5493字
论文摘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 2006年世界第一家微博网站 twitter 的成立到 2009 年中国大陆开通第一家微博---新浪微博,短短几年时间,微博从一个“新参者”逐渐成长为新媒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据万瑞数据统计,微博用户以 18~30 岁的青年为主,其中 18~25 岁的大学适龄阶段的微博用户有 36.4% ,有本科学历的用户有 63%,可见大学生在微博用户群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力量,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力和适应性,并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他们既有普通微博用户的共性,也具备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对大学生用户的研究可以作为微博受众研究的局部特写,为微博在大学互动教育的尝试提供参考。

  一、微博互动教学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它便捷而即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交互式功能:用户通过加“关注”而建立起自己的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利用 140 个字的空间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向互动。

  微博力求雅俗共赏,没有年龄、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没有技术、知识的门槛,它给了用户更多的原创自由。所谓微博互动教学,即以具有共同学习目的的群体为对象,如专业、班级、学习小组等,将微博作为一个辅助式的互动平台应用于教学,调动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自由讨论、互通有无、延伸课堂。具体来说,微博互动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互动性。这是微博互动教学之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显着的区别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往往是单向性的,教师很难获得学生真实、直接的反馈,学生往往陷于被动,缺乏自主性,而教师与家长之间几乎处于半隔离状态,缺乏全面而持续的沟通,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协调与深入。微博恰恰给予了师生与家长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及一条偏娱乐化的沟通渠道,参与者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处于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更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积极的讨论。

  二是共享性。微博的共享性基于它的开放性。在微博互动教学中所有人通过微博平台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的讨论、教师的意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及疑惑等,甚至是平日所感所见都可以作为信息进行分享。通过共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变得更广泛而轻松,通过共享,个人的信息获取渠道得以拓展,视野得以延伸,交际网络得以扩大。

  三是新鲜性。将微博运用于教学是创新教学形式的一次尝试,原本微博以社交、展示、娱乐等功能为人熟知,若将其引进教学之中,无疑是具有创新性的,人们对微博本身的兴趣加上对这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好奇,使微博互动教学更容易获得教师、学生、家长的注意。

  四是最后是片段性。微博信息容量只有 140个字,而且发布内容、时间和目的都具有随意性,因此,它提供的信息大多是片段性的,这对于注重逻辑与连续性的教学工作而言无疑是不利的,是微博互动教学要着力克服的难题。

  二、大学生微博用户的特点
  
  论及微博互动教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的是大学生微博用户的特点。因此,2011 年 3 月 4 日至 12 日,笔者在河北大学、长江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对164 位使用微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微博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并从中随机抽取了 100 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经过反复分析、比对,笔者认为,大学生微博用户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以获取信息为主,其次是娱乐休闲、情感交流;大学生用户所关注信息以新闻类为主。问卷结果显示,有 81%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信息,69%的人是为了休闲娱乐消磨时间,49%的人为了分享心情点滴。大学生用户最关注的“新闻爆料”、“社会热点”、“明星动态”均属于新闻类信息,可见,大学生使用微博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新闻类信息。

  第二,大学生用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对于微博上的信息有较为理性的判断。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用户对微博信息真实性有着较为辩证的认识。在对话题讨论的参与度上,64%的大学生用户仅凭兴趣参与讨论,30%的用户几乎不参与讨论;讨论结果对大学生用户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71%的大学生表示,会依据发言者的权威性、人气指数及其自身实际状况等对其言论进行理性判断,2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受到博友言论的任何影响。可见,多数大学生用户对自己的微博使用行为比较自觉,既不会盲目地发表言论,也不会盲从于博友观点,他们对网络媒介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第三,多数大学生在微博互动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难以产生“意见领袖”.根据调查结果,47%的大学生用户通常处于“围观”状态,22%的人常常转载信息,18%的人会对博友发言加以评论,只有 13%的人发布的信息来自原创。也就是说,大学生用户大部分处于沉默状态,对博友间的互动基本上“袖手旁观”,真正主动发起话题、参与互动的人只在少数,而且有 60%的大学生用户在发布信息之后很少能得到回复,33%的人几乎得不到任何回复,参与调查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微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很低,“意见领袖”仅限于少数精英分子。

  三、微博互动教学在大学生教学中的可行性
  
  基于大学生微博用户的上述特点,不难发现,微博之于大学生既是一种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认知工具、传播工具,也是一种集博客、论坛与手机短信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沟通工具。借鉴 QQ、BBS 等网络媒介在大学校园的推广经验,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微博的功能优势应用到大学教育上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一系列思考。

  第一,微博是一个“隐形的交际网”,它为老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沟通的渠道,也拓宽了学生的校外关系网。微博在大学师生之间搭建的是一个虚拟沟通桥梁,老师和学生之间不需要面对面的接触就可以实现实质性的交流,不仅即时、便捷,而且还使彼此之间保持了一个适度的距离,能够轻松自在,畅所欲言。微博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专家学者、业内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社会人士,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信息渠道,从而获取第一手的业内资料,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第二,微博是一个便捷的大众传播工具,它能为大学生打开一个关注并了解社会的窗口,使其以观察者、调查者、发言者的角色进入社会,形成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大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如果大学教师能够通过微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地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正确引导,那么就能把更多客观、理性、真实的东西放到网络中去,起到平衡言论生态、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同时,这也会成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手段之一。

