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建筑是高水准、科技化、现代化的建筑产品, 它是把建筑的大致结构、管理状况、服务水平进行最有效最便利的组合, 为客户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探究, 分析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发展技术, 以研究其应用在建筑中的价值。
关键词: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统; 楼字自控施工技术;
1、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建筑起步晚、发展速度快。1991年我国曾派人去当时瑞士能德公司进行培训学习, 之后便与能德公司在我国推广发展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已建成许多智能建筑,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许多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 这也是智能建筑在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虽然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数量较多, 但是真正达到标准的则为少数, 求量而不求质,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国家针对这一问题, 积极成立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 制定相关制度准则, 推动智能建筑系统的顺利发展。
从客观层面来看,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随着IT产业成长起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 IT产业飞速发展, 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也随之高速发展。智能建筑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的智能建筑投资额大幅增加, 说明该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由于市场需求, 许多软件、硬件厂商涌入, 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集成市场存在过度竞争与高度分散的现象, 真正有实力的厂商较少。
2、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技术概述
智能建筑由楼宇自控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通信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建筑管理系统等组成,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是对建筑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监管, 它是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构成较为复杂, 对施工要求也较高。该系统先进行数据收集, 接着把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设备, 并对智能建筑的实际运转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驱动执行器, 实现对整个楼宇的自动化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供热系统、制冷系统、垂直监管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变配电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大多是由各种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监控工作站构成。控制器连接主线形成一个控制网络, 并根据先前编好的程序来进行有效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主要是采集数据, 执行控制器发出的指令。监控工作站大多是由较多的服务器与工作站组成, 属于计算机监控网络, 通过它来对整个楼宇自控系统进行监测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可以更好地监控智能建筑内部的具体情况, 为居民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方便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降低管理成本。
3、楼宇自控施工技术
3.1 控制室施工
(1) 控制室设备安装。控制室的设备主要有显示器、网络通信设备、打印机、外围设备等。在选择控制室的位置时, 要远离会产生电磁干扰的地方, 控制室必须保持干燥环境, 选用无用水区。在置放控制台时, 要在四周留出一定的距离, 以方便日后的检修维护。中央控制中心必须要做到避免静电干扰。相关设备之间要正确连接线路, 保持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现场控制器安装。要在新风机控制箱附近留出现场控制器的位置, 对新风机组的单体进行检测运行, 保证设备没有差错, 安装现场控制器时, 要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实验来检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稳定。要确保整个运行系统都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并对其进行单体调试与联合试运转。在安装传感器之后, 同样进行调试运行。在进行调试变配电系统的过程中, 有序进行实验模拟, 保证变配电系统能够满足自动控制的要求。在照明系统的安装过程中, 要将自控接口留出, 并对照明盘进行调试。控制器一般都配备有控制柜, 控制柜为控制器提供日常工作中所必须的电源等, 所以控制柜要安装在控制器附近, 严格限制控制柜的电压, 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水泵与风机的设备要设置自动与手动的转换开关。
3.2 线缆施工
(1) 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楼宇自控系统的电源线大多是通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而网络通信线大多是屏蔽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网络通信线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情况, 若是建筑智能建筑周围有较为强烈的干扰环境, 应该选用光缆, 信号线大多采用电缆或铜芯导线。在线槽的选用上, 金属线槽可以对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个线路进行有效保护。不要将信号线与通信线与电源线铺设在一起。在进行施工之前, 要准确定位弱电竖井的位置, 先将金属线槽铺设在走廊吊顶与电梯内, 然后按照顺序穿过镀锌钢管连接到室内, 室内的线路铺设要安装在地板下的金属凹槽中。在地面与墙面施工时, 要进行预埋线管。铺设电缆的时候, 要及时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
(2) 管槽线安装。在进行导线布置时, 要将线槽或管内清理干净, 避免内部有杂物或水渍, 尽可能降低对导线的损害。要布置好管槽线, 尽量避免线路被挤压。在安装设备与线缆时, 要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 以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弱电设备。要将线缆平直的放入线管, 不同型号的电缆要区分开来布置, 线槽内的线缆要进行绑扎固定, 保证互不影响、互不干扰。交流线路与信号线路要保持一定距离, 不能将2种线路置于同一管槽中。
3.3 现场设备施工
(1) 执行器安装与布置。在进行执行器安装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电动阀在安装之前要进行模拟动作, 保证阀体的开启方向与指示方向相一致。电动阀的安装位置要根据不同的设备,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但必须确保阀体的箭头方向与水流方向是一致的。不同的产品要根据具体要求为其选择合适的输入电压, 在安装完成后要进行模拟检查。
(2) 系统接地。系统接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 要谨记系统接地电阻联合整个建筑的接地电阻都应<1Ω。系统的监控设备所选用的电源要保持一致, 必须保证都出自于同一项电源, 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系统安全。控制室的设备在进行接地时, 尽可能地选用强电电控箱接地端子, 而现场的控制器在接地设备的选取上应选用强电控制箱的接地端子。
(3) 传感器安装与布置。传感器主要由液体流量开关、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在安装室内温度传感器时, 要保证接线正确, 安装高度约1.4 m, 大都安装在空调房或采暖的内墙, 可以避免太阳直射,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水箱施工时也要安装悬浮液传感器, 并留出自控接口。安装传感器时, 要尽可能地避开管路弯头处, 在安装时要注意将湿度传感器与风道温度传感器同时安装, 但温度传感器要安装在湿度传感器的上侧。密封导管开口, 先要屏蔽电磁干扰。液体流量的开关位置大多安装在直管段竖直位置, 在开关前要留出一定的开关通径距离, 而悬浮液的开关安装位置要选择水流平缓的区域。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融合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行社会的大背景下, 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方法, 对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楼宇自控施工中, 要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具体工艺要求来开展工作,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 确保各设备安装正确, 使整个工程符合标准, 保证楼宇自控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朱爱林.智能建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分析和实施[J].科技资讯, 2013 (14) :113.
[2]董祥.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2) :210-211.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涉及学科范围较广, 技术含量较高。我国应加大对此类新型技术的研发力度, 鼓励相关行业加强对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 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真正实现“科技强国”的远大目标。...
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想要确保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 真正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就必须要做好楼宇自控系统施工, 确保各个系统设备安装的标准化, 实现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
楼宇自控系统是实现现代智能建筑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核心,从楼宇自控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DDC现场控制器、中央监控站等。...
第一章绪论1.1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人们普遍认可的世界上最早的智能建筑,是于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它是将一栋旧的金融大楼重新改建翻新而成。改造后的大厦,不仅对给排水系统、安保和消防系统、暖通空调、供配电系统等...
楼宇自控系统是在信息科技和建筑行业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下而产生的,现阶段它主要包括对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的监控,如:对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等的监控,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电梯运行管制,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如:电视监控系统、安保人员巡查系统等,...
第五章工程应用实例5.1项目背景与概况。本工程项目是一新建工厂,总用地面积为51,000平方米,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2,000平方米,主要包含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公用设施机房、10KV高压配电间、门岗等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的主要系统包含楼宇...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线网络系统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有线通信网络需要借助铜缆或者光缆进行信息的传输,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布线困难,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某些恶劣的环境中,线缆也容易损坏,维修...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市,美国联合科技集团UTBS公司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智能化改建,取名City Place Building,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中包含多个子系统,而且各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同人体的器官彼此之间相互协调一样,智能建筑子系统被集成控制系统统一协调。智能建筑利用楼宇智能化技术、自控网络系统,将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数据信息...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保障,安全的办公环境通过信息安全系统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智能建筑存有的基础则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