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徽州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及其弘扬建议

来源:智库时代 作者:李颖
发布于:2020-02-08 共4536字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徽州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徽州家风家训已逐渐成为徽州地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徽州文化弘扬和传播的坚实基础。因此,本文就徽州家风家训的基本概念和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并对其弘扬传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古徽州; 家风家训; 文化传承;

  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是传统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导向,也是培养人们情感态度的必要手段。

  同时,徽州家风家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伴随着我国历史的演进,不断被继承和发展。[1]因此,现今社会,人们对徽州家风家训等传统思想道德的研究逐渐增多。希望通过对徽州家风家训的仔细分析和研究,能够深入发掘徽州家风家训的现代价值,使其更好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徽州家风家训的基本概念

  在人类文明璀璨的四大古国中,只有中国凭借“家”的概念历经沧桑而不散。中国人对于“家”的眷念十分真挚,始终认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因此,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及文化中衍生出众多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

  家族风气、风格和风尚,简称为“家风”,又称之“门风”。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范,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关键的、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同时,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灵魂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进步与发展。相比较而言,在皖南这个封闭的地域里,经过儒家思想长期的熏陶感染,使所有徽州人浸润在中华儒学传统氛围里。

  徽州人自觉的修身养性和接受“程朱理学”的目标教化,形成了独具皖南特色的治家戒约,这就称作“徽州家风”。[2]

  “徽州家风”的核心就是以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原则和教条构成的“徽州家训”,这实质上是指父祖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训教与期望。因此,“徽州家训”可以看作是教化徽州人的教科书,或是一种长辈“训诫”后辈的教学活动。

  总体上而言,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训。家风就是父祖长辈长时间言传身教、引导约束、督责惩戒的结果。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因而,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二、徽州家风家训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繁荣,传统道德思想焕发生机。徽州家风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思想道德的代表,在促进个人身心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血脉亲情、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和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激发伦理道德的思考,促进个人身心发展

  徽州家族的代表就有西递胡氏,相传是隐于山水,用诗礼传家的皇族后裔。而胡氏宗祠是胡氏族人聚居的地方,也是联系胡氏族人的桥梁和纽带。胡氏宗祠内存有许多楹联、格言、牌匾、漏窗和陈设等,这些都是西递胡氏家风家训的重要体现,人们可在一砖一瓦、一言一句中感悟深刻的胡氏家风家训精神。同时,宗祠内部的“敬爱堂”,独具特色。其名更内涵深远,不仅启示后人尊老爱幼、敬重他人,也是告诫宗族众人要真诚待人、互敬互爱。
 

徽州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及其弘扬建议
 

  胡氏家族在其传承过程中始终把“孝”列为立身处世的第一要素。例如,在敬爱堂后厅的悬梁上就挂有一个大大的“孝”字。从字的右边看,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的俊俏青年,而其左边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好似在拳打脚踢。其寓意是忠孝敬老者为人,应予以表彰;反之,忤逆不孝者会返祖,成为牲畜。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这些家规家训不仅律己修身,在潜移默化中凸显家风精神的力量,更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激发普通大众对伦理道德的理解与思考,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产生重要影响。

  (二)增强了人与人之间血脉亲情的联系

  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的官吏士族从西递走向了朝堂,其言行举止,文韬武略无不彰显出徽州人的“智慧”。仅明清两朝,就有四百余名被授予实职。究其根本,与西递胡氏族人始终恪守的家风家训有关。家风家训是家族内部的核心,是先祖对子孙后代持家治业,立身处世的谆谆教导。在中国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之下,西递胡氏制定的第一条家规家训就是“义祖大于始祖,儿孙不得复宗,改姓不改郡。”浅字箴言,告诫族人勿忘家族血脉亲情。

  祠堂文化的研究对家风文化有巨大价值。同时,祠堂也是供奉先祖的场所。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家庭以及宗族人口日趋增多,很多宗族都形成了族祠,甚至跨越地域的大宗祠也随之产生。祠堂,作为一个纽带或桥梁,能把不同地域的有浓厚血缘关系的宗族亲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祠堂文化中不仅存在物质的实体,还存在一些精神文化。一般来说,庄严的祭祀仪式就是家风家训文化的重要体现。祭祀仪式不仅有宣读家训、族规,以教育后人持家治业。还有宣读族谱,使族人们了解家族产生的渊源以及发展的光辉过程,从而勉励后人。祭祀结束之后,族人之间还要行礼问好,后辈向前辈鞠躬示意。总之,通过一系列祠堂祭祀举措,加强血缘关系,联系族属感情,强化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符合时代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风家训在培育社会风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风家训依托宗祠这个载体,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家风文化中的祠堂,就是以氏族血脉为基础。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增强本姓氏大家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光辉荣耀。通过对祠堂内的陈设、堂号、楹联、仪式活动等考察研究,梳理了本氏宗族的血脉渊源,向后人昭示宗族的法治要求、伦理道德、文明训诫和情感态度。这样,家族成员从幼年起,忠孝节义,孝悌廉洁等训诫就镌刻于心。

