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离不开思维研究,而思维的核心力是推理。在三大推理---演绎、归纳和类比中,类比优于归纳和演绎,突出表现在: 不必以一般原理为中介而在两个具体事物间直接利用某些相似点建立推导关系,能在不同质的两个或两类对象间架起推导的桥梁,实现由此及彼的跨越,从而进入创新思维。在思维中类比的创新实现是逻辑和非逻辑联手协同的结果。
一、类比推理的特性
类比推理能够超越前提知识的藩篱,提供全新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类比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 类比推理具有跳跃性
在特殊经验和理论的总体概念之间,在相互作用的部分和由它们构成的系统之间,在自然界的各个结构层次之间,都有不同的质,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的线性的形式逻辑通道。而对这种由于质的差异造成的非连续性,只能在同质同类的对象之间推导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就无能为力了,它不得不让位于具有跳跃性特点、不受线性思维约束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能架起不同质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特殊导出通道,实现由此及彼的飞跃,即从认识个别事物或特殊现象开始,跳跃到认识个别事物或特殊现象结束,也可以从认识一类对象开始,跳跃到认识另一类对象结束。据此,我们可以在思维中越过传统形式逻辑对同类同质事物或现象的依赖,建立不同类异质事物或现象间的一种新的信息联系,从而进入一种创新思维。
2. 类比推理具有直接性
由于我们的研究在突破一个领域之后,取得了该领域的结构认知,依据不同事物间具有的同构关系,借助于类比,才能直接将该领域的知识转移至未知的另一领域中去。这样,类比推理就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模拟法、模型法、移植法的逻辑基础。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了蛙眼的结构和跟踪运动目标的反应原理,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模型,于是“电子蛙眼”诞生了。模拟法是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如人们对新型飞机、通讯卫星、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的设计,都是先在实验室或电子计算机中进行精巧的模型试验,取得成果后,再类推到实际工作中。
3. 类比推理具有创造性
这是由类比推理方向的特点决定的。由一个( 或一类) 到另一个( 或另一类) 的推导,打破了传统逻辑推理的思维局限,打通了异类事物或现象的推导隧道,在非同质对象、信息间进行思维飞跃,实现创新。“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1]317它能启发人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2]科学史上许多发明创造和科学理论的提出,都借助于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厥功甚伟。
二、类比创新的逻辑依据
类比推理基于两个具体对象之间的某种同构关系,架起一个对象的已知属性跳跃式地推导出另一对象对应的未知属性的逻辑通道。作为类比推理基础的同构对应关系不是指表面的几何相似,而是两个事物组成元素同构,以及他们所表征的基本关系之间并列的对应关系,是事物深层联系的结构相似。
与类比推理不同的是,归纳和演绎推理赖以进行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有层次蕴涵的内包关系。
正因这一区别,类比推理可以直接进行从特殊到特殊的推演,既可从个别到个别,也可从一类到一类。
所以,类比推理成为独立于西方传统逻辑推理形式的推理类型,展示并践行着自己的创新功能。“我们对那些在时间和空间距离我们无限遥远,并且似乎不可能在质上和量上进行比较的现象,进行在科学方面的富有成果的类比推理,其根据是什么呢?”
