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与实现策略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研究目的:
以祭祀、庆典等为代表的带有体育因素的休闲活动,是休闲体育在远古时期的雏形体现。此时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为前提,生存需要成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由于不是主动参与,所以休闲体育文化也无从谈1产率决定了休闲体育及其文化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与萌发。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效率的极速提升。对工人而言,每日必要劳动时间大幅缩短,其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受传统观念禁锢的人们来说,工作的绝对地位逐渐被休闲逆转,是一种巨大的思想意识形态冲击。尽管起初的休闲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了歧视与偏见,但社会必然会随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的前行终将普遍有闲的社会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普遍有闲的社会面貌,使得人类在获得短期内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内无所适从,部分怪诞而奇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滋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恶性竞争与个体的孤独无措。此时,部分先知者意识到人类在自由时间面前的窘迫,幵始探索并主张人们尝试接受来自休闲的洗礼。
绝大多数人幵始正视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产业革新开始的。兴起于20世纪前半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人们在物质更为富足、闲暇时间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如何休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能否正确对待休闲并学会如何休闲,成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质量的决定因素。
就休闲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作为生物个体,本能的服从于内心兴趣所致的行为活动,与玩或游戏等纯娱乐活动存在一定区别。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休闲,它是人类摆脱外界压力桎梏后所享受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能够满足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创造、文化建构、文化欣赏过程。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展现着人的文化特性,是自发的、蕴含个性的、能够带来人生乐趣与生存意义的活动。休闲体育在有效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慰与生命质量的庇佑,逐步成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休闲体育而生的文化,作为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愈发显着。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索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休闲体育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一类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渊源不仅来自于大量的闲暇时间与丰裕的物质财富,还源于人类对精神生活观念及价值的探求。这种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对人类生存目地的回归,体现了文化嬗变中人类的抉择。人,理应成为自己的主宰。但这种主体地位却被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追求和片面理性所取代。休闲体育的兴盛为人类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其文化的价值在各种糟柏的不断渗入中显得更为珍贵。由此,课题将以休闲理论、体育理论、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探析传统休闲哲学的意蕴为切入点,以解析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为落脚点,以时间为脉络,深入发掘产生休闲体育文化这一现象的根源,解读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发挥的功用,探索其实现的内外条件,分析实现途径,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尽绵薄之力。
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极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劳动者的解放,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日渐充盈,加之人类对自身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休闲已逐步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现象。美国前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国际休闲与娱乐协会学术顾问杰弗瑞戈比在展望国际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因人类社会中休闲要素的丰裕而得到了印证。
在人类文化的构成中,休闲既是基石,也是先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结晶。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休闲行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新文化要素喷薄而出的源泉。
休闲中的各种体育行为,承载着增进个体健康的责任,也肩负着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前行的使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行为在休闲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其相应文化的发展对当世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用。在全民休闲观念萌芽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加之物质水平、闲暇时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推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数激增,活动的方式与途径逐渐多样化。
然而,相较于休闲体育研究的繁荣,对其文化层面探索却寥若晨星,不仅是在历史上的停滞,即便是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百余年的研究,而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哲学角度而言,事物的客观发展离不幵其文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究,批判继承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充分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循环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文献述评:
人类的休闲研究源远流长,肇始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人类休闲文明的启蒙者,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提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认为休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这一着名观点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洗礼,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仍耀耀生辉。尽管在古希腊文明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严酷统治,休闲文明在统治者的排挤与打压中发展迟滞,但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休闲观念受到前卫学者的追捧,并在激烈的辩证解说中重回社会文化主流。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斯宾塞极具预见性,认为“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的消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人类休闲观的解放为休闲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国际娱乐协会,即世界休闲组织(又称世界休闲与娱乐协会,World Leisure andRecreation Association)的前身,于1970年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休闲宪章》。该宪章在1979年被修改,并于2000年经世界休闲理事会正式批准通过。《休闲宪章》对即将到来的休闲社会进行了细致阐释,并在内容中提出了对休闲体育文化的诸多建议。
