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

潮汕方言歌谣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3362字
论文摘要

  潮汕方言歌谣是岭南文化中的一朵民间文学奇葩。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价值、民俗价值和史料价值,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教育内涵。在前辈传给下一代的口耳相授中,在朗朗上口的歌谣吟诵中,传递了潮人对自家孩子的某种期待或教育要求,基本上都是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与十八大从公民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吻合。

  1 勤劳敬业:潮语劳动歌谣的共同主题

  敬业,是十八大从公民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对劳动和工作的珍视。潮汕民系历来视勤劳敬业为一种珍贵的精神价值,而且也成为其劳动歌谣的共同主题。

  敬业,首先是对劳动和工作的一种敬畏和负责。“潮汕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为重要”,明清即有“种田如绣花”之说。

  ①潮汕是一块善于耕作之地,潮人对耕作有着强烈的敬畏精神,这在潮汕田园歌谣中说得很直白。譬如“门脚一丘田,枉费我囝种掉工;三四唔下种,五六爱收什乜冬”,②农事不能耽搁,农时一延误,三四月不下种,就会影响收成,五六月就无法收成。依农时而作,违背不得,何尝不是对劳动的一种敬畏?

  敬业,其深层含义还在于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刻苦耐劳、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符合这种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将得以肯定,反之,将被讽刺或鞭挞,潮语劳动歌谣的“绣花曲”,表达的就是这一主题思想。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色彩浓艳、瑰丽多姿,曾经潮汕民间从事刺绣的专业人员超过 10 万人,几首“绣花曲”赞美了擅长潮绣姑娘们的不停“挑绣”,手如飞针,心灵手巧,同时对“手囝尖尖惰挑绣”的贪玩懒惰者给予了讽刺。

  敬业,其最高境界是视劳动和工作为实现个人理想的基本途径。譬如潮汕海滨百姓对大海情有独钟,渔家兄弟唱的是《便是讨海不误人》:③勤捕力捞能荣华,经商买卖目前和;贪花乱酒无有益,千田万地也着垮。

  大海潮汛有黄金,只恐务渔不用心;天下州府行到透,便是讨海不误人。

  歌谣告诫大家不要贪图经商买卖,只要勤劳捕捞、专心“务渔”,就像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样,同样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因为滨海百姓坚信“大海潮汛有黄金”。歌者已把劳动当作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作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

  2 友善和谐:潮语歌谣蕴涵的教育理念

  友善,即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当今社会虽不至于礼崩乐坏,但道德沦丧事件的不时发生还是冲击着人们业已脆弱的神经,因此要求人们善待亲人、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生态环境,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潮语歌谣的生活歌、滑稽歌、儿童歌、哲理歌等等,或直接或侧面,或赞扬或嘲讽,把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善待亲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友善的首要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主,中国是以家为单位的“家有制”经济文化结构,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可能和谐,此所谓“家和万事兴”。

  好媳妇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关键。生活歌中叙说女性生活的歌谣最多,以女性为表现焦点,有反映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的等等。这当中,女人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当“三好”女人:即好儿媳、好嫂子和好妻子,才能成为潮汕百姓心中的好媳妇。譬如《竹笋囝》一歌唱到:“长荚豆,脚尖尖,做人新妇嘴学甜;夜昏晏夗早早起,头毛梳光无人嫌。”

  ④旧时潮汕女子出嫁前夕,父母要向她传授如何当好媳妇的经验,这首歌谣是家长教育将出嫁的女儿:到了夫家嘴巴要甜,尊敬长辈;要勤劳,早起晚睡;还要注意自己外表形象。已婚女人不但要当好儿媳,还要当好嫂子,《教姑十二月歌》、《正月劝姑织青麻》等十二月歌,铺写了嫂嫂如何教育小姑子耕织劳作、做家务活儿,还要善待公公婆婆、丈夫和家中的婢女。这些其实都是潮汕妇女传统美德的传承。潮汕好媳妇还必须是好妻子,勤俭持家、辅助丈夫成就事业,如《拖呀拖》一歌唱道:“东陇姿娘会打扮,打扮郎君去做官。”

  ⑤歌谣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潮汕主妇善于辅助丈夫成就事业的美德。长期浸育于这种观念与文化氛围中的潮汕女人,多会是贤妻良母。所以民间俗语说:“好新妇好三代!”这“三代”指的就是公公、婆婆,丈夫、姑姑,孩子三代人。其实,何止三代人,好的家风多半是靠好媳妇上孝顺中贤惠下慈爱带出来的。这也许也就是“潮汕姿娘”(女人)有良好口碑、已经成为潮汕的一张金名片的原因之一。

