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精选(4)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8-16 共6574字
2、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跨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比较薄弱,这与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和培养方式有关。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为交叉学科的理论发展和跨专业(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发展。
  
  在理论研究及着作方面主要包括:1970 年在法国尼斯召开的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以及随后出版的文集《跨学科-大学中的教学和科研问题》,奠定了跨学科学的理论基础;1972 年,美国出版了跨学科研究领域最早的专着-《跨学科:大学中的教育和研究问题》,该书中详细讨论了高等学校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性质、目的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976 年在英国创刊国际《交叉科学评论》杂志;1979 年出版的跨学科学重要着作《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1979 年在德国成立国际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会,标志着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实践方面,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建立一些跨学科组织、机构。鼓励研究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实践其他专业的知识。有学者指出“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来设立和发展跨学科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进行学习,也可以跨学院甚至跨学校聘请教师。在这样的研究中心里,研究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研究。”“据美国一所大学的系主任说,在我们专业,我们鼓励学生在一个传统的分支领域工作,同时在一个更新的分支领域工作。那样,在他们弓上有两根弦。”英国的新型大学-塞克斯大学不设院、系等教学组织,以新型的学科取而代之;日本的筑波大学从建立之日起就采取了适于跨学科教育的教学体制和科研体制;美国一些大学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就纷纷设立了跨学科奖学金。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大学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学科进行了改革,组成了许多新的跨学科研究组织。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 34 个跨学科研究机构,成为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他们之所以成功,在于不仅有一流的专业教育,还有良好的交叉学科基础和文化底蕴,强调学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用非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事物作合理的判断,以求在相关领域实现新的跨跃,开拓学生的视野。可见,研究生教育的跨学科化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对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符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当然、国外关于跨学科研究生的研究主要是指对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与本论文所研究的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内涵是不同的。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专著类:
  [1]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 1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Richard Gerrig,Phili Pzimbard.着。王垒,王邀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4] 汪丁丁。跨学科教育文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5] 李文鑫,黄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6]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学位论文:
  [1] 刘里里。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
  四川:西南大学,2009;[2] 谭敏。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一以广西 A 大学教育学科为例[D].桂林:广内师范大学,2008.
  [3] 丁学芳。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文化适应能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 刘书琼。江西省高校体育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査与分析[D].南吕:江西师范大学,2011.
  [5] 曹丽。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 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8.
  [7] 路芬。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考研动因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 张惠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一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于菲菲。我国体育专业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滕曼曼。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一以南京四所高校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吴晓伟。高中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一基于动因的分析维度[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2] 程峰。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入学动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3] 欧妍君。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4] 王莹。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研究一以大连市高校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 赵永艳。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6] 付康。大学生群体“考证热”现象研究一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期刊论文:
  [1] 刘余吉,卢双舫。跨专业报考石油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几点看法[J].石油教育,2008(2):
  64-66[2] 许迈进。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78-81.
  [3] 丁小义,余红娜。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探讨一以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力例[J].消费导刊,2008(2) :177-178.
  [4] 孙淑萍。提高跨专业研究生质量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60-62[5] 于桂娥,刘宏彬。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提升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48-50.
  [6] 李丹红,张云华,卢山。军校护士入学动机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03, 13(3):
  324-325.
  [7] 刘惠珍,吴长亮,唐耀华等。广西大学 97 级新生入学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广西高教研究。1998(2):103 一 106.
  [8] 唐文。医学生入学动机对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01,22(1): 55-57.
  [9] 唐云翔,刘晓虹,仇瑶琴,等。入学动机对军队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 633-634.
  [10] 唐征宇,黄斐。师范大学体育学系学生入学动机与专业思考调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6):88 一 90.宁波:《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11] 赵玉芳等。高师新生入学动机刍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3(1):3-4.
  [12] 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5(2): 147-149.
  [13] 刘余吉,卢双舫。跨专业报考石油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几点看法[J].石油教育,2008,(2)。
  [14] 刘芸。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其关系[J].南通师专学科(社科版),1998(2)。
  [15] 陆军,宋筱平,陆叔云。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16] 邱春侠。在校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动机调查与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2(1)。
  [17] 孙淑萍。提高跨专业研究生质量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
  [18] 周叶中。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