  第三,微博能够实现即时地信息发布、共享与反馈,形成灵活机动的多向互动,有利于大学教育模式由单线型向双向型的发展,刺激参与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微博建立起来的互动模式是多层面的,它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的态度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能够及时把疑惑不解、学习灵感、思维火花、学习效果分享给同学并反馈给老师,老师给予指导意见,以对话和协商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改变灌录式的教学方式,使大学教育能够更生动更全面。

  第四,微博在大学互动教育上的尝试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技术条件,是具备可行性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微博用户认为,开展大学互动教学很有必要,38%的人保持中立态度,仅有 12%的人持反对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是愿意接受并支持微博互动教学这种新形式的。微博互动教学只需人手一台可以上网的手机,掌握网页浏览、发送短信等基本操作就可以满足设备与技术要求,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四、微博互动教学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对教育领域而言,微博互动教学是新鲜的也是存在许多空白的,它被教育者注意并接受的同时,一定会有更多质疑的产生,但这并没有阻碍教育者尝试和探索的脚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进行理论研究与方法探讨,在中国的高校已经有教师将微博应用在了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以内江大学教师张艳琼为例,她率先在微博网站上组建了班级微博群,要求班内所有学生加入,她在自己负责“宏观调控”的同时,还指定了几个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限制和杜绝垃圾信息和不良言论;统计学生登陆微博的时间和发布有效信息的数量,将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标准之一;剔除长期“围观”和“污染”微博环境的学生。在课堂内,教师针对课程内容在微博发起话题讨论,刺激学生主动发言、提问,并及时给予指导;在课堂外,教师通过微博划分活动小组、布置调查任务,以“遥控”的形式加以指导并接收效果反馈,学生之间通过微博互通消息、协调行动,合作完成任务。这种尝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了学习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微博互动教学提供了借鉴。

  综合以上尝试和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微博的功能特性、大学生用户的特点及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认为,微博互动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用。其一,将微博作为室内课堂的延伸,由老师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获取即时性的教学反馈;其二,将微博作为班级或校内论坛,以学生为主角进行话题讨论,老师对其进行隐性监督与引导;其三,将微博作为信息共享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发布教务通知、链接学习资料,与其他专业或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合作、信息链接等;其四,将微博作为实践调查平台,或直接提问即时获取结果,或链接问卷,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索引;其五,将微博作为了解就业和业界信息的窗口,主动成为一些业界知名人士的粉丝,不断获取最新消息,延展自己的社会触角,提升自己的学习信心;其六,对家长开放,作为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及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所思所想的平台,加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了解;其七,作为学生的电子日记或周记,记录学习心得、心路历程,以便发泄情绪、反思自我,同时,也作为学校和家长了解孩子的渠道;其八,作为班级和个人的电子通讯录,维持或拓展人际关系网。

  虽然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微博互动教学有了部分研究和尝试,但一切还仅限于构想和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准备和试验过程,微博互动教学除了要对微博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外,还要考虑到特定的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心理等外部条件,具体来说,在微博互动教学策略制定上,还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大学老师与学生在微博互动中的角色和地位。虽然微博为大学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可以“背对脸”的交流平台,但学生对老师仍有所顾忌,无法畅所欲言。因此,微博互动教学要特别注意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协调:弱化老师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特征,使之成为隐形的指导者、监督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言主体。

  第二,使学生适应片段式信息化的学习,保证学习效果。微博互动教学中的学习信息是简要、即时的,它们多数来自于老师或学生的思维火花或灵感碰撞,具有片段式、零散、不系统的特点,学习效果很难得到保障,这对习惯了系统的课本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要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联系、总结的能力,使其在片段式的信息中汲取营养。

  第三,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微博互动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将微博引入大学教育是为了使其便捷、即时、互动等优势为课堂教学所用,而非取而代之,毕竟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专门性及学生的专注度是微博难以企及的,微博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互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分清主次,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微博互动为辅,切勿本末倒置。

  第四,维持大学师生的使用习惯,延长微博互动教学的有效期,避免形式主义。要使微博互动教学形成规模,长期而有效地被坚持下去就必须使老师和学生养成使用习惯。在微博使用率上,大学老师远低于学生,对待新媒体,大学老师普遍不如大学生那么容易适应并接受,更不用说养成习惯了。而且就互动形式而言,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情感互动,而非学习互动。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师生微博互动的内容的选择上,有63%的人倾向于“随便聊聊,增进了解”,只有 42%和 43%的人倾向于 “分享学术信息、交流学习经验”和“请教问题、解疑答惑”.因此,以学习互动为主的微博互动教学能否真正被大学生接受并形成习惯还是未知的。

  第五,净化微博环境,提高微博信息的质量。微博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主学习,学生的自由度、自主性提高后,副作用就是信息垃圾的产生,“胡言乱语”、偏题离题的信息一旦增多,就会破坏用户对微博的信任和热情,这将不利于微博互动教学的推广。因此,要净化微博环境、提高信息质量一要注意提高用户的自律性;二要注意加强老师和学生的联合管理。

  微博互动教学是微博的功能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尝试,虽然现在它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不够系统和完善,但瑕不掩瑜,它将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开通新的渠道,为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供新的方法,为打开课堂限制,活跃学习气氛,丰富校园文化构建新的平台。这对大学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善用微博这个新媒体,为大学教育引入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EB/OL].
  [2] 百 度 百 科 . 微 博 [EB/OL].
  [3]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7- 18.
  [4] 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3):50- 51.
  [5] Terry Friedman.Twittering in the classroom: some issues[EB/OL].
  [6] 郝兆杰,孙仲娜。给大学英语教学围上“围脖”[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4- 65.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现代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