[1]317逻辑学家格·克劳斯指出: “一般说,获得正确类比的可能性是基于自然界本身是一个合乎规律的体系,其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须看作: 现实的不同领域乃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世界是无限多样的,但同时,它在不同方面和领域又具有共同的特点,具有相同的或类似的结构。”[3]
莱布尼茨从“八卦图”中看到 0 到 63 完整的二进制数字,并由此受到启发,建立了二进位数学,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当时最新的乘法计算机。易经的基本单位: 阳爻-; 阴爻 - - ,二进位制的基本单位是 0、1,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单位关闭、开通,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组合方式,都具有一一对应的同构关系。因此,客观世界可以互相贯通,彼此融会,激发创新灵感。
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并为我们主观世界所认知的那些相同或相似结构,为思维提供了借助类比推理方法把握和认知不同形态的各个领域、不同质的各种事物对象的路径,沟通了传统科学所认为的毫不相干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途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成果,更为类比推理方式从系统、信息、结构、功能等方面实现各个领域的沟通创造了条件。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则从哲学高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结构模式,从而为类比推理从总体上把握分支众多、形态各异的学科系统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恩格斯指出: “恰好辩证法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才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它才能对自然界中发生的发展过程,对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对于从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且提供证明方法。”[4]
三、类比推理创新路径: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互补协同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分析和抽象、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最重要、最常见的科学方法。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人的思维过程发生重要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它包括直觉、灵感、想象、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形式,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脑程序既采用逻辑语言( 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又采用非逻辑语言( 如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 .人类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体,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作用的过程。对立性就在于逻辑思维是连续性的因果性的思维,非逻辑思维是间断性的直认式的思维。两者的统一性则在于它们相互影响,不能分割。就如质变与量变不能分割一样,非逻辑思维其实就是质变式的思维,而逻辑思维则是量变式的思维。人的非逻辑思维是将有着明显间断关系的客观信息与主观模式,直认式地联系起来,使客观信息一下子就质变成主观信息。而逻辑思维的因果推理是量变式的,这个量变式思维的基础是人的感知觉。“而理性的灵感或称理性的感知觉,则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这个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它也是直认式的,直接从事物的概念或概念关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关系,然而要能够获得这种理性的灵感,一般是要经历反反复复但又得不出答案来的逻辑思维解决的。”[5]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它表现出既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又不拘泥于逻辑,是逻辑与非逻辑的协调同构过程。创新思维是突破旧的认识,对新的疑难问题进行新的正确思考的过程,是产生新的、正确的、带有普遍性结论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有赖于抽象的概念思维形式、理性的判断思维形式和严密的推理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对同类同质的突破,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新”,而这种新的突破,在思维上必须有实现突破的通道。非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顺利进行,是冲破逻辑思维僵化局面的有效手段。逻辑思维采用的逻辑语言是线性的、可预测的。非逻辑思维形式是非线性运行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属于“混沌语言”,是创新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物同构对应关系作为类比推理的基础条件,是类比推理得以进行的逻辑合理性,即进行类比推理的逻辑基础。但类比推理的创造功能充分显示了创新思维自由活动的特征,这个自由活动的理路就是非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在运用类比推理进行科学创新时,既需要逻辑思维提供基础性条件,又需要非逻辑思维提供关键性条件,需要思维的自由创造。
何时何地由何人运用类比推理进行何种科学发明,的确具有随机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些思维的随机性和自由性,必须顺应和借助类比对象之间存在着的同构对应关系。这也就决定了运用类比推理进行科学发明始终要在这个逻辑前提下进行。
虽然说事物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但由于一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有同构关系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在众多其他对象中偏偏选择某一个对象作为类比的对象,而将其他对象抛弃呢? 为什么鲁班能在手被茅草划破时,想到造锯?
如果把类比的科学发现功能,仅仅归结为事物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是不能完全解释上述各问题的。那还需要什么来弥补呢? 这就需要非逻辑因素的必要参与。科学创造过程需要诸多思维因素,像直觉、灵感、想象、联想等非逻辑因素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类比推理进行科学创新时,正是直觉等非逻辑思维因素的有效参与,才能完成由此对象过渡到彼对象的任务,也才能使类比超越时空局限完成特殊到特殊的飞跃。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是在问题情境形成的地方开始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问题出现的场合下,在其中存在的许多选择的可能性中做出选择的情景。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所谓发明,实际就是鉴别,简单地说,就是选择。
