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他在长期的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实践中,形成了精湛的领导艺术,积累了宝贵的领导经验。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江泽民领导艺术的研究成果不多见,其中极少涉及江泽民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的内容,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十六大报告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并亲自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领导艺术的思想灵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就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他告诫全党同志:“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江泽民强调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是贯穿十六大报告整个起草过程的一条红线。
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出现新变化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即“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的来说,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明确提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六大报告主题,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江泽民对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02年2月18日,在审阅十六大报告提纲后,江泽民要求起草组,紧密联系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新形势,对“这种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画龙点睛地说一下,增强报告的时代感。”
按照他的指示,起草组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2002年9月18日,江泽民召集起草组全体会议,发表讲话指出:“大家对报告稿总的是肯定的,认为思想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调报告的起草要注重理论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关于经济建设,江泽民指出“要突出改革,勇于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体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
当谈到党建部分时,江泽民指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十三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
他指示起草组:“对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作进一步论述,对如何贯彻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深化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新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局势和繁重的任务,我党面临着严峻的执政风险和挑战,江泽民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紧工作,开拓进取。”
他要求十六大报告“传递一种‘忧患意识',以反映世界的真实现状。”
在江泽民的指导下,起草组更加注重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多次修改十六大报告文稿,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
十六大报告是对江泽民担任总书记以来,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继往开来伟大历程的经验总结和政治交代,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留给全党同志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江泽民时代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的指引下,起草组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最终顺利完成了十六大报告,这“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贯穿十六大报告整个起草过程的思想灵魂,是江泽民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
二、立足实践,调查研究———江泽民领导艺术的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江泽民非常重视实践和调研。
他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江泽民告诫全党同志:“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要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真抓实干,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他强调:“越是领导职务高的同志,越要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这明确了调查研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六大报告就是在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基础上起草完成的。
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行动纲领,十六大报告“需要对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在最初指导十六大筹备工作时,江泽民强调:
“开好十六大,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回答,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并指出十六大报告就是要完成这项任务。“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这些问题的答案,归根到底只能来自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
为写好十六大报告,江泽民要求起草组深入实际、认真研究,他还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从2001年8月到2002年5月,江泽民先后到山西、河北、北京、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就党的建设、改革发展、西部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他深入企业、机关、学校考察民情,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民意,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和基本思路等进行深入思考。”
江泽民率先垂范、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为起草组成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根据江泽民的意见,“早在2001年8月,中央就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14个课题组,围绕党的建设、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收入分配等课题展开调研,历时半年。
起草期间,胡锦涛主持会议,专题听取各课题组的汇报,并进行深入研讨。2001年11月8日至22日,起草组分成8个调研组,分赴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16个省区市进行调研。为保证调研取得实效,起草组出发前向16个省区市发出了详细的调研提纲。”
起草组到全国各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十六大报告中闪现的一个个新思想、新论断、新思路,无不源于广大党员群众的探索和实践。”
为写好十六大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答,江泽民要求起草组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深化理论认识。2002年2月18日,他在对十六大报告的起草作批示时强调:“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很重要,其实也就是总结我们贯彻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实践。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进行归纳。基本经验总结好了,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色。”
在江泽民的指导下,起草组立足社会实践、广泛调查研究,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党情、国情,并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吸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新思路和新观点。因此,立足实践、调查研究是江泽民成功领导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的实践基础。
三、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江泽民领导艺术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历来主张发扬民主作风,在党内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他指出:“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江泽民强调: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
“主要领导同志要有魄力,尤其要有全局思想和民主作风,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集思广益,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
