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嫘祖被尊称为中华母亲, 不仅她是黄帝轩辕氏的正妃, 还因为她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是养蚕治丝方法和织锦制衣技术的创造者, 并在全国推广, 兴嫁娶, 崇尚礼仪, 协助轩辕黄帝治理天下, 发展经济, 她集中国优秀女子的优点于一身, 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嫘祖身上的中华传统美德更应该发扬光大, 她奉献敬业的精神, 朴实无华勤劳独立的品格, 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更是现代人学习的楷模, 是当今华夏儿女学习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嫘祖; 传统美德; 精神文明; 民族精神;
嫘祖是黄帝轩辕氏的正妃, 中华民族先祖, 一直以来被尊称为中华母亲。她是中华养蚕治丝方法和织锦制衣技术的创造者, 在全国推广栽桑养蚕, 并协助轩辕黄帝治理天下, 发展经济, 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她的形象也成为中华民族推崇的经典形象, 集中国优秀女子的优点于一身, 成为后世中国女性学习和模仿的楷模。
一、嫘祖的外形研究情况
1. 嫘祖相关文献记载少, 嫘祖形象相关着述少
嫘祖生活于公元前2500多年以前, 受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文明程度限制, 留下的关于嫘祖的正式文献记载较少, 现存的关于嫘祖记载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封禅书》、《路史·后纪五》、《集说诠真》等着述, 但一般是简单表述嫘为黄帝元妃, 籍贯, 生育情况等, 讲嫘祖形象的资料主要存在于民间传说。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之妻雷祖, 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 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 人面豕喙, 麟身其股, 豚止。取淖子曰阿女, 生帝颛顼。《史记.封禅书》黄帝娶西陵氏之女, 是为嫘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生轩辕之丘, 娶西陵之女, 嫘祖为黄帝正妃, 生二子, 其后皆有天下。刘恕《通鉴外记》亦日:西陵氏之女嫘祖, 为黄帝元妃, 治丝茧以供衣服, 后世祀为先蚕。据李贤注:《汉日仪》曰: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日菀窳妇人寓氏公主, 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螺祖为先蚕神, 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 奉祀至今。
主要根据民间传说而进行记载的文献主要有:赵蕤撰写的“修葺嫘轩宫碑序”。其文曰:“黄帝元妃嫘祖, 生于本邑嫘祖山, 殁于衡阳道, 尊嘱葬于青龙之首, 碑碣犹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 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 旨定农桑, 法制衣裳。兴嫁娶, 尚礼仪, 架官室, 奠国基, 统一中原, 弼政之功, 殁世不忘, 是以尊为先蚕……忆官史”, 但对于嫘祖的形象容貌进行仔细描述的几乎没有发现。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嫘祖故里民间有很多关于嫘祖的形象的传多数说嫘祖不漂亮, 容貌不出众。
2. 嫘祖形象着述较少的原因
(1) 上古社会物质相对缺乏, 对外貌描写较少, 社会上弘扬的更多的是怎样为人类生存, 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审美的标准在形象上也应该有当时的审美特征, 但不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 所以长时间里对名人的外貌上着力不多, 嫘祖形象在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详细的着述。
(2) 有记载的部分着述比如石刻, 碑文及相关文书等, 由于文献着述保存方法不成熟, 材料不耐腐蚀, 修复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当时有的着述大部分流失。
且古代厚葬风俗没有形成, 陪葬风尚还不成熟, 地下考古及文物发掘中也多数存在缺失。
(3) 嫘祖为人文始祖, 其中存在神化成分, 多为当时普通妇女的优秀典范的缩影, 是美的化身, 而且每个时代对美的界定不一, 在以口述传承的时代里随时间推移逐渐演变, 没有相对稳定的容貌形象流传下来。
(4) 嫘祖的相貌可能不是当时女性审美的主流, 最开始的嫘祖记载者对于其外貌并没有着重描写, 或者有意抹去, 以示对嫘祖的尊重。
3. 绘画创作中对嫘祖形象的研究
嫘祖形象主要存在于民间口述, 远古以画为记载的时代没有发现相关记载。中国现存绘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中国画、农民画、连环画和壁画, 多数是根据民间传说、口述为原型, 加以艺术化创作而成的艺术形象。比较出名的嫘祖画作有山西运城工笔画家杨俊艳笔下的嫘祖。杨俊艳笔下的嫘祖具有传统中国画形象的中国女性的特点——清新脱俗;四川省内主要有绵阳市盐亭县石云龙和她的孙女石小玉编绘, 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画册《中华之母——嫘祖》, 他们书中的嫘祖形象源于民间流传下来的各种嫘祖画像, 具有中国民间农民绘画艺术特点, 人物朴实无华;由中共绵阳市盐亭县委牵头, 请着名画家江碧波绘制的中国画小型宣传画册《轩辕黄帝嫘祖情》, 用八张写意中国画展现了嫘祖人生的几个阶段;由四川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研究会和盐亭县嫘祖文化旅游开发办公室组织, 雷瑞之, 徐仲宣, 梁发章编绘的具有民间艺术情趣的小型旅游画册《嫘祖传奇》, 现存壁画中的嫘祖形象往往以浅浮雕为主, 人物质朴, 概括;油画正式传入中国已经100多年, 创作中已出现佛教道教中的人物形象, 但是在公开媒体平台和刊物上还没有发现油画家们关于嫘祖创作的相关资料和记载。
二、当下对嫘祖形象研究的方向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审美以生殖为美, 所以女性统领社会, 并且以夸张的生殖部位为美;在古代物质匮乏时代, 中国唐朝丰富的物质让世界投来羡慕的目光, 唐朝人因物质丰富的肥胖也成为一种时尚;当今物质丰富, 普通中国老百姓已出现营养过剩, 所以苗条纤细又成为新时期时尚和美的标准……外在美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 但精神上的美却是古往今来优秀贤达的人们不变的追求。综上, 嫘祖的精神内涵研究才应该是当下嫘祖形象研究的重点。
1. 嫘祖身上的中华母亲精神内涵
(1) 胸怀天下, 无私奉献精神
