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乱七八糟”的话风文风,毛泽东敢于并且能够大声呐喊,确实有他异于一般政治家的底气支撑。因为他自己就拥有浑然天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创造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有“百代圣贤”影响的人物或典籍,总是以其思想和语言,为中国文化脉象输送新鲜血液,从而丰富着美丽的汉语世界。毛泽东创造的一些词语,至今仍然存活在人们思维和语言表达中,诸如“球籍”“指点江山”“只争朝夕”“糖衣炮弹”“朝气蓬勃”“为人民服务”等等。还有些词语,虽非毛泽东原创,却是经他化用、改造、激活后,成为流行语的。诸如“班长”“纸老虎”“牵牛鼻子”“实事求是”“治病救人”“愚公移山”,以及“枪杆子、笔杆子”,“东风、西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等。这些词语,由于被放置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新的语境,做了新的解释,陡然有了新的内涵,新的所指,新的生命力。以“纸老虎”为例,这个说法民间早有,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中也有人使用过,但它能够流行中国乃至世界,甚至成为一个英语词汇,毫无疑问缘自毛泽东 1946 年 8 月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可以说,在现当代中国,创造化用如此众多且影响广泛持久的“魅力词语”的人,无出其右。而且,这不只是与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影响力有关,确实是因为这些词语体现了他要求的语言“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胡松涛的《毛泽东影响中国的 88 个关键词》,功夫下得最深的,是考证毛泽东创造化用的词语的来龙去脉及其新意所在。比如,书中梳理了毛泽东创造“朝气蓬勃”一词的过程。
1938 年 4 月,毛泽东在对抗大学员的演讲中提出,“要有朝气,就是要蓬蓬勃勃向上发展之气”[1],这是“朝气蓬勃”一词的最初形态;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集会上讲,“满堂青年,朝气蓬勃”[2],这是“朝气蓬勃”一词的诞生之景;1957 年 11 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对留学生们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3],这是“朝气蓬勃”流行中国成为时代语汇之始。如此振叶寻根,观澜索源,读来有趣,也算一家之言。
有的考证,则起了还原毛泽东词语创造本意的作用,读后使人恍然大悟。例如,毛泽东创造的“阳谋”一词,蜚声于人们的话语世界,来自人们关于 1957 年反右派运动的记忆,似乎有些沉重的感觉。作者考证,实际上早在作家萧军 1942 年 1 月 1 日的日记中,就记载了毛泽东向萧军阐述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磨擦时,用了“阳谋”一词,原话是:“我向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说了:你们看出些什么吗?共产党并没有阴谋,只有阳谋,我下命令了,如果何应钦不反共,我们不反他,他反我们就反,他停我们就停。”作者还考证出,1949 年 3 月 13 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谈到反对教条主义的整风运动,也用了“阳谋”一词:“整风运动提高了同志们的嗅觉,缩小了教条主义的市场。有人说,这是阴谋,是要取而代之。其实,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也是要取而代之。”[4]
从这两个材料可以体会,毛泽东出奇不意地创造“阳谋”一词,意在针对并反对“阴谋”,强调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无论对党外还是党内,制定政策都应光明正大,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政策。反磨擦的斗争,当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整风运动,不言自明就是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代教条主义的市场,和阴谋都扯不上。1957 年执政党号召大家提意见,目的是通过整风搞掉官僚主义作风,在出现“轮流坐庄”
这类言论后,形势发生变化,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反右,逻辑上是清楚的,由此引出毛泽东在反右运动高潮时说的,“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也算是事后对这场运动缘起是“阳谋”而非“阴谋”的一种解释。当然,反右运动犯严重扩大化错误,的确让人痛心。
毛泽东的语言创造,还包括对典籍或民间词语的化用生奇。除了“实事求是”“愚公移山”“鱼水关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类曾经沉睡的词语,经毛泽东夺胎换骨、旧瓶新酒的发挥起死回生,大放光彩外,还有一些看起来寻常,容易被人们忽略,实则意味深长新意迭见的词语,被毛泽东“拎”了出来,作新的发挥运用。诸如把领导干部比作“勤务员”,把党委书记比作“班长”,把向实践学习比作上“劳动大学”,把思想顽固比作“花岗岩脑袋”,把文武结合比作“枪杆子和笔杆子”,把调查研究比作“解剖麻雀”.这些词语,我们习以为常,以为本来如此,或者“知声不知音,弹弦不弹意”,若考其来历,便知毛泽东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之功所在。
冯友兰曾提出“抽象继承法”,就是说,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应该超脱其具体环境,重在继承其精神。对毛泽东创造和化用且影响广泛持久的词语,有的应该在原意上直接使用,有的在正式文件和庄重场合实际上不再使用,有的则可以是抽象继承,要分别不同情况。这是巡看毛泽东的“语言地图”应该注意的。
词语创新,从来不只是语言上的事情。毛泽东的“语言地图”,是昨天讲得很出彩的“中国故事”.我们今天要讲好中国故事,当然要强调话语权,但话语权不只是说话的权力,还包括说话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牵涉到说话者和受众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话语权实际上是话风文风上的一种责任和能力,即让受众自觉接受并且能够共鸣互动的责任和能力。如果一个社会缺少这样的责任和能力,是讲不好中国故事的,甚至会生出些滑稽的套用,如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名言,不断地被套用成“将爱情进行到底”“将炒股进行到底”“将评奖进行到底”之类。近年来,党中央大力提倡改变话风文风,反对长话、空话、假话,要求讲短话、实话、新话。***一系列重要讲话,率先垂范,“中国梦”“讲规矩”“软骨病”“敢于亮剑”“打铁还需自身硬”“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只有进行式,没有完成式”“不惹事,不怕事”,这些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治国理政词语,不断吹来清新之风。同时也说明,话风文风固然可以抓出来、促出来,但前提是对事物,对时代,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和概括。为此,回头巡看毛泽东的“语言地图”,也就不是多余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