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对普外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法的总结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22 共1657字
论文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于男性、中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一般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这三种主要方式,根据患者疾病种类不同、程度不同、发病位置不同治疗有效率和预后也所有不同,但一般来讲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较理想。由于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中均对麻醉程度有一定要求,所以确定麻醉方式对于治疗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根据我院多年的治疗经验对普外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法做出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101人,女性79人;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52岁,患者平均年龄(67.1±1.1)岁。基本病情:91例冠心病,56例心绞痛,3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59人合并心率失常,42人合并高血压,79人合并高血脂。手术类型:128例择期手术,53例急诊手术。

  1.2麻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普外治疗,前期使用降血压、血脂、扩张血管药物,以及止痛药、抗生素等,控制患者血压值在140/90mmHg左右,以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并做好术中应激反应的处理机制。后行麻醉,82例全身麻醉,66例局部麻醉,9例神经阻滞麻醉,21例胸外膜麻醉患。术中麻醉原则:①最小剂量标准,不可导致脏腑功能损伤,增加术中负担;②达到止痛效果,术中患者不可出现痛感,增加心肺负担;③保证心肌收缩功能;④麻醉中若出现心功降低、心理不齐、激增耗氧量应立即中止治疗;⑤制定须有针对性,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病情确定麻醉方式。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180例患者中全身麻醉患者82例,占45.56%,局部麻醉患者66例,占36.67%,胸外膜麻醉患者21例,占11.67%,神经阻滞麻醉患者9例,占5%,麻醉总有效率为100%。共4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含合并症):16例患者于麻醉后延迟苏醒,22例于手术过后出现心律过快,30例心律不齐,行常规护理和治疗数小时至一天后恢复。

  全部患者均无后遗症,全围术期无因麻醉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中风险,无死亡案例。另外,诊断过程中对麻醉方式选择准确性在90%以上。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不同心血管疾病类型普外行术标准不同,麻醉的使用情况也各有差异,所以完善普外治疗中麻醉术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术中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疾病类型为代表,发病原因为心血管、冠状动脉等发生粥样硬化,管壁变窄,血管内脂类沉淀物增加,导致心脏供血量降低,血压升高,是常见老年病以及高血脂并发症之一。治疗以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溶栓为主,前两者的治疗效果最好,但对术中麻醉要求较高。过度麻醉容易使患者失去脏腑功能,导致术中猝死;而麻醉达不到剂量会使患者在手术期内出现应激反应,增加心脏、肺、胃、肾等负担,造成呼吸暂停、胃应激性穿孔、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导致患者术中猝死。不同的麻醉方式特点不同,总结如下:(1)全身麻醉:优点:术中供养充分。缺点:术后延时苏醒概率高。适用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等非行心脏手术患者,可联合复合麻醉、胸外膜麻醉适用。(2)局部麻醉:优点:延时苏醒发生概率低。缺点,大手术使用效果差,易出现应激反应,可配合肾上腺素适用。(3)神经阻滞麻醉:优点:起效速度快。稳定。缺点:若麻醉不彻底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造成猝死,重症冠心病者不宜使用此种麻醉方法,轻中度患者应于术中配合使用咪达唑仑,术中易发生呼吸抑制症,应密切观察患者呼气情况。(4)胸外膜麻醉:优点:操作便捷,对交感神经的麻醉效果较好,可抑制儿茶酚胺分泌。缺点:术后延时苏醒发生概率较高。一般用于冠心病等非心脏手术患者,联合全麻使用效果最佳。总而言之,行不同方式麻醉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选择正确合理的麻醉方式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预后,但术中应注意麻醉剂使用量,做好应激反应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欣馀.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探讨[J].吉林医学,2011,28(15):628-629.
  [2]王锁柱,陈炜,赵斌江.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降压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1(15):1143-1144.
  [3]盛卓人.提高心血管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水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20(14):195-19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麻醉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