此外,江泽民还提倡加强我党与党外人士的民主协商,他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并强调:“各级党委进行重大决策,要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
在江泽民的指导下,起草组在十六大报告的起草过程中坚持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江泽民的意见,起草组到全国各地调研,“召开80场座谈会,914人次参加,”
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此外,“起草组还约请中央20多个综合部门和职能部门就一些专题进行研究,有些重大问题同时请几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研究,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这样,起草组就集中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2001年12月,起草组全体会议听取了各调研小组的汇报,集中讨论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讨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并上报中共中央。江泽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充分讨论。
在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充分发扬民主,“常常就报告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找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交换意见。2001年11月到12月,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四个半天的座谈会,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和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研究,广泛听取主管部门、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2002年8月30日至9月17日,江泽民用8个整天的时间,在中南海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主官对十六大报告稿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同大家坦诚交流、交换看法。”
。他在座谈会上作总结时指出:“充分发扬民主,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2年9月18日,江泽民再次召集起草组全体会议,明确要求起草组“认真研究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把报告稿修改好。”
按照江泽民的指示,起草组认真研究了各方面的意见,将其中的合理成分充分吸收到十六大报告之中。2002年11月3日至5日,江泽民主持召开党的十五届七中全会,“186名中央委员、139名候补中央委员,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这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全会对报告作了70多处修改。”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各位代表在听取了江泽民同志作的十六大报告后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大会又对报告进行了多处修改,这些建设性意见,在大会闭幕前的11月13日,被吸收进报告最后的定稿之中。”
在一年零二十天的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先后两次向起草组作重要讲话,并先后四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两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报告稿进行讨论,对报告稿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各地、各部门、各方面提出的许多好意见、好建议,都已吸收到报告之中。”
由此可见,十六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扬民主、善纳群言的成果,是我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这一优良作风始终贯穿于十六大报告起草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高度体现了江泽民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博大的政治胸怀。
四、总揽全局,抓住重点———江泽民领导艺术的重要方法
江泽民指出:“现在任务很重,工作头绪很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善于通盘筹划,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把领导工作的重心放在对建设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节点上,这样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在工作中,对复杂事务尤其是一些宏大的系统工程,领导干部在总揽全局、整体筹划的同时,更要善于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重点、带动全局。江泽民强调:“我们要善于抓重点,这是领导艺术。”
对领导干部而言,总揽全局、抓住重点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必备的领导艺术。
江泽民是善于总揽全局、把握重点的高手,他在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总揽全局、抓住重点的领导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001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十六大报告起草组,由胡锦涛任组长,负责整个起草工作的沟通协调,后来起草组“分成5个小组,每组6人,各负责一个部分,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在起草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必须作出决定时,就找胡锦涛,由胡锦涛跟江泽民通气。”
这样,江泽民既能全面掌握起草工作的总体情况,又能及时处理起草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在指导起草工作的沟通协调方面做到了总揽全局、抓住重点。十六大报告的起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江泽民亲自下大力气抓这项重要的工作,为十六大报告的顺利起草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要鲜明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确定十六大报告的主题,这是十六大报告起草的关键所在。
经过深思熟虑,2012年1月14日,江泽民向起草组就十六大的主题、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了十六大报告的起草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十六大报告的起草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也明确提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六大报告的主题。
在指导起草组修改十六大报告稿时,江泽民多次强调要突出重点。2002年9月18日,江泽民对起草组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十六大报告是政治报告,不是具体的工作报告,要抓住重点,切中要害,讲大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不能面面俱到。一些部门性的工作,不讲不等于这方面的工作就不重要了。要下决心精简文字。”
他还指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这个问题,还可以再突出强调。”
按照江泽民“抓住重点、切中要害”的指示精神,起草组对十六大报告稿作了重大修改,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重点阐述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起草组还加强了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不平凡历程的总结,突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强调了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等等。修改后的十六大报告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更加完善,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江泽民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十六大报告起草的整个工作,总揽全局、整体筹划,同时也善于抓住重点、切中要害。他及时地明确提出起草十六大报告的主题;亲自过问并解决起草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重点问题;要求起草组在报告中着重论述大的方针政策和原则性内容,紧紧抓住十六大报告起草的重点不放松。
在关键时刻,他亲自介入、及时指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有力地推进了十六大报告起草的整个工作,充分展现出熟练驾驭复杂事务的领导艺术。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6-01(1).
[5]夏林,张宿堂,孙承斌.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N].人民日报,2002-11-21(1,3).
[6]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胡锦涛.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M].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刘思扬.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2-11-07(1).
[10]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1]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199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