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庄子“无用之用”的美学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11-26 共2989字
摘要

  "无用",在笔者理解来看可定义为是随心随性的一种心境。既无需费心经营,更不必刻意维持。庄子所提倡的"无用之用",即是体现见心见性的审美哲思感悟。用杜甫笔下的一句诗词概括便是"花径不曾缘客扫",与庄子的超然的人生态度观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无用之物"的哲思中确实含有丰厚的美学意蕴,具有强烈的美学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挖掘和品鉴。

  1何谓"无用"

  庄子和惠施都是善于辩论的高手。关于"无用",二人曾有过一次经典辩论。

  惠施对庄子说":你所有的言论都是无用的。"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可以同他谈有用。没有无用之物,有用之物也就失去了依存之所。"很多时候",无用"是相对于"有用"来说的。但许多人并不能明白其中的哲思,仅仅认为是一些虚无看似无用的东西。"无用之用"一语首见于《庄子·人间世》,在庄子看来,这种对人类来说好像"无用"的用,是超乎功利之上的大用,即"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从审美角度来说,是超功利性的审美心理。

  在笔者看来,人生的乐趣往往在于那些世人不在乎的所谓的"无用的"东西,在当今社会这种情形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通常来说家长们总是一味地灌输"有用"的课程科目,并认为给孩子培养审美趣味、审美情操都是"无用之物",是在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殊不知恰恰是这些无用之物,能够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丰富孩子的生命,能够给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奠基。近年来,大学生虐待老人、伤害他人身体的案例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了人文情愫、人文关怀以及大爱精神的情怀。而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不仅仅从身体上,更是要精神层面入手,因此,我们不应当忽视文学艺术等教育类的"无用之物"所具有的完善人格的巨大力量。

  2中西方之"无用"概述

  上面提到庄子"无用之用"的概述,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超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审美在他看来自然而然地归结为"无功利性"审美。即"无用之物"的审美不关乎物质和欲望的追求和满足,而在于达到审美的理想状态,庄子将之称为是"大美"或者"至美"的审美状态。此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中继承了庄子"无用而用"的思想,并拓展形成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价值观。近现代美学思想家王国维借鉴以康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审美超利害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审美功利主义学说。此后,蔡元培、鲁迅和朱光潜等在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各建立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西方美学"审美功利说"要从苏格拉底说起,他主张"美在效用",即"每一件东西对于它的目的服务得很好,就是善的和美的;服务得不好,则是恶的和丑的".柏拉图则认为美是视听觉产生的快感,在论断进行了一番证伪之后,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由此看来,他们的审美价值论断和庄子持相反之道的。而西方真正系统地倡导"审美无利害"的开山者是此后两千多年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夏夫兹博。他首次将"无利害性"作为美学概念加以应用,他倡导关注视力的美的直觉方式。到后来,康德则将"审美的无利害性"充分加以论述使之成为他"美的分析"中关于美的规定性之一。

  (中国现当代的学者也是先受了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性"学说的影响。)
  
  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难看出,其实无为也是一种修为,无为达到一种境界便是"大有可为".在这里,笔者强调的一个无用的人,并非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而是特指那些看似无用的行为中,可以在无形之中附加于人的用金钱物质交换不来的社会附加价值。如陈道明先生于六十岁前夕说的,"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我每天晚上关窗户的时候,都会把头伸出窗外,只要看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就像见到了故人。早上醒来,都会在落地窗前坐一会儿,看钟山日出,每天日出的时间、地点、气象、气势都不相同。累了,就独自凭栏看楼下的车水马龙,看街角的霓虹闪烁,看人行道上各色人等;倦了,就去湖边或者江边看楸树青了又黄,看鸟儿去了又回。然后把这些拍下来,记下来,自己乐呵".这种超然的为人处世态度是我们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一般人认为,有直接而实际效用的事物才是有用的,没有直接实际效用的事物是没有用处的。

  而于庄子看来,这种斤斤计较于事物眼前的功利主义的人是目光短浅的。许多东西的用处并不是用肉眼或者第一时间接触之后能够显现出来的,或许在许多人眼里陈道明先生每日的看鸟看星星都是一些毫无用处的玩意儿,但在陈道明先生的世界里这样的"无用行径"所产生的效果却是一般"有用之物"所达不到的。

  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发表了一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认为麦克斯韦尔和赫兹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

  "虽然麦克斯韦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也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马科尼的发明。"弗来克斯纳认为在一些看上去无用的研究但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没有所谓的无用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可供人们使用的实用性质发明。

  4"无用之物"对审美价值的构建

  正如弗来克斯纳所说的:"智力与精神生活在表面上是一种无用型活动。人们之所以大量从事这种活动,是因为他们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无用之物"种类繁多,像一般人的兴趣爱好,欣赏音乐、诗歌、赏鸟甚至喝下午茶等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无用的东西,你既不可以拿来养家,也不可能拿来物质交换,也不可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在功利性主义者眼里就是一个无用的东西。这是因为人们常常会忽略"无用之物"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人人都追求急功近利的年代,这种短期之内没有"功利性"的兴致会逐渐地被大家忘却甚至是摒弃。但事实是"无用之物"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会培养你的审美情操,提升你的精神层面。这就好比是美育之于教育一般,具有"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比如诗歌,在欣赏诗歌或者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其他的思考,得到一种平静的精神状态。在诗歌里面,建立的是学习别的技能所没有的精神家园。

  在诺贝尔奖致辞中,莫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就是说文学和教育一样,不是"短期功利收益",而是更像马拉松。在追求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锻炼,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再到知行合一的过程,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而"无用之物"对于我们的审美构建具有指导性作用,没有"无用之物"的指引,审美构建就无从谈起。"无用之物"的哲思就是要我们学会品听雨打芭蕉的声韵,观山河缓缓汇集的雄壮,在多彩的万物世界中升华我们的精神家园。

  最后,用弗莱克斯纳的话总结一下---"我们自己不做出任何允诺,但我们珍惜这样的愿望:不懈地追求'无用知识'将证明在将来取得的成果就像过去一样。对于像诗人和音乐家那样已赢得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的权利,并因此可望获得极大成效的学者,这里将是一个乐园。"
  
  参考文献:
  [1]郝艳萍。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评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52-254.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1.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
  [7]陈林,尚党卫。庄子的实用观:无用之用[J].江苏大学学报,2003(1)。
  [8]蒋根梅。无用也是一种教育[N].浙江工人日报,2015-01-08(0000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