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最新实验类硕士开题报告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7-17 共6531字
   很多理科类专业和有的文科专业会写作实验类的论文,实验性论文要求数据真实,具有说服力。以下是一篇实验类硕士开题报告,供大家学习此类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题目: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违背经济人自利假设的亲社会行为的广泛存在,这些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最后通牌博弈中响应者拒绝一个正的分配方案行为,独裁者实验中独裁者的给予行为,信任实验中委托人的信任投资行为及代理人的可信任回报行为,礼物交换博弈中双方的互惠行为,公共品博弈实验中的合作行为,以及带有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公共品博弈实验中的惩罚行和奖励行为等等。这一系列博弈实验因简洁而有说服力的结论对经济学的经济人自利假设形成了系统性的强有力反驳,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家逐渐开始对超越经济人自利假设的偏好研究,促使了社会偏好理论的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自利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社会偏好理论的核心是指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物质收益,也会关心他人的利益,社会偏好是其效用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社会偏好可以细分为三种偏好,即利他偏好、互惠偏好和差异厌恶偏好公平偏好。利他偏好是指人们的效用函数中他人的利益与自身的效用正相关,是一种无条件的社会偏好互惠偏好和差异厌恶偏好是有条件的社会偏好,基于心理动机的互惠偏好认为尽管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人们却会以善报善,以恶惩恶而基于结果的差异厌恶偏好认为人们在处于劣势和优势的不平等时均存在效用损失,而且处于劣势不平等时的效用损失大于处于优势不平等时的损失。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当前行为经济学前沿领域的一个热点,运用的核心方法即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所谓实验经济学就是指在可控的实验室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使得参加者在模拟但更为简化的具有纯粹形式的市场或者其他经济环境中进行决策,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来检验、比较和完善已有的经济理论并提供政策决策的依据的一门学科。
  
  但是正如博弈论一样,实验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种经济学研究方法。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的主流观点如就认为经济学家“不能从事像化学家或生物学家那种特定环境控制下的实验,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易控制其他重要因素。而应该像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一样,一般只能限于以观察为主”.但其实早在年张伯伦在哈佛大学课堂上以学生作为被试进行的首个市场实验开始,并由弗农·史密斯、泽尔滕、西格尔等人的不屑努力逐步消解了人们对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的质疑,由此规范化的实验经济学才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的统计,实验经济学的文献近年来以年均的速度增长,而且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实验经济学文章也以的速度增长同时根据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统计,全球已经成立了多个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如今,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分支之一,其影响已经遍及博弈论,个人选择理论,讨价还价模型,拍卖理论和估价等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围绕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主题,始终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并以三种经典博弈类型即最后通煤实验,信任博弈实验和公共品博弈实验依次展开,分别来研究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而违背经济人自利假定的公平行为、信任行为和合作行为的社会偏好解释问题,并根据相应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或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数据,力求做到实验设计的针对性、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由于分析社会偏好时需要控制住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一些外生因素,因此,我们在第二章的文献综述中首先梳理了影响这些行为的一些外生因素其次,为了在概念上定义和区分三种经典社会偏好,我们在综述的第二部分对社会偏好理论作了一个系统性的回顾,并对不同的社会偏好理论模型作了进一步的对比和综合分析另一方面,对社会偏好的检验必然涉及到社会偏好的测度问题因此我们在文献综述的第三部分也对三种经典社会偏好的测度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在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和第五章中我们按照亲社会行为的性质细分即依次按照公平行为、信任行为以及合作行为设计了三种相对应的博弈实验即最后通碟实验,信任博弈实验和公共品博弈实验,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我们对最后通碟实验中响应者拒绝一个正的分配方案行为、信任博弈实验中委托人的信任投资行为和代理人的可信任回报行为、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分别进行了社会偏好的检验。在本文的第六章中我们还分析了社会偏好检验的一个应用,即社会偏好分解和检验对信任水平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做了一个经验研究。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该章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
  
  第二章是与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该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包括亲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社会偏好理论的比较和综合,经典社会偏好的测度方法以及三种博弈类型中各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
  
  第三章是关于最后通碟实验中响应者拒绝一个正的分配方案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问题。该章通过设计一组最后通碟实验考察了动机公平和结果公平对人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并分别从浙江和北京两地获取了相关实验数据。通过一个角色随机分配的简化最后通碟实验中提议者可供选择分配方案向响应者发送的动机是否公平的信号,我们发现响应者对于不同可供选择分配方案下的同一个分配方案的拒绝率显着不同,这说明基于动机的互惠偏好理论确实在人的行为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我们通过一组修正型的最后通碟实验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考察了其影响机制,我们发现分别在保证博弈实验中和免惩罚博弈中的被试拒绝行为不能被差异厌恶偏好理论进行解释。本章实验的结果在于说明分配动机的公平比分配结果的公平更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其暗含的政策含义即分配过程的公平比分配结果的公平更为重要。
  
  第四章是关于信任博弈实验中委托人的信任投资行为和代理人的可信任回报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问题。该章通过结合一个被试内设计的双人匿名且完全陌生搭配的“四合一”实验和调查问卷,首先论证了四种经典亲社会行为的广泛存在,并发现这几种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均显着相关同时我们对信任博弈实验中的信任投资和可信任回报行为进行了社会偏好的分解和检验,我们发现信任博弈中的信任投资行为受互惠偏好的显着影响,该结论的意义在于表明用信任博弈委托人的投资额作为信任水平的测度是合适的。而可信任回报行为受到纯粹利他偏好和互惠偏好的双重影响,而且利他偏好的估计系数要大于互惠偏好的估计系数,这表明代理人的回报行为受利他动机的程度要大于互惠偏好,因此本质上我们在更大的样本范围内进一步支持了相关文献中中国人的可信任结构具备建立在利他偏好基础上的特殊信任特征的结论。
  
  第五章是关于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合作行为的社会偏好检验问题。本章利用四组实验数据证实了差异厌恶偏好在公共品博弈实验投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差异厌恶偏好和互惠偏好的区别及其在公共品实验中的具体表现,该结论说明公共品博弈实验与本文第四章关于信任博弈实验中的投资行为动机分析呈现社会偏好的异质性,即前者受差异厌恶的显着影响,而后者受互惠偏好的显着影响。同时本章对四组公共品博弈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违背经济人假设的亲社会行为的存在,而且也论证了公共品投资额存在显着的期数效应。本章还分析了两个外生因素即组群规模和结构搭配对公共品投资额的影响,通过本文实验数据和其他三组公共品博弈数据的两两对比分析发现,组群规模和结构搭配对公共品投资均没有显着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社会偏好特别是差异厌恶偏好对合作水平的重要影响。本章最后还进一步分析了个体的公益态度和公益行为等因素对公共品合作水平的影响,通过问卷设计中设置的五个测度个体公益态度和公益行为的变量问卷,我们发现愿意资助贫困生的人合作水平越高,近一年来有献血经历的人合作水平反而越低。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