  善待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友善的重要内容。

  友善,是良好社会氛围的要求,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善待他人,以互帮互助为基础。譬如:“相揽肩,掇龙眼;掇有相共食,掇无勿相看。”

  ⑥这首小朋友边玩边唱的童谣,充满着童趣,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的纯真友谊,蕴涵了互帮互助的教育意味。善待他人,以言语友善为前提。潮语哲理歌:“死蜂活刺,死人活耳;散呾孬话,听着知知。”

  ⑦运用比喻手法,告诫世人不要搬弄是非,说别人坏话。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者,往往是潮语歌谣中讽刺批判的对象,如滑稽歌《虱母爱嫁虼蚤翁》:“虱母爱嫁虼蚤翁,猪虱狗虱做媒人;木虱听着去破说,破说虱母唔是人。虱母听着冲冲潮,就骂木虱老花娘!人家嫁翁关你歹,破人姻缘天火烧。”

  ⑧这首具有童谣特点的讽刺歌运用了拟人手法。“虱母”形象刻画得很成功:既有神态描写,“虱母听着冲冲潮”,用“冲冲潮”(怒气冲冲的样子)这一写人的方言词,绘“行”绘色地将虱母得知木虱破说姻缘之后那种又气又急的第一反应刻画出来;“就骂木虱老花娘!人家嫁翁关你歹,破人姻缘天火烧”是语言描写,虱母的话语很有特色,“老花娘”指不正经女人。木虱所干之坏事,在虱母眼中坏到哪个程度呢?

  是“天火烧”,天理不容的坏事,当然很严重了。虱母神态和话语中,饱含着强烈的不满情绪,非常传神。歌谣寓批判于描写之中,讽刺了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人。

  善待他人,以行为友善为要求。譬如童谣:“麻雀相打跋落坑,奴囝相打大人骂;大人相打老人呾,老人相打雷公敲。”

  ⑨“相打”即打架,从兴句的动物讲到人,从常见的小孩打架到少见的大人打架,从大人打架到极为罕见的老人打架,情况一层比一层罕见,事态一种比一种严重,句句相顶,层层推进,语气贯通,浑然一体,叮嘱孩子们千万不能与别人打架,否则也是天理不容。

  善待自然,构建和谐的生态关系,这是友善的另一要求。

  中华民族向来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训。2000 多年前,老子就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按照自然法则活动。《庄子·山水》有“天与人一也”之说,《庄子·齐物论》也说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然而在片面追逐GDP增长的今天,有些人把祖宗的遗训抛到九霄云外,对自然越来越不友善,在不和谐的生态关系中,也开始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而在潮语歌谣中,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道理蕴涵在富有童真的小童谣中,使孩子们受到求善求真的熏陶,这是潮语童谣的魅力。譬如这首一直为潮汕孩子们所吟唱的《天乌乌》,⑩童谣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一个孩子们很开心的童话世界,在这里,孩子们与动物是可以对话的,可以商量的,可以讲理的。孩子说:“鸭哙鸭!人爱刣你做呢呾”,连续 6 章,只是更换个称谓,不断重叠。语助词“哙”连在称谓语之后,使语气更为和缓亲切,在孩子们眼里,人和动物本来就是朋友,所以他们用了这句朋友间才用的呼告语。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鸭子,要刣(刣:宰)它也得有个理由,得问问朋友“做呢呾”,即怎么说。孩子就是这么较真,这是一种难得的童真,为大人世界所缺少的童真!正是这种童真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童话世界。鸭子、牛、马、羊、狗、猪都是对于人类有贡献的动物,刣不得。通过孩子与动物的对话,讲述着一个爱护有益动物的童话故事。面对任人宰割的家禽家畜,人是高高在上、有生杀大权的高等动物,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滥用权力,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相处的环境。这样的道理对于今天的大人来说,也是值得反思的!

  总之,潮汕方言歌谣,是潮人的智慧结晶,具有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本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某些方面。保护和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其文化内涵,审视其教育功能,意义深远。

  注释
  
  ① 叶春生,林伦伦.潮汕民俗大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5.
  ② 林朝虹,林伦伦.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196.
  ③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198.
  ④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117.
  ⑤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150.
  ⑥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354.
  ⑦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416.
  ⑧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271.
  ⑨ 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33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