《通览外纪》载:“西陵氏之子嫘祖, 为黄帝元妃, 始教民养蚕, 治蚕丝以供衣服, 后世祀为先蚕。”嫘祖能在采桑果的过程中发现天蚕, 通过蚕结茧吐丝原理首创抽丝织锦之术, 并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云云众生, 在民间推广, 使中华先祖告别"茹毛饮血, 衣其羽毛"原始衣着, 进入文明社会, 这种以改善天下大众生活为己任, 有福同享, 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母亲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
(2) 教育子孙, 淡薄名利
母亲是人降生到世上第一个见到而且接触最多的人, 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很多时候甚至决定了孩子变成怎样的一个人, 因此当下网络流传的经典语言:“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 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史记记载“嫘祖作为黄帝正妃, 生二子, 其后皆有天下”, 以此判断, 嫘祖当是一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嫘祖在上古时候就深知后代培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开创并不断完善养蚕治丝织锦事业的同时也不忘教导自己的子孙, 注重言传身教。她身为黄帝正妃, 并没有锦衣玉食, 养尊处优, 而是身先士卒, 亲力亲为, 心系普通大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 有这样贤达之人的教导, 其子孙中二人成为五帝之一的中华先主圣人。由此可见, 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孙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贤达之人, 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华母亲精神内涵重要的一部分。
(3) 勤于思考, 开拓创新精神
嫘祖不仅聪明过人, 而且善于思考, 从常见的身边小事竟能研究出中间的科学原理, 并能利用其优点应用于生产生活。传说嫘祖在16岁就首创种桑养蚕之法, 抽丝织绢之术。从古至今, 没有哪一个创造发明是纯属偶然, 即使受自然或偶然的外在启发, 但总离不开创造者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嫘祖能从采桑果充饥时发现天蚕, 并带回家饲养, 根据蚕吐丝结茧原理来抽丝织绢, 使中华先祖告别原始衣着, 进入了锦衣绣服的文明社会绝非偶然, 与她留心身边的事物, 并能利用自然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善假于物的能力密切相关。嫘祖勤于思考, 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华母亲聪慧贤达的代名词, 是中华母亲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提倡女权, 发展妇女事业
虽然人类文明开始于母系氏族, 女性曾有很高的地位, 但随着农耕文明的稳定, 男性的优势开始显现, 女性主导权逐渐被替代, 但嫘祖推崇女性发展自己的事业, 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她在成为黄帝正妃后“兴嫁娶”, 禁止部族内部通婚, 保障女性的合理地位和权益, 不仅使女性懂得自尊自爱, 更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发展妇女事业, 使女性自尊自爱, 保障社会安定团结, 为社会进步和文明作出贡献, 成为中华母亲当今内涵的重要体现。
2. 当下的嫘祖形象研究
对于传说中的先祖, 嫘祖身上有着常人难以完全达到的精神品质, 这也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美好人格品质。这些品质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存在人世间最质朴的人格, 能够引领人们走向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于是无论是当政者还是老百姓都希望人们能有这些品质, 便将其有力的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人形象, 其实质还是对于人物群像的集合, 把这些美好集中在一个社会所期望的人身上, 以便于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形成, 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层面的精神导向, 目的就是带领原本迷茫, 混乱的人们建立统一的价值标准与取向, 这是一个时代对于美的认知和体现, 所以在不同时代就有不同解读和创作精神人物的需求, 任何神格人物都是来源于大众而高于大众, 这也是时代所需要的。
当今中国, 女性的地位和权益都得到高度的重视和保障, 女人能顶半边天已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提昌以嫘祖为精神榜样, 弘扬中华母亲精神, 并不是要求现代女性向嫘祖一样成为圣人和全能女人, 而是提昌新时代的每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重要社会家庭地位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养育子女, 构建和谐家庭, 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能积极承担起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 为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郛.山海经注证[D].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05.
[2] 王映维, 彭加卉, 王堂甲.嫘祖故事选集[D].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8.12.
[3] 王堂甲.嫘祖故里地缘文化[D].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12.
[4] 石云龙, 石小玉.中华之母嫘祖[D].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02.
[5]司马迁着, 李翰文编.史记[D].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08.
[6]刘海峰, 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J].天中学刊,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