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 言
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也是现代意义上的 “文化移民”,更是个体从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变的过程。然而目前学术界较多的关注农民工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却缺少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基本特征、生活经历、社会发展等相关性分析,研究其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 “孤岛效应”,提高其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次调研主要以锦州周边地区为调查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800 份,回收 752 份,回收率 94% ; 最终确定有效问卷 664份,有效回收率 83%.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农民工的基本状况。通过使用 Excel 和 SPSS19. 0 的数据分析和数理统计,得出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就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锦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及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2 农民工特征与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 1 文化程度与农民工基本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对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的三项基本特征 ( 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户口性质) 的相关性分析,并检查其 Pearson 系数后可知,接受调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户口性质等基本特征存在显着的相关性 ( 见表 1) .
2. 1. 1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婚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大多数都是未婚。在 “未上过学”的人群中,未婚人数所占比例为 66. 7%.而小学文化程度的未婚人群仅为 41. 9%,数据出现反弹。而在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人数比例分别为 61. 6%,67. 0%,70. 6% ,未婚人数所占比重与学历呈正相关,未婚的人数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多 ( 见图 1) .
2. 1. 2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政治面貌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农民工的政治面貌大多数为群众;团员之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最低 ( 3. 2%) ,未上过学、初中、高中、大专的比例分别为 33. 3%、23. 2%、45. 2%、72. 5% .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主要是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为 6. 5%和 11. 8%; 少部分高中与大专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民主党派成员,分别是 1. 1% 和 2. 0%.
因为文化程度越高,接触并加入党团组织的机会也就越多,而除了数据在小学处出现反弹以外,其政治面貌基本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2. 1. 3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户口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户口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都是农村户口,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 6. 9%的是城市户口,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 2. 3%的是城市户口,高中与大专以上分别达到了 9. 8%和 17. 6%,除小学文化程度的数据出现波动外,城市户口的数量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多,这一点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户籍的要求也就越高。
2. 2 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社会发展经历的相关性分析
2. 2. 1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工作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对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的几项社会发展经历特征。( 工作性质、工作详细情况) 的相关性分析,并检查其 Pear-son 系数后发现,接受调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其社会发展经历有显着的相关性 ( 见表 2 和表 3) .
2. 2. 2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工作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农民工工作行业的统计可得知,在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居民服务或其他服务业等工作单位主要是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居多,其比例分别为 50. 0%、46. 9%、60. 2%、57. 6%,45. 5% .采矿业、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则更多的选择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其所占比例为 50. 0%、62. 5% .未上过学的人群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存在就业障碍,其就业率较低。另外,大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工由于其缺乏工作经验,没有人从事这些行业。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在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分布比例最高( 93. 5%) ,而在其后的分别为初中、高中、大学、未上过学的 人 群,所 占 比 例 分 别 为 86. 9%、76. 7%、66. 7%、66. 7% .而在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工作行业中,就业率与学历的升高呈正相关。所以大部分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就业范围受其文化程度的限制,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2. 3 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2. 3. 1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由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例的数据分析可知,未上过学的人群最不看重文化方面的消费,仅有 16. 67 元,占总支出的0. 02% ,而高中、大专文化的人群文化消费比例较高,占总支出的 0. 18%.但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的精神消费却是最高的 ( 275. 73 元) ,数据仍在小学文化程度上出现波动 ( 见表 4) .
这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农民工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变大,农民工的经济收入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整个城市中仍处于下等水平,这种状况使得农民工缺少精神文化享受需求。另外,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较为特殊,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相对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又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精神融入的需求较为强烈,所以其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例较高,但缺乏正确引导,其精神融入仍存在问题。
2. 3. 2.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活动参与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由图 2 可知,虽然属于不同文化程度,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而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愿意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可以看出农民工对于团组织有极大的信任度。
由图 3 可知,未上过学的农民工普遍反映其所在单位根本没有提供任何精神文化活动,小学、初中等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也分别有 58. 6%、50. 9% 的人群反映同样的问题。而认为所在单位提供的活动十分丰富且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大专文化程度的最高 ( 22. 0%) ,小学、初中、高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群仅有11. 7%、11. 2%、10. 3%的农民工反映精神文化生活已得到满足。而大专,高中、初中、小学等文化程度也分别有 44. 0%、29. 8%、22. 9%、20. 6%的人群认为精神文化活动基本满足需要。
由调查可知,文化程度越高则其职业选择面越广,工作单位的相关制度也较为完善,对员工的精神需求也较为看重,能提供较多的活动以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只能从事有着较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社会底层工作,这些单位为了利益最大化,不会刻意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
3 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困境分析
3. 1 文化程度低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最大问题
农民工对精神文化上的期望值较弱,存在对精神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较弱。其中又以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的问题较为突出,他们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与未上过学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又缺少了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面临着许多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
3. 2 用工单位缺少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
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只能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所在单位为了利益最大化或者是本身制度存在漏洞,也不会刻意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一定程度上是用工单位缺乏责任感,根本不明白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也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有关。
3. 3 社会认知的失衡
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他们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都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别。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既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的 “没有根”的游弋者。他们对在城市这种亦工亦农、在 “城”非 “城”,似 “乡”非“乡”的矛盾身份无所适从,对将来的前景甚感迷惘与无奈。
4 推动农民工精神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4.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人文关怀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融入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当倡导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使农民工真正受益,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精神生活的良好氛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解决,不是农民工自身能做到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面临的问题。
4. 2 消除相关制度壁垒,切实维护合法权益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结构的凝固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十分复杂,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变革。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联系机制,使得农民工能够享受和锦州居民一样的待遇; 其次是改革就业制度,建立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 3 探索成人教育模式,完善就业培训机制
政府主导文化投入、文化服务及文化方向,团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应该积极发挥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引导作用。政府应举行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提供再教育机会,引导其完善自身,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会。
4. 4 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用工单位、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相互配合,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创新机制,从各个层面丰富提高农民工休闲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水平。应始终结合农民工的实际,为农民工提供周到的精神文化服务,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工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金辉,刘京 . 锦州港建立保障机制,改善农民工生活[N]. 锦州日报,2009 -08 -18.
[2] 洪勤辉 . 重视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 [N]. 浙江日报,2011 - 05 - 23.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又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支撑,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重任[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