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全身健康的 十 大 标 准 之 一,是 全 身 健 康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1,2].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国内多数学者对中小学生及老年人的口腔保健问题较为重视,开展了较多研究工作,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在口腔健康状况方面开展调查与相关研究较少[7,8].已有研究提出,在校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一般为18~22岁),属于龋病及牙龈炎的高发人群[9].同时龋病及牙龈炎是影响学生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病程可达数年。为科学判断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口腔疾病特点,亟需开展大学生口腔疾病的调查与分析,以此提供相关口腔疾病防护。
本次调查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信仰及生活习惯使得该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呈现多样性。其中,大部分少数民族新生在入学前接受口腔相关卫生保健知识较少,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指导,口腔卫生习惯较差,龋病及牙龈炎等患病率较高[10].因此本研究拟选择该校大学生进行龋病和牙周炎的调查与分析,以此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龋病和牙龈炎等的发病情况,并为积极开展大学生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少数民族口腔健康意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9月新入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311名。其中:1)男生2090名(48.5%),女生2221名(51.5%),年龄18~22岁;2)汉族1472名,回族616名,藏族299名,壮族276名,蒙古族239名,维吾尔族238名,苗族184名,土家族170名,满族106名,土族104名,其他民族607名,选取其中人数200名以上的民族作为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
口腔检查按照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标准方法[11]进行。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平面口镜、探针、镊子、CPI探针,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对4311名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龋 齿、牙 龈 炎、牙 结 石 等 诊 断 标 准 按 文献[11]标准。检查顺序: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1.3质量控制
3名检查医生均为口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3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检查前进行统一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0.85.
1.4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由专人负责数据录入,采用Excel建立资料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疾病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4311名大学新生口腔疾病检出情况。
2.1患龋情况
4311名大学新生的患龋率为38.60%.统计分析表明,男生(30.96%)和女生(45.88%)在患龋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藏族(58.19%)、蒙古族(51.05%)、维吾尔族(50.42%)与汉族(36.68%)在患龋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龋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民族;回族(33.77%)与藏族(58.19%)、蒙古族(51.05%)、维吾尔族(50.42%)之间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龋程度高于藏族和蒙古族;藏族(58.19%)与壮族(41.43%)之间患龋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2牙龈炎情况
4311名大学新生的牙龈炎患病率为32.87%.统计分析表明,男生(37.56%)与女生(28.46%)之间牙龈炎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蒙古族 (22.59%)与回族 (34.25%)、藏族(34.78%)、壮族(34.06%)、维吾尔族(39.08%)在牙龈炎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炎发病率低于这4个民族;汉族(30.30%)与维吾尔族(39.08%)牙龈炎患病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蒙古族牙龈炎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牙结石情况
4311名大学新生的牙结石检出率为47.83%.统计分析表明,男生(54.78%)和女生(41.29%)牙结石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蒙古族 (36.82%)与汉族 (45.86%)、回族(49.68%)、藏族(48.83%)、维吾尔族(51.68%)在牙结石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结石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4个民族,但与壮族牙结石检出率(44.9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龋病、牙龈炎、牙结石之间的关系
4311名大学新生龋病、牙龈炎、牙结石患病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系数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牙龈炎、牙结石与龋病的发生在4311名大学新生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女生中牙龈炎、牙结石与龋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炎与龋病的发生在回族、维吾尔族内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结石与龋病的发生在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内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龈炎与牙结石的发生在汉族、回族、藏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讨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患龋率为38.60%,这与国内同类报道结果相近[7,8].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相对缺乏,口腔状况令人担忧[12~14].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与女大学生喜欢餐后进零食的习惯有关,且现在的食物相比从前过于精细,含纤维素少,含糖量高。由于餐后进零食较多,又不能及时涮牙漱口清洁,为致龋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调查还发现,少数民族(除回族以外)龋病患病率均较高于汉族及总体患病率,这可能与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与汉族不同有关[12,14].
牙周疾病的病因以局部因素为主,局部促进因素以牙结石和牙菌斑为主。男生的牙龈炎及牙结石检出率均较女生高,说明男生口腔卫生状况比女生差,需加强口腔卫生的宣教。少数民族学生口腔卫生较差,牙结石检出率较高,牙龈炎的发病率也高。
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口腔健康问题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或不知如何采取正确的口腔保健措施,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定期洁治的观念[15].
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对他们和对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16,17].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牙龈炎与牙结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性别、民族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认为牙龈炎与牙结石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牙结石刺激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生[18];龋病与牙结石、牙龈炎在总人群内、性别内以及部分民族内部呈负相关关系,推测龋病与牙周病发病表现为拮抗作用。
李德懿[19]等对龋病和牙周病发病关系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对抗倾向,本调查结果为后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数据支持,为降低龋病和牙周疾病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提供了良好的队列研究基础。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对龋病危害性认识不足,口腔健康状况欠佳,缺乏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的观念。对刚入学的新生应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使他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做到对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利春风,万晓曼,杨小英.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4)∶325-327
[2] 夏刚.《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23-324
[3] 马旭东,苏涛.2553名大学生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3620-3622
[4] 庞震苗,陈群英.广州大学城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9,22(6)∶656-658
[5] 汪保国,周卫平,王德全,等.广州市大学生防龋意识,行为和态度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8,28(9)∶489-491
[6] 张颖,刘璐,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29-531
口腔正畸大学生了解有关口腔正畸的一般知识,口腔正畸大学生佩戴矫正器的相关行为良好,但是口腔正畸大学生缺乏正畸保健部分知识,口腔正畸大学生口腔清洁的部分行为比较落后,口腔正畸大学生的口腔自我效能总体处于中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