  西递瑞玉庭的“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是一副寓意深刻的“错字联”,充分体现了胡氏族人的经商之道和处世哲学。对联中,“快”字少一点、“辛”字多一横、“多”字少一点和“亏”字多一点。这是用“错字”的方式,让后人牢固把握做人的内涵。要想事业成功,就要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贪图便宜少一点和甘愿吃亏多一点。字字珠玑,情理深刻。因此,徽州家风能流传至今,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从个人修身到家族幸福和睦,共同促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四)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家、治国安邦”的生活智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一个个家庭甚至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3]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家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进社会风气。从家庭道德和家庭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层面。由外到内,逐渐升华,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简而言之,家风家训产生是社会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训新的内涵。

  三、弘扬徽州家风家训的几点建议

  徽州家风家训是徽州地方文化的灿烂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的宝贵资源,对个人、他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继承和发扬家风家训精神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时代的感召下,通过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借助新媒体、创建示范区以及创新家风家训内涵等举措,努力实现徽州家风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积极引导,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制度

  踊跃倡导,弘扬徽州家风的时代精神。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家风文化及其重视,都聚焦于家风文化建设的保护上。家风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社会文化资源,其传播继承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构建社会层面出发,要积极认真做好引导宣传,主动地了解群众的意愿和想法,使他们能在家风精神和氏族繁荣的关系上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徽州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有关家风家训的文化保护体系责任重大,家风家训文化保护制度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传统的家风家训文化,保护哪些类型的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以何种法律模式保护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一个国家为实现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复兴目标而作出的努力与要求。[4]

  (二)借助新媒体,传播优秀家风文化

  随着新型的公众媒体平台的日益崛起,论坛、微博、贴吧、微信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交流平台。借助这些新式媒体资源,社会大众可以进一步了解、宣传和传播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使其能更广泛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民大众日常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创建示范区,保护性开发家风文化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趋富裕,可以有选择性地对一批保存较好、年代久远、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家风文化的载体“祠堂”,加以保护和修缮,并从中发掘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完全可以祠堂为中心进行旅游景点开发,建成示范点。例如西递的胡氏宗祠,就是徽州家风家训的重要代表之一。

  祠堂里的牌匾,对联,雕刻和陈设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家风精神,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从中建立家风家训基地,再配以家风家训的生动讲解,让来访者在参观中耳濡目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运用“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部分带动整体,促成文化示范带动家风家训文化保护。

  (四)创新家风家训内涵,适应时代发展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抓好家风家训建设。不仅是国家的宏观掌控,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宗祠的道德教化功能,并依托祠堂这个物质载体,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祠堂文化中嫁接现代文明要素。并深入挖掘整理“家训”“族规”的文化精髓,并与新时代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如实施新管理,增添新设施,拓展新功能等,使祠堂中的家风文化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有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的传承,又要有时代发展的深刻烙印。人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把家风亮出来”“写一封家信”“品读书信”等一系列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号召宗族众人回归本心,用书信作为媒介,传递最真挚的情感。通过书信这个载体把自己对家人深沉的爱,对生活的感悟充分表现出来。就是把优良的家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把家风展现出来,用行动让家风家训活起来。

  同时,也可以牢牢抓住传统节日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定期在祠堂内部组织“家训族规诵读会”“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意蕴深刻的家风建设活动。让道德讲堂成为宗祠甚至家风家训传承的代表性标志,用良好的家风家训带动乡风民风,从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例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是一个与“家风家训”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

  节日中,人们通过开展看望、帮助老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育人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家风家训的建设活动中,对传统节日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进行深入发掘,经过创造性转化,有效地开发利用去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徽州家风家训的基本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弘扬徽州家风家训的措施做了重点的概述,为进一步研究徽州家风家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米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72.
  [2]王立刚.中国传统家风的文化渊源与教化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2):33-37.
  [3] 张建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宗祠文化的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000(006):19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原文出处:李颖.关于徽州家风家训的实践与思考[J].智库时代,2020(04):148-14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