近现代以来,国外各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方面,周马奎尔认为,休闲与休闲活动中的情感是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途径,理应被提倡,以刺激的运动方式追求愉悦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丹尼斯安德森发现,对残疾少女这类特殊人群而言,参与体育类休闲活动对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禅益。此外,有学者针对青少年体育中传递的严肃休闲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来自父母或教练的过度干预,会让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异化成严肃的休闲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休闲体育应具有的益处,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出现异变。①在关于影响休闲体育参与及文化形成的因素方面,蒂亚娜伍沃德等学者发现当男女获得同样的可支配时间与休闲机会时,年龄、工作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收入情况、种族群体等都会成为左右其休闲行为的因素。但当料理家务及照料孩童等家庭行为主要由妇女承担时,性别因素也会成为影响个体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并直接决定了由不同休闲体育行为所形成的迥异的休闲体育文化,使其发挥的功用也存在直接差异。
2国内文献述评: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仅仅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论文、专着、主题会议的数量与质量均迅速提升。尽管杰弗瑞戈比在其对于中国无锡等城市的休闲研究中,明确表示中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时间约为2015年,但我国学^;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研究,却已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渐入佳境。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体育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什么是休闲体育文化,怎样认识其内在本质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大多数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也包括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观、艺术、组织等等。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将其视作带有明显娱乐性的宏观概念,是休闲体育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称。
(2)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文化意义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曹卫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21世纪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贯穿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诉求愈发强烈之时,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正常生活并赋予生活丰富内涵的开始,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裕条件下重新打造生活价值观的意识。
刘绮红、梁利民等学者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角度,通过保持与时代热点的高度一致,探索休闲体育以文化渗透至人们生活的过程。他们认为,站在精神层面审视休闲运动,其在价值体系中是以文化形态渗透后得以体现的,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据此对休闲运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加以探讨,在现实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概而言之,休闲体育文化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当代人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氛围构建的助推器。
(3)休闲体育文化功用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备文化所有的一般功用,例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发展等。休闲体育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通过在余暇时间内的身体运动对人们进行精神意识的感化。众多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功用有不同的认识。
任海认为,休闲体育易被误解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其实不然。“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休闲体育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觉醒,进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升华,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王俊奇的观点与任海相似,他们共同代表的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休闲体育文化功用认知方面的普遍观点,认为休闲体育文化在将体育体系中具有休闲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内容、形式、要素进行适度统一的同时,促进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构作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支撑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繁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张德胜等人提出,在传播视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休闲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几大方式。这些传播方式是打造社会性休闲体育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有些学者立足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相邻因素相关的构建方式。如于文谦和牛静两位学者,认为要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建立与完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促进休闲体育内容在自然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趋势。
罗林和刘春来则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应以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并在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增进民族休闲体育文化与世界休闲体育文化的互通。
如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虽与国外相比时间尚短,但也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呈现出系统性的研究趋势。但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及实现策略的探索方面较少,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3、参考文献。
[1]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英)克里斯布尔。休闲研究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体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6]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王琪延。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9]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0]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2](美)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3]JoeMaguire. Toward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sport and the emotions: Afigurationgal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Sport, 1991,26(1) :25-35.
[14]DeniseAnderson. Adolescent girls' involvement in disability sport:Implications for identity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Issues, 2009, 33(4); 427-449.
[15]K.I. Siegenthaler, G. Leticia Gonzalez. Youth sports as serious leisure: Acritique[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1997,21(3):298-314.
[16]DianaWoodward, Eileen Green, Sandra Hebron. The Sociology of Women'sLeisure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J].Internationg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1989,24(2):121-135.
[17]梁利民。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8]赵静,翟秀珍,刘素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休闲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建设[J].体育与科学,2006,27 (4): 32-36.
[19]桑全喜。当代中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之惑种文化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2007 (12): 49-50.
[20]宫新清,尹军。中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47-549.
