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

中共党史方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以湖北大学为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0 共1736字

一、研究课题

  熊得山革命活动及学术思想研究

二、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选题的缘由

  当前的党史研究广泛而深入,但也不是面面俱到,一些党史人物由于政治因素或者其他原因而被人们所忽视,但他们都是对国家和民族有过贡献的人,即便他们曾经的观点有过错误,但也应该将功劳与失误一分为二分开来看,而不能全盘否定,那是十分不科学的。

  熊得山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一辈子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不已,却不为人知。熊得山出生于1891年,16岁在读学堂时,便组织“辅仁社”宣传革命活动。1907年赴日本留学,期间与革命人士常有往来,不久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期间,熊得山还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09年熊得山回国,筹建“共和会”,发展革命$量,辛亥革命爆发后,熊得山在北方组织革命活动,出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南北议和后熊得山先后创办了《大中华日报》、《新华周刊》和《今日》杂志继续宣传革命,特别是《今曰》杂志刊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但由于在革命战争时期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以及建国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今日》杂志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否定,不得不承认《今曰》杂志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确实存在有失偏颇之处,但其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有贡献的。至此之后熊得山逐渐的从政治转向学术,先后在武汉、上海、以及广西的多所高校担任教授,希望以学术的方式继续为革命服务。熊得山敢为人先,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之下,坚持在课堂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课,坚决地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影响了一批青年人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并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就是这样一位在国家危难之时,用多种方式来为革命服务,积极地探索国家出路的有功之臣,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研究像熊得山一样的仁人志士,不能让他们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四、研究的意义

  熊得山的一生都致力于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为中国革命添砖加瓦,特别是其弃政从文后,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历史教学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的传播及培养革命青年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对熊得山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熊得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样一位有功之臣却被人们所遗忘,至今为止尚无对熊得山的综合研究成果出现,只有早期熊得山友人写的几篇纪念他的文章及工具书中类似词条式的简要介绍,篇幅不过几百字,更多的学者只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附带提到了熊得山并且一笔带过,因而对熊得山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有难度的创新,对熊得山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界填补这一空白。

六、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熊得山的革命实践为切入点,以其创办报刊杂志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为突破口,重点分析了其从政治转向学术的深层原因,并探讨熊得山的学术思想以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从而引发对现实的启示。

七、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1. 选题的缘由
  2. 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组织团体,投身革命
  (一) 组织革命团体
  1.组织辅仁社,参加同盟会
  2.筹建共和会,发展革命力量
  (二) 投身辛亥北方革命
  1.策划北方革命,出任秘书长
  2.掩护革命友人,身陷囹圄
  三、创办报刊,鼓吹革命
  (一) 创办报刊,继续鼓吹革命
  1.讨伐袁世凯,创办《大中华日报》
  2.投身五四运动,创办《新华周刊》
  (二) 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1.创办《今曰》杂志
  2.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弃政从学,服务革命
  (一) 弃政从学原因分析
  1.历史背景分析2.思想渊源探究
  3.实践基础剖析
  4.现实依据探索
  (二) 刻苦研究,为人师表
  1.刻苦研究,成果丰硕
  2.为人师表,指导青年
  3.敢为人先,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
  (三) 以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史问题
  1.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研究历史
  2.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史观对历史阶段进行划分
  3.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原始共产社会的社会关系及组织
  4.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父家长制社会的特征
  五、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一) 历史贡献
  1.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2.对唯物史观在中国运用的贡献
  (二) 现实启示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解决时代课题
  3.始终坚持兼容并包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返回: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