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昆虫学论文 >

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发现铗蠓属2新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5 共1478字
摘要

  蠓科昆虫是双翅目昆虫中的微小型类,铗蠓属(Forcipomyia) 是蠓科(Ceratopogonidae) 铗蠓亚科(Forcipomyiinae) 的一个大属,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2002 年记载,全世界铗蠓属已知 26 亚属 898种(Borkent and Wirth,1997) ,我国发现 13 个亚属111 种(Liu et al,2001)[1].

  我们自 2013 年 5 月至 2014 年 8 月间在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内以灯诱和挥网法共捕获蠓类 6 属900 余只,经分类鉴定研究,发现铗蠓属 2 新种。

  1 叠茎铗蠓,新种 Forcipomyia duplipenis sp. vov.

  (图 1)鉴别特征: 棕褐色中型铗蠓,复眼小眼面间无微毛,触须第 3 节的感觉器窝位于近端部; 触角第 12节最长,各足股胫节褐色无斑或环; 尾器抱肢端部尖细,阳茎中叶端突呈帽状,中部微隆状似两阳茎重叠。

  雄虫: 翅长 2. 64 mm,宽 0. 48 mm.

  头部: 深褐色,两复眼相接,复眼小眼面间无微毛; 触须第 3 节的感觉器窝位于近端部,各节相对比长为 13∶ 20∶ 48∶ 8∶ 14; 触角第 12 节最长,端节有较长端突,鞭节各节相对比长为 35∶ 20∶ 18∶ 18∶ 19∶ 18∶18∶ 19∶ 20∶ 91∶ 37∶ 26∶ 43.

  胸部: 棕褐色; 翅面大毛遍布,前缘径室大毛密而色深,但不形成斑纹; 各足一致褐色,没有斑纹,跗节色较浅。

  尾器: 深褐色,抱肢长,抱肢细尖; 第 9 腹板后缘突起呈平台状; 1 对阳基侧突细长,基部分离; 阳茎中叶阳茎中叶端突呈帽状,中部微隆状似两阳茎重叠。

  雌虫: 未知。

  正模: 雄虫 1 只,于 2014 年 3 月 7 日 21: 00 由韩振宇用灯诱法在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 4 号楼捕获。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丰台东大街 20 号,100071) .

  词源: 本新种与 Forcipomyia albopunctata(Skuse) ,1889 略有近似,但阳茎中叶明显不同,尤其似本新种阳茎中叶端部帽状完全不同; 阳茎中叶形态略与 Forcipomyia flavipectoralis Tokunaga,1959的近似[2],但其端部无帽形结构。本新种以阳茎中叶状似 2 茎叠加而命名。

  2 淡色铗蠓,新种 Forcipomyia pallens sp. vov.
  
  (图2)鉴别特征: 淡棕色中大型铗蠓,复眼小眼面间无微毛,额片上有 2 簇小刺,触须第 3 节的感觉器窝位于近端部; 触角第 12 节最长,后足股节基部 2/3 和端部为浅褐色,其间为白色,胫节一致浅棕色; 尾器抱肢端部尖细呈钩状,阳茎中叶呈盔状,2 侧肢细长。

  雄虫: 翅长 1. 75 mm,宽 0. 55 mm.

  头部: 深褐色,复眼小眼面间无微毛,额片上有2 簇小刺,触须第 3 节的感觉器窝位于端部,各节相对比长为 17∶ 19∶ 54∶ 23∶ 19 ; 触角轮毛长而密,第 12节最长,各节相对比长为 40∶ 23∶ 23∶ 23∶ 23∶ 23∶ 23:24∶ 25∶ 108∶ 41∶ 28∶ 44,端节有端突; 喙长约与触须 1~ 3 节长度之和相等。

  胸部: 浅棕色,翅一致淡色,前足和中足除股节基部为浅褐色,其余大部分及胫节全部为白色; 后足股节基部 2/3 和端部为浅褐色,其间为白色,胫节一致浅棕色,各足跗节一致浅褐色。

  尾器: 抱肢端部为细钩状,阳茎中叶呈盔状,2侧肢细长,两枝细长的阳基侧突基部相交叉; 第 9 腹板中部有一簇鬃毛,后缘中部凹。

  雌虫: 未知。

  正模: 雄虫 1 只,于 2014 年 3 月 8 日 21: 30 由龙驰用灯诱法在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 4 号楼捕获。

  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丰台东大街 20 号,100071) .

  词源: 戴蠓亚属(Dycea) 由 Debenham 于 1987年建立[3,4],我国曾有 2 种记录,但四川尚属首次,本新种以其阳茎中叶形态特征有别于现知种,以本新种体色淡而命名。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唐博恒,郝宝善。 中国蛱蠓属一新亚属、一新种及亚属检索表[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2,9(4) : 230 -2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昆虫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