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加强粤琼区域旅游城镇化合作的对策

来源:特区经济 作者:张扬
发布于:2014-12-02 共5776字
论文摘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提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把它提到了新的高度.因为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这不但会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根据城镇化理论和实践,未来的城镇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镇群、城镇圈和城镇带之间的竞争.所以,旅游城镇的发展,必须根据其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经营,明确其各自的发展定位并适时调整,而最为关键的是产业定位,必须相应地找到自己在城镇群落中的恰当发展位置.可以说,不同旅游城镇间的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中占有先机,继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一、以旅游为依托新型城镇化路径

  在学术界,对于"城镇化"和"城市化"的争议一直存在,很多学者认为它们都源自英语的同一个词"urbanization",含义是一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比城市化更为贴切,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早在 1991 年,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马林斯就提出了"旅游城镇化"(tourism urbanization)的概念,"旅游城镇化"被认为是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 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之间进行转移和聚集,导致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其规模也不断扩大,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这种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的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即构成旅游城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和地位逐步提高,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推动人口集聚和配套服务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人口集聚,带动城镇化进程,同时较之于工业驱动的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是推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旅游城镇是指在周围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于该地的区域内,由于拥有着某种或某些丰富而特殊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而处于落后状态. 随着人类逐渐发现,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通过对该地区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形成较大吸引力和扩散力的推进型产业,进而形成的区域性的特色城镇. 新型城镇化,其支柱型产业经济或重要产业经济即旅游经济, 旅游资源是推动城镇化发展根本动力,最终而成为国家或世界着名的旅游城镇或旅游胜地.由于新型型城镇的特殊性,这种旅游经济只能在城镇区域内成为主流经济或者是支柱经济,这种旅游经济导致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者重要产业.世界上有很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拉斯维加斯、摩洛哥、埃及等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乡镇都在不断挖掘自身的旅游业资源,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近年来发展快速. 从世界范围来看,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作为旅游城镇化发展实践较早国家,有其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从旅游城镇化特征角度来看,外来人口的进入是最明显的特征,其主要包括旅游劳工移民和消费导向的旅游移民两类;从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角度来看,资金驱动、资源驱动、地产驱动是国外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机制,主要以人工和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城镇化. 还有,从旅游城市发展具体措施方面角度来看,国外的发展经验主要以合作修建基础设施,开发房地产等为主要内容来进行以公私部门的合作.

  二、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是粤琼发展的第一要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特征是先慢后快.比如,在1949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仅是 10.6%, 到了 1978 年也只是缓慢地增长到了 17.9%,近三十年时间仅仅提高了 7.3 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还是相当缓慢的.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了正常轨道.尤其是在 1995 年之后,我国进入了城镇化迅猛发展期,城镇化率从之前的 29.0%增长到了 2005 年的 43.0%,年均增长了 1.4 个百分点,2009 年更是达到了 46.59%,2012 年已经达到了 52.57%,比 2011 年增加了 2103 万城镇常住人口,提高了 1.3个百分比. 从世界上的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城镇化的发展,这也是社会形态向高层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物理特征. 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先进文化的集聚地,城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主导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旅游城镇也不例外.另外,其他城镇化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不一样,和之前的工业化引导的城镇化也不一样,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一种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

  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发展日趋成熟,区域发展格局也不断优化.广东省在"十一五"期间城镇面貌明显得到改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渐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日趋配套,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其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增强.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转变就业渠道,带来了城镇建设的大量投资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工业化与城镇化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良性互动. 到2010 年底,广东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10440.94 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 66.2%,比"十五"期末有提高了 5.5 个百分点. 全省已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发展,东西两翼稳步发展,粤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区域格局. 但是广东省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突出,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呈现出两极格局. 2010 年底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率达到了 82.72%,已经步入城镇化的成熟阶段;而粤东地区城镇化率 57.71%,粤西地区城镇化率 37.67%,粤北地区城镇化率 44.29%,还处于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导致了不同区域的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显着的差异.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是, 广东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 0.8 个百分点左右,到 2015 年要达到 70%,要继续处于全国前列. 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速度,广东省的区域协调要进一步加强. 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全面优化,逐步形成以城镇群为发展主体、其城镇要各具特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海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求并结合实际,已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当做海南省 2013 年和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2012年, 五届省政府第 84 次常务会议在安排部署政府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大 "精神时具体要求 ,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 ,有关部门分工配合,要尽快提出加快推进海南城镇化建设具体的实施意见. 根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数据统计,其城镇化水平已经由 1988 年建省初期的 16.99%上升到了 2011 年的 50.5%,在这二十三年中提高了 33.51%,年均增涨速度为 1.45%,但是这一水平低于同期中国城镇化率. 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计算,海南全省城镇化率为 38.12%,假设再扣除掉农垦的相关因素,全省的实际城市化率仅仅是 32%.旅游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因为其强大的动力价值和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将在这一进程中,尤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尤其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全省旅游业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 旅游机制体制创新走在中国前列,极其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城市是旅游者的聚散地,是旅游目的地,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不但是要建设好景区,而且还要建设好各个城市.风景秀丽,城市靓丽,这才是真正地旅游胜地. 根据现状,我们发现海南省的各个城市建设与景区建设不协调,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 重点表现在城市环境需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能配套、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和城市活力有待增强等,已严重阻碍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增长方式的转型. 所以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就是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加快城市的发展.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加快旅游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发展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结合. 旅游业导向下的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综合性开发,逐步形成城镇向田园城市发展方向,构成了更加完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三、加强粤琼区域旅游城镇化合作的对策

  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使城镇化工作成为中国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抓手. 海南要加强与广东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既是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地位的重大举措,也是海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关系到完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 海南应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目标,坚持以旅游推动城镇化发展,共同探索建立粤琼区域开放合作的新模式.

