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5-19 共3328字
  汉语国际教育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它是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桥梁。在写作该专业论文时需要首先撰写开题报告。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怎么写的。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题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国俗词语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汉语国俗词语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汉语国俗词语在词汇系统中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重大意义却不容小觑。汉语国俗词语与一般性词语不同,具有显着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通过字面理解“汉语国俗词语”的真正含义,为了避免汉语学习者交流障碍,使其尽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我们需要对当前汉语国俗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现状、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及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对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和难度划分,将汉语国俗词语更好地融入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教学之中,实现文化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有机结合,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准确全面地掌握汉语国俗词语的基本内涵、特点、分类等,提升汉语教学的效果。
  语言是传递人类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汉语国俗词语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寻找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突破口十分关键,无论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应用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完善都具有现实意义。
  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分析,词汇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体元素,与语法、发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语言本体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元素,负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汉语国俗词语”能够更好地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现民族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中华文化传播“隐性窗口”的开启,提升海外汉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本研究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入手,在准确把握“汉语国俗词语”分类、特点、内涵的基础上,置“汉语国俗词语”于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进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师和学习者对文化词语的使用范围、文化含义有更系统的认识,一方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深化汉语学习主体对汉语国俗词语内涵的认识深度。另外,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国别化研究,这对于丰富词汇研究本身、推动语用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理论价值,还具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汉语国俗词语的界定与分类从本体入手着重剖析汉语国俗词语的内涵、语言环境特点,结合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对汉语国俗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将其分为名物词语、制度词语、熟语、征喻词语、社交词语五大类。
  2、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第一部分为词汇大纲中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分析,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 HSK 词汇大纲》为统计对象。第二部分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主要以《发展汉语》中、高级教程、《桥梁》和《登攀》三部对外汉语权威性的教材为对象,进行封闭式统计,主要考量汉语国俗词语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为对外汉语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分析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包括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是我们把二者分开进行调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难点进行总结。
  4、提升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从教材和教法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汉语国俗词语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从国别、区域层面进行区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语国俗词语难度分别进行调查,采集数据,为问题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3、统计分析法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借助于数学方式,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国俗词语的是前苏联学者韦列夏金,针对“对外俄语教育”提出了“国俗语义学”,阐明了国俗词语的定义,从属性上定义为民族性、传统性、独特性。
  而国内最早提出汉语国俗词语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来学界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对此进行探讨。
  王德春(1990)指出了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义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汉语国俗词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于词语本体角度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汉语国俗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含义。他认为:“所谓汉语国俗词语就是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或者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
  汉语国俗词语是“交际文化词”的重要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刘晓娟(2003)指出汉语国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汉语国俗词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并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性类型、文化含义进行概括,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
  陈树峰(2007)、刘志敬(2006)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加强词语文化含义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并对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进行了归类。
  李玉萍(2011)、李丽生、马艳(2008)从翻译层面分析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文化词语的讲练、文化词语的测试三个层面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解析方法。
  姚俊玲(2003)也认为以留学生为代表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国俗词语”的学习中翻译的准确度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

  四、研究进度

  200x年x月-200x年x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x年x月-200x年3x: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x年x月-200x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x年x月--:定稿。

  五、参考文献

  1 蔡振生。汉字词语国俗语义的文化透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2 陈树峰。隐喻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J].考试周刊,2007(26)
  3 丛珊,徐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国俗词语特点[J].现代交际,2014(1)
  4 戴卫平,斐文斌。英汉文化词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年
  5 高美丽。“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年,硕士
  6 韩慈红。汉语国俗词语的英汉互译[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7 何禾。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国俗词语教材编写及教学[J].青年作家,2014(22)
  8 洪晓静。从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之影响--以汉语国俗词语和汉英不等值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D].厦门大学,2008 年,硕士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0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11 汲传波。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1)
  12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年,硕士
  13 金志刚。国俗语义分析与修辞[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