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文学硕士开题报告(4)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胡老师
发布于:2017-06-07 共10203字
  冯友兰:《墨家之起源》,《华北口报》1935年。
  胡有猷:《儒墨之异同》,《江汉思潮》第4卷5、6期,1936年6月。
  蒙文通:《墨子之流变及其原始》,《重光》6期,1938年6月。
  一东:《儒墨学术思想的梗概》《再建旬刊》第1卷12、13期,1940年5月。
  任继愈:《介绍墨子的思想》,《语文学习》1957年1期。
  联抗:《怎样看待墨家的‘非乐’》,《人民音乐》1959年7月。
  杨建刚:《谈谈墨子的阶级成分》,《光明日报》1961年11月。
  车载:《关于孔墨思想的阶级性问题》,《新建设》1963年7月。
  李昆:《墨翟和柳下拓-兼记”显学“墨家的没落》《四川大学学报》1975年2期。
  蒙文通:《论墨家之衰微与儒家合流》,《图书集刊》3期,1975年。
  周富美:《墨学的兴衰及其影响》,《国科会论文摘要》1976年。
  周典德:《墨子出身小手工业者说辨析》,《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6期。
  周勤:《从儒墨的兴衰看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社会科学战绩》1983年3期。
  谭家建:《墨子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中州学刊》1983年4月。
  邢兆良:《墨家科学思想的兴和衰》,《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3期。
  龚维英:《墨家巨子授受情况钩沉》,《东岳论刊》1987年2期。
  王世达:《墨学为什么衰落》,《新时代论坛》1988年1期。
  王秀山:《试论墨学的衰微》,《平原大学学报》1988年2期。
  黄世瑞:《墨学衰微原因绉议》,《学术月刊》1990年2期。
  张知寒:《孔 墨异同略论》,《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2期。
  陈厚忠:《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社会功利价值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2期。
  周云武:《墨辩消亡的历史原因》,《湖湘评论》1990年4期。
  余卫国:《墨学衰微原因辨析》,《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4期。
  陈荣华:《墨学中绝探缘》,《淮阴师专学报》1991年3期。
  任重:《墨学中绝原因浅探》,《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3期。
  王志平:《墨学的衰落:论墨学衰落的主因》,《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2期。
  姜建设:《墨家学派的社会思想和墨学的邃然湮灭》,《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2版。
  郭墨兰:《试论墨学骤衰的原因》,《墨子研究论丛》二,山东大学出版社93年版。
  郑宝琦:《析墨学中衰之原因》,《墨子研究论丛》二,山东大学出版社93年版。
  周才珠:《墨学中绝探微》,《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94年4期。
  李元、庆余:《墨学从”显学“到”绝学“原委探析》,《北方论丛》1995年5期。
  郑宝琦:《墨学中绝主因再探》,《墨子研究论丛》三,山东人民出版社95年版。
  魏洪峰:《墨学何以成为绝学》,《船山学刊》96年2期。
  白奚:《墨学中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哲学研究》1 9 9 6 年第12 期。
  高建立:《儒墨学说的不同特征及其兴衰结局》,《蒲裕学刊》97年3期。
  贾敏仁:《墨学衰之的原因》,《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97年17卷3期。
  唐迅、顾玉平:《墨学衰微原因新探》,《南通师专学报社科版》98年1期。
  陈代波:《十年来墨学的研究综诉》,《中国哲学史》1998年4期。
  张科:《墨学衰微原因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9年17卷2期。
  李匡夫:《与儒家”仁政“分庭抗争的墨家”义政“》,《中国行政管理》99年6期。
  董淑靖:《试析墨子思想的困境》,《空大人文学报》8期,99年6月。
  杨玉昌:《从儒墨之争看中国文化道路的选择》,《天津社会科学》99年4期。
  曹胜高:《墨学衰微考辩》,《社科纵横》99年4期。
  罗维明:《论墨学衰亡的原因》,《广州师范学院报》99年20卷8期。
  赵小雷:《论墨家学说的理论形态及其成因》,《广东社会科学》99年5期。
  周海平:《墨家学派中绝原因研究》,《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1期。
  张剑平:《”墨学“中衰原因探索》,《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1期。
  朱传萧:《论墨家学说兴起、中绝、复起》,《墨子研究论丛》五,齐鲁书社2001年7月版。
  管爱华:《显学能够重光--论墨子的”义利统一“观》,《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4期。
  暴庆刚:《墨学成为绝学探因--兼以儒家、道家做证》,《东方论坛》2002年2期。
  丁宏武:《墨学中衰原因探微》,《殷都学刊》2002年3期。
  周才珠:《论墨学兴衰的内在因素》,《职大学报》2002年3期。
  杨建平:《试论墨学中绝的原因》,《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5期。
  林庆:《墨学”中绝“论质疑》,《学术探索》2003年1月。
  徐晓敏:《墨学初兴探源》第5卷1期2003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亲霞:《从墨学价值目标的缺陷看墨学中衰的原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4期。
  郑杰文:《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山东大学学报》2004 年第2期。
  金小璇、王春阳:《墨家式微原因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8期。
  江秀玲、沈正军:《墨学兴衰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4期。
  丁为祥、文光:《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第2l卷第11期2 0 0 5年11月自然辩证法 .
  桑东辉:《墨学”中绝“的五大原因探析》,《泰山学院学报》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
  李若晖:《”儒墨'’连及与墨家消亡的时间》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张艳荣:《汪中的墨子观》,《巢湖学院学报》总第76期2006 年第8卷第1期。
  高建立:《先秦儒墨学说的异质性特征分析》第 24 卷第6 期06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玉婷:《绝而后兴--墨学现当代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第29卷第l期2008年1月。  宋波:《试论传统墨学的近代复兴》,《商洛学院学报》23卷1期2009年2月。
  孙中原:《兴危继绝综合创新-《墨经辞典》的价值》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27卷(总第107期)。
  王教源:《空前却不绝后返本定可开新-《墨经正读》序言》,《包头职大学报》2010年第1期。
  高硕:《儒墨命运之探源--从孔子和墨子的“天人观”分析》,《文教资料》2010年11月下旬刊。
  张振华:《墨学“中绝”之因及时代意义新论》,《丝绸之路》政治与哲学,2011年第4期总第197期。
  崔文芊:《简述墨家科学思想的历史命运》,《时代报告》理论与实践2011年6月。
  
