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4-23 共3089字

  一、 论文题目
  我国国债对宏观经济影响及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二、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010年以来,债务危机的阴霾笼罩着世界各发达国家。首先是希腊、爱尔兰,接下来是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和没有加入欧元区的英国,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没有幸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国债余额屡创新高。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仍未就提高上限达成一致。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政府赤字和主权债务风险在全球范围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债务风险。由此可见,国债只有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才能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导致财政和货币的风险,甚至是经济的崩馈。
  自从国债这种政府融资方式诞生以来,就始终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最典型的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国债有害论和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债有益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逐渐显现,赤字财政的经济政策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国债也就再一次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可以看出,国债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对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像美国那样无度地依赖于国债上限的提高来解决财政问题,只能是把经济危机向后推迟。全球面临的国债管理现实背景是如何确定国债的最佳规模才能防止债务危机,保持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2.选题的意义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大刀阔斧地展开。对国有企业的一系列减税让利政策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而此时正逢经济建设大幅展开,所以财政支出也大幅增加,这就导致了财政收入旳入不敷出。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解了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缺口,1981年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当时国债规模并不大,年度发行额还达不到100亿元,还不能完全弥补财政赤字,大部分财政赤字还是要靠中国人民银行以发行货币的形式来弥补。1987年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发生。政府为了理顺金融秩序,缩减了因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的货币规模,同时扩大了国债的发行规模。从1993开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对于政府来说,国债除了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和经济建设所需资金外,还可以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工具,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服务。同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国债也被认为是安全、稳健的投资工具。但是,伴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幅增长,还本付息与日俱增,国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债的迅速扩张,财政赤字增幅也迅速扩大,增加了财政的债务支出负担,国债的发行出现被动增长。大规模的国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货币传导机制也加大了货币的供应量,必然会推动物价指数的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基于以上的背景和问题,本文针对政府债务这一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从研究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程度,国债与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关系,国债与财政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关系等方面做出实证分析,然后再根据国际通用的判断国债风险程度的指标作出风险研究,给出国债风险的综合判断,对于深刻认识国债的本质,科学合理地制定国债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文献综述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在全球确立其主导地位以来,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做法,成为克服经济衰退的主要对策。正因为如此,有些国家的赤字规模迅速增长,长期积累的债务规模非常庞大,许多学者认为,这其中潜在债务违约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国债的规模必须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保证国债政策的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到,围绕国债规模和相关的经济问题,国内外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国债的最佳规模探讨。
  2.国债规模与宏观经济。
  3.国债的可持续性与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国债的最佳规模评价指标。
  2.国债规模与宏观经济。
  3.国债的可持续性与风险。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关于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是伴随着国债的发行开始的,尽管在理论上形成了各种派别和观点,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至今仍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来解释和明确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基于理论观点的多元化,选择任何一种理论形式或观点进行实证检验都有可能形成先入为主的结论。因此,本文以先验未知的态度来研究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的衡量方式选择国债与各个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代替变量,尽可能保证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准确的测度。然后对研究对象对应的不同变量进行两两分析,先从简单的直观图形着手,运用H-P滤波法去趋后,计算各变量的偏离趋势百分比,对比国债规模代替变量与宏观经济效应代替变量之间的偏离趋势图,从图形上初步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定量分析做好准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变量进行因果分析,以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逻辑顺序,同时也可以识别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
  确定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逻辑顺序后,仍没有完全回答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大小,进一步对变量在非平稳状态下进行协整分析,并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最后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特征,以量化各变量之间影响程度的大小。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变量之间的某种单一关系,从直观定量的图形分析入手,到最后建立计量模型,从短期变动到长期均衡,来考察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了国债与经济增长效应、国债与通货膨胀效应以及国债与财政收入效应之间可能存在的众多关系,保证了实证分析结论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鉴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国债对宏观及经济的影响后,采用国际通用指标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风险和预警研究,得出了我国国债规模是安全的结论。

  五、 论文提纲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结构
  2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及评价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
  2.1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
  2.2 中国国债对宏观经济作用回顾
  2.3 评价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及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及相关关系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协整关系分析
  3.3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分析
  3.4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国债规模对宏观经济冲击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
  4.2 国债冲击下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路径
  4.3 国债冲击下财政收入的动态变化路径
  4.4 本章小结
  5国债规模与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分析
  5.1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5.2 国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
  5.2.1 国债佘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2 国债发行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3 旧债与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
  5.4 U1债与财政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
  5.5 本章小结
  6 国债的风险及预警分析
  6.1 我国国债风险背景介绍6.2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3 我国国债综合风险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与政策建议
  7.2 创新点、不足及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附 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