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加深,老年人问题日益凸显,相关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失范行为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两方面,通过分析社会工作的科学理论、专业方法和介入实践来阐述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研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两方面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老年人; 失范行为; 社会工作介入;
我国目前正处在急剧老年化时期,许多老年人出现了社会不适应问题。当前大部分老年人都能够在家庭、社区等的帮助下走出不适应的困境,但也有部分老年人由于无法适应生活的快速变化,而出现失范行为。涂尔干指出,失范是一种相对缺乏规范的状态,失范行为不仅对失范个体产生影响,对社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方法,具有专业的理论与技巧和大量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社会工作能针对老年人失范行为制订出服务方案,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一、老年人失范行为的表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职业生涯早已完结,生活重心回归家庭和社会。为了便于研究,文章将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两方面对老年人失范行为的表现加以概述。
(一)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方面,老年人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公共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缺乏两方面。
公共意识是一种整体意识,它主要体现在个人如何对待公共财产、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上。有的老年人在排队时仗着年龄“优势”,肆意插队;有的老年人不讲卫生,走在路上随地吐痰;有的老年人贪小便宜,把公厕里的卫生纸据为己有。以上种种都是老年人公共意识淡薄的表现。
社会责任感缺乏主要体现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个人利益,甚至不惜损害集体的利益。例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老年人偷窃、碰瓷等行为,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方面,老年人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家庭纠纷不断及邻里关系不和睦两方面。
老年人群体本来应该安度晚年,过上含饴弄孙的生活,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老年人容易与家庭成员产生摩擦。有的老年人仗着自己年长、阅历丰富,会经常以长辈的身份左右的小辈,如果小辈没有无条件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老人就会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之类的话施以“教育”。还有一些老人与子女发生家庭经济纠纷,交涉不成就将子女告上法庭,虽然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无可厚非,但总归破坏了亲情,让双方都失了脸面,给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邻里之间关系的和睦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由于脱离了在职队伍,平时有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容易因为一些邻里间的琐事而斤斤计较,与邻里产生矛盾,甚至上升到辱骂和打架的地步,给现代社会本就淡漠的邻里关系带来了更大困扰[1]。
二、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的学科,具有专业的方法技巧和价值理念,且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可行性
社会工作的很多理论都为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理论是:角色理论、活动理论和老年人次文化理论。角色理论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会角色的变化展开探讨。老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从主要的社会角色沦为社会边缘角色,经济来源减少。这就导致了诸如碰瓷之类的失范行为发生,老人想以此来获得补偿费用。而活动理论认为只有让老年人继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才能让老年人明白自身依旧存在价值,避免因心理不平衡而做出如强行让座这类的过激行为。老年人次文化理论旨在指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社会工作者由此了解到老年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特性,揣摩老年人的内心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老年群体积极向上的次文化[2]。
(二)专业方法可行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不仅可以提供理论依据,也提供了专业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以个人为工作对象,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行为更加规范。小组工作则是以小组为工作对象,为小组中的老人提供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还可以为老人提供社会支持网络。而社区工作则是将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帮助失范老人链接社区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培养社区相互关怀照顾的美德[3]。
(三)介入实践可行性
如今各个行业都能见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不仅有老年社工、医疗社工等专业社工,在精准扶贫项目里也能看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比如在养老方面,现在不仅存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还有社区养老。其中,社区养老就是社工介入养老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除了在养老方面,在医疗领域也有社会工作者的身影,许多患者在医院治疗时会产生焦虑感,这时医务社工就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等模式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在具体操作方面,首先社会工作者介入后能全身心地与老年人交流,提供无条件的关怀;其次可以采用危机介入模式、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等来改善失范老人的生活环境、重构其价值观,帮助老年人及时止损。这可以减轻失范老人不平衡的心理,从而避免失范行为的发生,抑或培养老年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的介入从具体方法上可分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从介入方式上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一)直接介入
1.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一种专业方法,其优势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如今,很多老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范行为,这些失范行为存在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失范行为,而相同年龄段的老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失范行为。社会工作者在了解个案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征后,通过与老人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从多方面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分析老人的失范行为问题,得出该老人的失范行为问题类型和出现原因,给予老人精神支持和积极鼓励。让老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严重性,产生行为矫正意愿,在社工帮助下了解正确的行为表现,改正错误的行为。
2.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第二大专业工作方法,这是将老人置于团体中,分析小组中老人们发生失范行为的共同特征,并根据小组中的具体情况给小组中的老人提供团体素质教育方案,通过设计小组活动让老人们认识到失范行为的弊端,甚至是危险性。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及时了解老人的想法和态度,并及时给予对应回答和正确引导,以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在小组中,老年人不仅可以获得素质教育,还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鼓励,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以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3.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采取集体行动的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兴趣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活动,继续发挥余热,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缓解因社会地位下降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使其对生活依旧存有积极的态度。让老人们获得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则制度,失范行为不可取。
(二)间接介入
1. 完善保障制度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认可支持和资源补给,除了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研究领域已有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外,政策支持和硬性设备建设保障了其在老年人工作中能够发挥长久效用。因此,国家应出台鼓励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失范行为的政策,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规定其介入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过程规范,包括政府工作配合、物质资金支持和服务效果考核等,以实现有政策可循、有制度可依。
2. 坚持司法公正
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法律法规的使用和解释,各级地方政府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条例,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减少法律制度在老年人失范行为领域的“真空”。当然,司法部门的公正性也极为重要,司法部门要保障各方权益,坚决按照规范执法。
3. 提高老人自助能力
加强社区管理,推行“健康老龄化”,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与社区合作,结合社区医疗资源定期对老人进行身体检查,提供相应的康复意见,并宣传安全保护方式。完善社区基础建设和活动场所,积极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教育。由此,帮助老人群体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提高老年群体的个人素质,进而提高老年群体的自助能力。
4.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当前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媒体对社会群体起到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并且很多人无法辩证地看待问题,存在非黑即白的错误认识,对于社会事件的评价也过于单一,经常以偏概全。这时,社会工作者就要在宣传和教育中辅助人们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理解选择能力。当然,媒体行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流量和关注度就大肆地进行片面报道,应该严于律己,处于中立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报道。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及时改善家庭关系,与邻里和睦相处,提倡做一名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新世纪老人。
参考文献
[1]王曼,陈哲.我国老年人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5(24):178-179.
[2]施晓露.中国养老现状及社工介入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