  港台方面:
  
  李绍崑:《略谈墨子精神》《恒毅》第5卷9期,1956年。
  遁翁:《墨子学说的评价》,《人生》第13卷3期,1956年。
  亚杰:《墨学盛衰及其时代背景》,《现代政治》第1卷8期。
  周弘然:《墨学之兴衰》,《人生》第22卷11期,1961年10月。
  郑康民:《墨家的起源》,《建设》第10卷11期,1962年4月。
  覃适芝:《谈<墨家的起源>》,《建设》第12卷8期,1964年。
  周耀:《孔墨学说之比较》,《孔孟月刊》4卷7期,1966年。
  许荻:《兼爱思想与博爱思想原始意义之异同》,《思想和时代》第140期,1966年。
  刑义田:《浅谈儒墨学说的相异点》《人事行政》23期,1967年。
  周亿孚:《墨学的渊源与流派》《景风》18期,1968年。
  王冬珍:《墨子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国文学报》8期,1979年。
  赖哲信:《墨家衰落内因探索》,《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26卷,1982年6月。
  董俊彦:《墨学后世衰微之原因》,《教学与研究》5期,1983年6月。
  陶香:《墨子思想探微上、下》,《艺术学报》33期,1983年。
  丁宗裕:《墨学探微》,《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2卷5期,1989年5月。
  
  三:学位论文
  
  1、魏明云。 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D】河南大学。2006年
  2、刘丽琴。论墨子的人格精神【D】。2005年
  3、宋静静。墨辩影响研究【D】2010年
  4、刘泰东。墨学由显而绝之考辨【D】2008年
  5、王明增。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D】2010年
  6、李云。学术史上的儒墨关系论说初探【D】2010年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