这种选择多体现为无意识,它不像形式逻辑那样按规则进行有意识的活动。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活动,参与到类比推理中,激发了类比推理的创造潜能,提升了类比推理的创造性功能。作为逻辑思维起点的大前提的选择、类比对象的选择,多依赖于想象和直觉,而不是凭借纯粹的逻辑思维。直觉是指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看到问题的本质的思维过程。直觉是畅通思维的支架,在认识活动中,那种瞬间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无法用推理来解释,它既不是逻辑理性的产物,也不是周密的逻辑演绎的结果,它是一种超逻辑的天才闪现,能使思维者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受到某种启示一下子清楚了。类比推理能够使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1彰显了直觉等非逻辑思维因素的创新功能。美学家李泽厚指出: “类比作为人类特有的心理功能,还未有充分的估计与研究。其实,虽为非逻辑演绎,非经验归纳的‘自由’创造的能力,与此密切相关。它是机器和动物所没有的。这表现在日常生活,如语言中,科学认识中,突出表现在艺术创作中,是所谓‘天才’的标记之一。”类比推理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标识,在于直觉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因素,直觉集中体现在它能实现灵感触发信息转移,思维能借助灵感迅速将瞬间的信息转移到未知的创造性研究中。这种信息转移要迅速、直接,而类比推理是信息转移最好的桥梁。灵感认识活动,无论是外部偶然机遇产生的,还是内部积淀产生的,其提供的触发信息都超出了传统思维的范围,必须依靠类比推理才能直接转移到未知的创造性课题中去,从而引起顿悟生成,引发创造性成果。这一创造性成果,正是类比推理机制的直觉灵感思维活动,打破了传统形式逻辑线性思维不足、开辟创造性通道的结果。
“在特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直觉是偶然的感官印象与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发的联想构架。”[6]
类比方法的运用离不开思维联想,无论哪个领域运用类比推理都是先由某个事物出发,联想到另一个或另一些事物,然后才能对它们进行类比。
思维联想是运用类比推理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人之所以能在头脑进行联想,简单来说,是由于客观世界的一些事物,或在某些特征上相同、相似或相反,或在时间、空间上相随或相近,这样的联系多次重复出现,反映到人的头脑里,大脑皮层的一些神经之间会建立一定的暂时的联系。头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建立的各种联系,为思维联想创造了条件,也为运用类比推理进行创新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思维空间。
“当出现了摆脱旧式推论的牢固束缚的能力时,在原理和方法上均为合理的科学仅借助于智慧和冒险的突然飞跃之途径,就可以取得最出色的成果。”[7]
人们把这种摆脱旧式( 三段论) 束缚的能力称为想象力、直觉和敏感。想象是一种注定要创造出人的理想对象的“妖术”.想象活动是让对方主体有意义的东西成为显而易见的东西,从主体需要的特殊意义上去把握对象,把握境况。正像黑格尔所说,想象是创造性的,它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异想天开”.想象能激发思维,使思维极其活跃,产生跳跃,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观到微观的过渡,更能积极促使由此对象到彼对象的类比,让类比产生巨大的创新功能。
直觉、联想、想象等思维的出现都有预先准备和严格论证,推理的深化同样是创新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直觉和想象之后,还需要严格逻辑归整。详细的论证、严密的推理、全面的逻辑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类比创新功能的实现是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相互协同运行的结果,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秩序与混沌的统一,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匈) 弗格拉希。 逻辑学[M]. 刘丕坤,译。 北京: 三联书店,1979.
[2]( 德) 康德。 宇宙发展史概论[M]. 全培嘏,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47.
[3]( 德) 格·克劳斯。 形式逻辑导论[M]. 金培文,康宏逵,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450.
[4]马克斯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66.
[5]易杰。 哲学、文化与社会[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142.
[6]胡潇。 思维哲学[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342.
[7]( 前苏联) 凯德洛夫。 论直觉[J]. 周义澄,译。 哲学译从,1980( 6) : 32 - 36.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由于学生接触相关知识并不深入,因此只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其最初对数学抽象知识的印象。...
由于新课标的要求标准有所改变,小学教师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传统课标教学目标中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教师通常通过此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不应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中,教师需要高效利用教材对教学工作的辅助效果,故教师在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前,需要强化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稳固已经掌握的教材知识内容,是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步骤,故相关教师一定不...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认知能力和基础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数学架构的基础性教育,所以难度不高,灵活性很大。...
初中阶段学生更具大胆创新意识,但在思考、分析等逻辑思维方面还需培养.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情景再现使得学生更加直观认识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性.实验教学中的7个环节依次存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每个环节中也存在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结论、...
逻辑思维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九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并迅速地进行数学运算,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认知,切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
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质量,而且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进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其中就包括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