[21]金银日,卫志强。多学科角度下休闲体育概念的解析[JL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 (5): 50-53.
[22]刘绮红。休闲运动与和谐社会价值理念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6(6): 70-72.
[23]陈融。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2(2): 12-13.
[24]许宗祥。休闲: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人生价值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休闲体育[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7 (6): 1-4.
[25]刘子众。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 (6): 6-8,29.
[26]任海。娱乐体育一一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1992,(5): 20-23.
[27]徐放鸣,张玉勤。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5(4):232-236.
[28]王保军。基于文化社会学视角的当下休闲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3): 76-78.
[29]陈福刁。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理性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1):39-42.
[30]潘雪梅,王国志。论当代体育休闲的文化属性及其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5 (36): 39-42.
[31]王树生。当代中国休闲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108-111.
[32]金川江。从文化学视角论休闲和休闲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6,27(4): 54-57.
[33]石振国。休闲体育的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20-23.
[34]游俊,刘超,汪鑫。休闲体育哲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6:101-102,105.
[35]龙明。中国休闲哲学的特质与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7,9:55-58.
[36]孔祥华,王俊奇。“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途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 (2): 70-72.
[37]赖勇泉。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1 (1): 24-28.
[38]陈济川。休闲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7): 892-896.
[39]黄滨,李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31-33.
[40]陆彦明,马惠娣。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44-47.
[41]石振国,田雨普。精神视域中休闲体育的意蕴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 26-29.
[42]于涛,杨锡明。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1):13-15.
[43]欧阳静仁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体育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C4):82-89.
[44]许凤,柏慧敏。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J].上海学院学报,2012, 36 (6): 33-38.
[45]王斌。对影响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24 (5): 120-122.
[46]曹莉。佘暇体育与大众健身[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4): 44-46.
[47]邹师。当代人类健康的危机及其体育理念[J].体育与科学,2002,23(3): 25-28.
[48]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一三论体育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文化导刊,2003 (3): 3-5.
[49]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 41-44.
[50]吴晓明。探析我国未来运动休闲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30-32.
[51]季忠。休闲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5): 64.
[52]潘雪梅,王国志。论当代体育休闲的文化属性及其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5): 39-42.
[53]吴德勤,朱磊。略论休闲体育的两重象征意义[J].体育科学,2006,26(9): 79-81.
[54]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1,(8):170-173.
[55]鞠峰,沈纲。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01(7): 214-215.
[56]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 15-16.
[57]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52-54.
[58]谢光辉,卢锋,张玥。休闲体育文化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48-50, 74.
[59]肖焕禹。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6-11.
[60]邓立光我国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及潜在价值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6): 50-51.
[61]刘子众。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 (6): 68-70.
[62]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C1):48-52.
[63]周丽君,于可红。从文化的本质论体育文化[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9-11.
[64]聂啸虎。欧洲古代休闲体育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J].体育科学,2007,27 (12): 13-15.