  1.加 强 粤 琼 区 域 联合 建 立 战 略 合 作 关 系 ,考 虑 设立 "旅 游 城镇化管理合作实验区"粤琼地区旅游城镇的联盟和集群创新性发展,要想在区域合作上有实质性的发展,就要以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和营销,策划有针对性和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有效避免旅游项目重复推出,进一步实现旅游产品规模化生产,保证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增强整个区域的旅游城镇核心竞争力. 粤琼可考虑设立"旅游城镇化管理合作实验区"办公室,可以依法依规开展城镇各项管理活动,合作互助健全一套系统规范又便于实践操作的城镇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从而为城镇管理营造比较好的法制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相关的执法部门要敢于执法,更要善于执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因为城镇管理的对象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所以要进一步推进人性化管理. 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市社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造性活动,建文明城,做文明人.

  2.在粤琼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中,要纳入的旅游元素坚持规划先行,尽快研究制定粤琼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 广东省的城镇化战略,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增强城镇群和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等为重点,在提升其城镇化质量、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非常成效的工作,发展整体态势良好. 海南省人口少,陆地面积小,可以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规划其城镇化建设.广东省和海南省在合作规划体系中,把纳入旅游元素作为要点,提高对旅游元素在规划体系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规划中要能完全展现出景观的、服务的、休闲的旅游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区域品位. 可以考虑在总体规划中融入旅游元素并征求旅游部门意见,在规划编制专家中增添旅游和营销专家, 在各分项规划中增设旅游专项规划,在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水平的同时,增强营销运行城市的功能设计.

  3.在粤琼区域内,要坚持始终科学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旅游为导向, 掌握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模、 速度、节奏,优化结构以及布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建立, 不仅要考虑布局形态的优化,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重点选择推进城镇化.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根据其特征体现出结构化要求. 和国际国内的旅游城镇化研究相比较,广东省和海南省旅游城镇化理论体系还处于构建之中,其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研究领域比较分散,还没有凝练成明确的研究领域及方向. 在今后的旅游城镇化研究中,要以实践案例为依据,来构建旅游城镇化的理论体系研究, 同时需探索城市在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建设和完善以旅游引导新型城镇的合作体系.城镇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能搞大跃进式城镇化,这样既不能有效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也不可能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样,城市化率也需要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如果地区的发展不顾客观条件,仅仅追求提高城市化率,这样不仅会降低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也会带来很多新的经济社会问题.

  4.重点发展特色旅游村镇使农村就地变城,打造 独 具 特 色 的风情小镇群海南省和广东省农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资源特色十分鲜明,具有很大的深度开发价值. 这:一方面,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比广东,海南省要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突破口,以破除海南特色的城乡四元结构城镇的发展障碍为着力点,提升现有城镇社区的质量. 要把旅游发展的理念同城市建设的理念互相融合,优势互补,在建设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村镇.结合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粤琼可共同打造风情小镇群.依据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实行差异化的规划建设.通过筹措资金免费为城镇实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修,使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升. 采用"一村一品 、一镇一色 "的发展模式 ,对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统一规划建设, 打造成令旅游者流连忘返的风情游小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设置风情巴士路线,使本地农民从传统的农耕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拉动了城镇经济,直接惠及乡镇居民.

  5.要坚持粤琼共创共享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旅游 公 共 服 务 建设投入建立覆盖两省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协调机制和共创共享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我国目前在很多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等都在不断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投入,而且设置了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专项资金. 伴随着海南省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逐渐深入,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旅游公共服务的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覆盖两省的,实现互动式地发展. 在现阶段需要不断完善的,既包括要重视针对广大旅游者安全防范与警示、旅游信息指引、旅游救援、旅游投诉处理、旅游环境与秩序的改进等服务提供,也要重视针对旅游经营者的旅游投资指引、公共营销、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维护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与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提供. 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到哪里,旅游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发展模式,将其建设成就包装成旅游产品,作为亮点,使广大居民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Z].2009.

  [2]杨遥.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活力试验区 [J].中华建 设 ,2011,(9).

  [3]尚传斌.对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5).

  [4]王成吉.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5]李佐军,盛三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 :隐忧 与应对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4).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发展十二题[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7]张晓哲,侯帅.新型城镇化:政府不能"揠苗助长"[N].中国经济导报,2014-03-2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