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辅导员价值

来源: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作者:舒寅辉
发布于:2020-01-21 共3586字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情况日益凸显, 已成为近几年来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作为学生的教育主阵地, 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工作管理的主要队伍, 如何发挥其在学生准就业和就业期的作用、体现当代辅导员的价值, 对于改善高校就业形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辅导员“价值”;

  近年来,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为820万人,相比2017年净增25万人。全国近一半省份的学生就业签约率同比下降,应届毕业生和往届待就业学生的“合流”直接导致就业压力骤增。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做出及时、准确、有效的“反馈调节”来应对这一形式。其中,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就业周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残酷”的就业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渐渐贴上了“大众化”的标签,高等院校几乎每年都会实行扩招政策,但扩大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应届毕业生同农村富余人口、下岗工人或散工和待就业的“学长学姐”同台竞争。当下大学生的就业态势可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供大于求的局面

  据相关统计,2001年到2018年的17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激增至820万,数量增长了近7.2倍,但工作岗位却并非同比例增长。毕业生往往“齐头并进”式找工作,工作性质也从选择喜欢对口的转变到了“先投了再说”。企业单位“上门推销”工作岗位的时代成为了记忆,“工作找你”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硬件”要求升级

  大学生曾经被称之为“天之骄子”,但现今大学生人数呈“指数式”增长,岗位对大学生的硬实力要求的门槛是逐年增高。从前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就已经很优秀,现在还需要看有没有IELTS或TOEFL成绩;原来学好专业课就行,现在还要看有没有考含金量高的证。学生以往的“硬件”标配早已落伍,“高配”成了“标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换代的越快。

  (三)专业“冰火两重天”

  热门专业要比流行歌曲的传播速度还要火爆,比其存在周期还要持久。往往一个“含金量”高的专业在五年甚至十年内都是绝对的“香饽饽”,更是大学生心目中的“高大上”专业,于是造成了热门专业学生扎堆,比如曾经的金融,现在的IT、互联网。但也造成了许多专业变“冷”,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这种两极分化的专业情况给毕业生们带来了严重的就业困难。

  (四)薪酬要求“眼高手低”

  过去学历的提升就意味着获得的酬劳的提升,但在当下,高学历并不绝对意味着高收入。无数学子前赴后继的考研、读博,但最终在复杂艰难的就业形势中仅有部分脱颖而出,剩下大部分要么“折戟沉沙”,要么出现“落差”,期望着较高的薪酬,可最终得到的却不尽人意。

  (五)虚假信息泛滥

  当下部分单位企业充分“把握行情”,利用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将招聘的信息包装华丽,但本质上却是虚假招聘,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通过所谓正规的培训、实习等名义收取各种费用,等到“鱼上钩”时,便会突然以某种理由辞退应聘大学生。目前来说,大学生的就业招聘信息真正实用的、有效的并不多,导致大学生无法顺利选择岗位,其就业发展变得雪上加霜。

  二、新时期下大学生面对就业的问题

  如果说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大学生难就业的客观环境,那么学生自身的“不足”则是制约其就业的主观因素,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就业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就业意识淡薄,观念有偏差

  现今大学生对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就业观念往往不切实际,总认为工作会找上自己,可结果往往是加入失业行列。究其原因在于就业意识淡薄,没有看到当下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择业时总将目标定位在高收入的大企业、大城市,对于乡镇企业,中小事业单位“不屑一顾”;对于工作要求考虑多,但没有客观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岗位,就业的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

  (二)缺乏合理规划,自身“薄”而非“厚”

  缺乏对未来合理的规划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等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找不到自己的职业航道,也不知事业之舟该从何地、何行业、何岗位开始启航。另外,“95后”大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热情,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团队集体的合作,自身的“厚度”不够,核心求职能力偏低。所以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学生本身的“单薄”使其对于就业一头雾水。


 

  (三)心态遭遇“熊市”

  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过程是一段复杂的历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几年大学生心态如股票进入“熊市”一样跌进了“寒冬”,一方面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一情况,另一方面缺少良好的竞技状态。具体表现为患得患失,盲目自信,焦急忧虑,自卑畏怯,盲目听从等,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大学生就业之旅变得“难以承受”。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力军,在面对学生择业、就业困难过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和不良心理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转变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错误观念,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指导,做好其就业服务工作,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择业形式。

  (一)早进状态,带来“时间”价值

  凡事提前做准备。第一,学生在刚入校的第一年,辅导员需要加强学生对其专业培养的目标与未来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让其清晰本专业将来所涉及的工作范畴,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第二,辅导员积极与专业任课教师沟通,邀请专业导师为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情况及其发展前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专业所能从事工作需要的各项技能;第三,由于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就业规划不够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定位,辅导员可以针对所带学生建立个人“特色”档案,记录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职业能力等,在学生的不断发展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以及自我管理培养,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辅导员越早重视、越早动员、越早进行学生的就业培养,就越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面对择业就业时能够事半功倍,带来良好的“时间”价值。

  (二)夯实基础,增加“成本”价值

  打铁需要自身硬,就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学生只有具有强大的硬实力“引擎”,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搏得一席之地。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应将“终身学习”“综合锻炼”的理念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在强调学好专业课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训练、技能大赛等,以各项技能竞赛为突破口,打破专业壁垒,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参与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辅导员还需要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现其在求职能力方面存在的“弱点”,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办法,可以结合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增加其内在的“成本”价值。

  (三)信息通达,扩大“机会”价值

  当今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传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在毕业季来临前或更早的时候通知毕业生们做好信息收集,提前准备好材料。辅导员自身也应提前了解各种招聘会和就业信息并及时归纳和发布,做好就业信息的传递工作。另外,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帮助毕业生们联系就业,做好就业的推荐工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通道”作用,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提高面试通过率,与企业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广开门路,扩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价值。

  (四)及时疏导,稳定“心理”价值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就业,良好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成功的一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够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向导,在与就业路上的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多打“情感牌”,树立平等互助的德育观,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创造良好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自信地面对艰难的就业,勇敢地面对激烈的竞争。稳定学生的“心理”价值,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时期的心理疏导者。

  四、总结

  新时期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摆在全国各个高校面前“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最重要的选择,也关乎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长久发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务必清楚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将大学生的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积极正向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9.
  [2]孟庆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科技资讯, 2009, (11) :220.
  [3]王霞俊, 华丹.面向技能竞赛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 2016, (9) :5-6.
  [4]谢洪.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8) :180-182.
  [5]宋厚娟, 王宏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28) :93-94.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原文出处:舒寅辉.辅导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价值”[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72-7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