4、论文提纲。
1 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研究目的
1.1. 2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3文献述评
1.3.1国外文献述评
1.3.2国内文献述评
1.4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研究创新
1.4.2研究不足
2核心概念的厘定
2.1 休闲
2.2休闲体育
2.3休闲体育文化
3休闲体育文化的意蕴品读
3.1休闲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2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的意境透视
3.3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哲学底蕴
4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解析
4.1休闲体育文化的正向功用
4.1.1激发人们良好休闲意识的觉醒
4.1.2促进人类科学休闲价值观的形成
4.1.3确保优良社会休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4.1.4推动人类休闲文明的和谐化进程
4.2休闲体育文化的负向影响
4.2.1休闲体育文化的误区
4.2.2休闲体育文化的负面影响
5休闲体育文化现代价值的实现机制
5.1外部措施
5.1. 1社会和谐稳定是推动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5.1.2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是推动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保障
5.1.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时间保障
5.2内源条件
5.2.1转变体育健身观念,实现物质与精神生活均衡发展
5.2.2缓解生活压力,倡导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
5.2.3转变单一行为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化发展
6休闲体育文化现代价值的实现途径
6.1政府层面--形成宏观调控的政策引导机制
6. 2社会层面--构建休闲体育文化的服务体系
6.3个人层面--养成休闲体育文化良性传承的教育意识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休闲体育文化是休闲与体育两大学科领域的高度融合
7.1.2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对现代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7.1.3休闲体育文化有正向和负面两方面的价值功用
7. 1.4休闲体育文化的实现机制包含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
7.1.5休闲体育文化的实现途径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层面的有机配合
7.2 建议
7.2.1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凸显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7.2.2把休闲体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传承优良传统休闲体育文化
7.2.3传播休闲体育文化正向功用,规避休闲体育文化负面影响
7.2.4完善休闲体育文化实现机制,健全休闲体育文化实现途径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笔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以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分析为基础,针对中外休闲体育文化在不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的功用进行研究,进而探索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正向功用和负面影响,分析其实现机制及实现途径。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翻阅休闲体育文化的相关调查研究,明晰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查询休闲体育文化研究已有资料,提取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情况,了解休闲体育化研究缺口;查阅休闲体育文化相关探索性研究,了解先进研究思路,明确一般功%及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特有功用;浏览国外同专业、国内相近专业学术资料,开拓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完善的新思路。
(2)观察法。
通过亲身参与民间的休闲体育活动,辅以查阅国家颁布的与休闲体育有关的法规文件等,感受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及特性,并通过总结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为论文提供第一手资料。
(3)逻辑分析法。
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在现代社会的实现策略等进行逻辑分析,:弃谬存真。
(4)对比分析法。
针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纵向及横向双重对比,以时间、空间的不同讳度考量休闲体育文化在不同范畴中价值的异同,分析致因,探索休闲体育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动力。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研究创新:
(1)分析、探讨若干尚未提出的问题。
论文对于学术界新近提出的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尚提出的实现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体问题如: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现代性体现;休闲体育文化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推进;探讨休闲体育文化实现机制与实现途径等等。
(2)古今中西方休闲体育文化整体性进行研究。
学术界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按照地域进行中西方的划分,对综合时间、空间双重要素的休闲体育文化差异研究较少。综合时空研究的目的在于求同存异,系统的看待属于全人类的休闲体育文化,避免因地域差异或时间更迭带来的误解与疏漏。
2研究不足:
由于个人科研水平及时间有限,本文在研究中存在着不足。受我国学术界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时间尚短的影响,此次研究在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论体系方面进行了革新,把握或有不当及研究不透彻之处。本研究的不足亦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7、预期的结果。
休闲体育文化是休闲与体育两大学科领域的高度融合;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对现代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休闲体育文化有正向和负面两方面一的价值功用;休闲体育文化的实现机制包含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休闲体育文化的实现途径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层面的有机配合。文章建议,制i相应政策法规,凸显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把休闲体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不断传承优良传统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休闲体育文化正向功用,规避休闲体育文化的负面影响;完善休闲体育文化实现机制,健全休闲体育文化实现途径。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略)。
一、研究课题针刺穴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二、专业领域高校教师。三、研究思路PWC170是一项反映人体做功能力的指标,其数值的高低与人体运动能力有直接关系,且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比性较强。针刺穴位可改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神经冲动频率和强度,我...
第一部分选题的意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
一、研究课题太极拳对聊城大学后勤集团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二、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三、选题依据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基本生活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工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基础性工作。回...
一、研究课题土家族竹铃球传承与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二、问题的提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
一、研究课题对河北省退役运动员生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二、研究方向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三、研究对象近些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及就业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早些年相比,不同时期的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安置状况也会有...
一、研究课题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以成都市锦江区老年人为例。二、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同时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由于...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难倒了不少的同学,很多学生由于是初次写作该种类型的报告,在用词造句、写作内容、排版格式上都不甚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看看这些优秀案例是如何写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