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 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举办讲座,请杨叔子院士讲《重读<论语>》。我慕名前去听讲。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一站两个多小时, 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妙语连篇,赢得掌声不断。 即将结束时,针对当时全国“什么是幸福”的话题,他讲了自己的见解:“自问什么是幸福? 我还是一个准 80 后,我这个年龄能走路就很幸福,能自理更幸福,能工作十分幸福,能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社会奉献里, 我无比幸福! ”这时报告厅上下两层暴满的听众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笑声和喝彩声,回敬这位德高望重的杨老先生的精彩演讲。 他对“幸福”的论述,其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细致入微. 他结合自己已年届八旬的实际,运用“递进式”的方法,把生命分为尚能走路、自理、工作和奉献等四个层次。 走路和自理讲的是身心健康;工作和奉献讲的是回馈社会,为人民服务,均列入幸福之列,使自己置身于上下、进退自由的境界,使其具有时空广阔,台阶递进,着重过程的科学思维,使自己始终处于快乐幸福之中。 比之于 “有吃有喝有事干”,“平安是福”,“安居乐业”,“有房有车有钱”就是幸福的回答,似乎更高一筹,更易践行,不仅对“七老八十”的人来说可以借鉴,就是对青壮年人群也有启迪和补益。
二是饱含哲理. 常言道“对比出幸福,杨老运用”比较法“来诠释、看待幸福,其核心是”知足常乐“,其比法是同过去、同弱者、同贫者等一切不如己者相比,这样一比就会感到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 这方面清人石金成写有《知福歌》:”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 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 思量饥寒者,饱暖就是福……“读此歌,令人忘却一切不如意的苦恼,而幸福感油然而生。 可见心态很重要,同样走进大观园,刘姥姥很开心,而黛玉则很伤心,其结局便大不相同,一个高寿,一个早亡。 杨老从他年届 80 这一极为平常、 普通却又对人十分重要的尚能走路为标准,与同一年龄段的或不能走路坐轮椅,或卧床不起或已作古的人相比,自视”很幸福“. 而不是同他人比名、利、权,那样去比,只能得到”人比人,气死人“的恶果。 杨老用这种独特的视角,坚持眼睛向下,而不去高攀,不仅具有智者的眼力,而且具有学者的风骨。 这样去一比,比出好心情,比出正能量,比出幸福感来。
三是志存高远. 杨叔子院士曾说过:”他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英雄们“. 去年 9月 5 日,杨老 80 岁生日,弟子们为他祝寿,他赋诗一首《八十岁了! 》诗中又提到:”什么是幸福? 越多付出,越多欢欣;扪心自问,无愧灵魂。 “可见他的”幸福观“与人民英雄的胸怀是相通的,一脉相承。 他追求卓越,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也就是他说的”能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社会奉献里,我无比幸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位著名中科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虽已 80 岁高龄,如今依然辛勤耕耘,为国奉献着,且成绩斐然。 近几年,他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上百个学院举办人文讲座 200 多场,听众多达 20 多万人。 更为可贵的是他首先倡导”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河。
由此观之, 当今不少人的幸福观,还只停留在”幸福“过程中的”前半程“,或叫”上篇“,享受的只是”幸福“的一半。 殊不知,还应继续前行,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以求尽情享受 ”幸福“ 的全程。
0引言裘法祖院士是我国着名外科学医学家,有中国外科学之父之称,其精湛刀术,一直为外科学界乐道,称为裘式刀法,技术上的精湛体现了裘法祖功力深厚,体现他对专业的工具理性追求。职业道德修养典型性体现了裘法祖作为一名大医的大爱,体现了他对本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