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下降原因及对策(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19 共3622字

  题目: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下降原因及对策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  政府公信的判断标准 
  
  二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三  马航事件 
  
  四 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五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  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规范和网络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关键字:公信力;政府;责任
  
  一  政府公信的判断标准 
  

  (一) 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  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
  
  (二) 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 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四) 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  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方面。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二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一)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  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其   中,确定性实际上还意味着一定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与人们经由信任的简化程序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  政府公信与公共权力、政治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互相促进,为政府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某种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政府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三)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风险的开放社会,新型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个人、组织和政府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民的信任,这种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政治与经济、公域和私域的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政府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政府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 
  
  (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公信表现在政府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三  马航事件 
  
  最近发生的马航事件体现出了马政府公信力的缺失,马航MH370失联多日以来,各种真假消息被四处散布。这个事件处理不好,对于马来西亚政府公信力、国家形象、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如果真的形成  了,再想消除,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代价。马来西亚政府、马航需要意识到这些严重影响,做出明智的选择。虽然这可能很难,但对于危机管理者而言,这个时候更需要勇气和态度。 
  
  事件发生后,媒体、网络披露出很多马来西亚机场、航空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和隐患。这本身就反映出在常态下危机管理意识严重不足、措施缺位、防范不力等问题,而且安检松懈、假护照问题、邀请乘客进入驾驶舱的案底等消息的披露,也使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又被瞬间推向舆论的漩涡。各种传言满天飞,不仅使危机管理者的压力骤增,信息泛滥也会严重影响决策者的判断,进而影响危机管理。  马来西亚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信息披露的混乱和反复无常。在飞机失联的这段时间里,马来西亚政府先是说失联地点在泰国湾,而并没有告知另外一种可能性。当多个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此区域搜救多日之后,马来西亚政府又将搜救范围扩大到马六甲海峡。马来西亚军方先披露飞机折返,后来又澄清没有折返,消息非常混乱。另外,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马来西亚没有一个统一的新闻发布渠道,没有一个权威的发言人出现在媒体前。除了马航,马来西亚军方、国防部、交通部、警察机关、航空管理部门都在发布信息,各说各话,充分说明他们在信息发布环节上存在严重的问题。直到总理出面,才发布了些具体的信息,但拒绝接受记者提问,原定于当天晚上的新闻发布会也临时取消。这些都让外界不免质疑马来西亚政府的行政能力,甚至怀疑内有隐情、故意误导外界。这些都使危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多,而这个事件也从马航的危机上升到马来西亚政府部门的危机,甚至演变成国际危机。 
  
  四 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三大层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准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些地方政府致力于所谓的“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追求的价值取向背离公众利益,以及这种绩效本身的真实性受到公众怀疑所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没有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各项原则    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制定出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与民众相背离,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之后,拒不兑现其承诺的责任。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期。甚至基于地方及自身利益,—些地方政府随意制定同上级政府的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导致公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
  
  (三)没有摆正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位置      —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于法制及民主观念淡薄,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极少数^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 
  
  五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状况不容乐观的境况下,通过系统、全面地进行文明、科学、人性的行政管理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显得更具紧迫性和时代性。 
  
  第一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教化。如前文所述,政府公信力是通过行政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来体现的。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对行政人员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一批诚实守信的行政人员,以保证他们真正地维护公共利益。  
  
  第二,培养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行政人员会经常性地面临着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困惑。对上级负责,还是对群众负责?实践中,行政人员经常会面临着这样艰难的选择。这就充分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要时刻坚持伦理自主性,重塑职业主义精神,坚持公共利益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第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和管制型政府不同,它将彻底抛弃旧的治民观念或”为民做主“的观念,而确立为民服务和”人民做主“的理念,它强调以公民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特别重视服务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服务型政府下,政府将主要通过服务而不是管制来维护公共利益。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