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西红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2)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12-01 共8582字
曾玉荣等人(2002)对比了国内外的蔬菜种植情况,认为,在现阶段下我国的蔬菜产品缺乏竞争力,无法与世界上专业的农产品公司进行竞争。为了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从成本方面、管理、规模效应等方面进行加强。其后学者根据我国近12年的农产品成本变化情况,运用单产成本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并且成本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随着时间的增长成本会继续上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成本增长趋势之外,他们也对我国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为物美价廉,这种所谓的优势不断的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需要研究减少成本的方法和途径。最后他们指出,可以从农村合作社、农产品的区域化生产经营、各地区种植的优势产物等政策。
  在对农产品成本不断增长达到一种共识之后,我国学者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怎么降低成本上。辛毅(2007)针对我国农产品的现状研究之后职称,由于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种植属于小农分散经营,因此没有规模效应,即使在科技和人了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也无法有效减小农产品种植成本的上涨,因此需要逐渐加强对大型农产品生产种植企业和个人的扶持。同时也要对大型农产品企业给予政策、税收的优惠,激发农民或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在农产品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下,有的学者提出种植农业获取的收益较低,即机会成本较大。所以比较收益,是指在相同的资源下进行不同的生产和种植说获取的收益情况,即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准确性需要对农作物的效益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即使在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下我国农产品的效益也不低。
  为了做好农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我国学者深入到各省份进行调研。其中杨金深(2005)选取河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河北省四大种植区域进行调研,分别包括对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生产的成本进行调研分析,关于这几种蔬菜的种植成本也从一般种植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这四种蔬菜的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首先在两种种植模式对比中发现,绿色无公害种植比一般情况下的种植费用要高,而且成本高出许多;其次虽然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总成本较高,但在具体的成本构成中却不一定均高于普通种植下的成本;最后,除了在两种种植模式之外也要在四种蔬菜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无公害生产中,韭菜的农药费用高于其他三种蔬菜,且高于一般情况下的费用,究其原因是由于韭菜在使用的农药味进口的不易吸收,对人生伤害最小的农药,因此费用要高于一般花费的一般。而在有机肥的花费上也高于一般模式下的种植成本,但黄瓜的有机肥料使用较少,因此费用较少。
  (2)确定成本分析方法关于分析农产品的方法较多,其中使用较多的主要为以下几种。
  1)李向红(1996)最先开始对成本的分析,她按生产要素的分类来对成本进行分析。具体先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要求,将生产要素进行划分。即贸易和非贸易产量,并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推算贸易要素的价格,其后运用机会成本推算非贸易品要素的价格。
  2)钟甫宁、徐志刚等(2003),在借鉴李向红的方法时也进行一部分的改进,他们在对贸易要素的价格厘定时不采用国际的价格指数,而且采用我国的价格为所谓的影子价格;3)马恒运、黄季馄(2008)通过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指出“三阶段推进战略”是适合当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新思路,认为农业保险目前在财政补贴、区域发展以及分散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的矛盾,为此必须建立一种以政府补贴保险公司为核心的补贴体系,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分散风险,从而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3)有关农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动态我国最早对农产品成本核算开始于1953年,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对农业保险中农户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制约农产品成本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收入水平,从农户的其它消费需求对保险需求的替代程度、分散风险的成本和保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程度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户参保率不高的原因,指出自然灾害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小,因此,加强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严重影响了农产品成本的推广,农产品成本实施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对农户的农产品成本需求意愿进行了分析,得出收入、对保险条款的了解程度以及保险的相关服务是制约农户保险需求意愿的首要因素。最后的总成本合数过程中需要消除农产品的副产品,以此增强收入的准确性。
  (4)关于农产品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了确定农产品生产中主要的影响因子需要对成本进行计量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生产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当然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探讨了农产品的成本问题。周宏(2007)提出农户信息无法完全掌握的问题造成农产品成本的核算实施过程中保险公司和农户矛盾凸显,尤其是农户在的道德风险难以有效管控,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指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农户倾向于在购买保险后降低风的努力程度,而在生或市场行情不好是谎报损失的风险加大,而且由于保险公司技术勘查力量不足,会使得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成本显着增高;张宏(2007)首先探讨了农业保险中存在市场失灵的原因,指出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统一保险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保农户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但政策存在局限性,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完善保险立法、创新保险制度以及合理确定农业风险等对策;曹光乔、潘丹(2010)认为对着随着我国对农产品成本核算的不断深入,成本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2006‐2008三年的大中小养鸡场的成本收益进行研究,发现投保农户、保险从业人员精饲料价格是影响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风险,所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严格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加强政府监督是解决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从而确定鸡蛋产量对鸡农的收益影响较大。
  (5)关于农产品成本与效益的研究为了做好农产品效益的分析,需要对农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农产品的效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林之(2004)通过对广东省的农产品价格和成本进行分析,无法达到利用农业保险分散自然风险的初衷,所以合理的补贴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激励保险公司和农户的供需意愿,他认为,在现阶段需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积极扶持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同时严格加强对生产线资料的价格的控制。其后,孙香玉(2008)通过Tobit模型检验,数据来源是实地调研的431份问卷,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公信力,保险认知程度,是否参加过农业保险,保险赔付是否及时与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成正比例关系。最后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蔬菜的种植成本,董丽、邓雪娇(2009)通过对蔬菜成本调查分析发现,农药、花费占蔬菜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若加入沉没成本之后则总成本的继续增加,为此需要改进现有的种植模型,并且积极增加销售思路,从而最终提高农民的效益。
  
  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农产品成本效益的研究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总的成本对效益的比率,称作成本-效益比率。如果某一项目总的成本-效益比率小于1,即产生的效益将超过需要的成本,那么就可以认为该项目或方案在经济上是有效益的或可行的。
  P.Vereiken和C.D.Vanloon(1991)通过研究指出目前马铃薯生产体系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这些投入不仅使得马铃薯生产成本提高还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为了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他们提出了一个马铃薯生产综合低投入策略。该策略包括恰当的作物轮作模式,使用多重抗药性品种,谨慎使用化肥,采用机械控制杂草,限制使用杀虫剂等。
  GeorgiaShearer(1981)对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有机农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有机化肥和普通化肥详细的生产收益,并对两者做了比较。MevlutGul(2004)基于土耳其三个省份129个农场实地调研数据,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2001年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农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为0.9,化肥投入存在严重的过剩,应该根据土壤的需要合理地施肥,而主要决策者的经验、苹果的亩产量、种植面积、耕地的细碎化程度对农场的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着地影响。
  HallandLeVeen(1978)分析了农户的经济效率与经营规模的关系,结果发现最佳规模经营的农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要素对效率的贡献较大。KalyanChakraborty(2002)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DEA两种方法对西德克萨斯州四个县的棉花种植农场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灌溉的农场能够减少其他方面投入花费约为7%,而不灌溉的农场能够减少在机械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花费分别为12%和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