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

云南谚语中儒家经济思想和伦理观的体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8 共3408字

  儒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代表,儒家经济伦理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其理论中许多具有普世性的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云南谚语里有很多前人经商心得的总结,集中体现了儒家的经济思想和伦理观念,主要包括:以义取利、诚信为本、勤劳、节俭.

  一、以义取利

  儒家自创始人孔子开始,便形成了义利问题的基本观点.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孔子认为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也肯定了喜欢利益讨厌损害是和饥饿了想吃饭,寒冷了想取暖,疲劳了想休息一样都是人的本能.既是人的本能,那人对富贵利益的追求就是合理的正当的.谚语云:“农家忙碌为粮食,商人奔波为金银”、“人世争温饱,买卖争分毫”,肯定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经商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致富是商人的目标.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财富,但强调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即要落到“义”和“道”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说的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要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也要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孔子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也涉及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还是按自己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再大的利益,不合于义,宁守清贫也不去享受.谚语云:“水有河道,财有正道”、“经商赚钱走正道,不义横财不能要”、“秤上分明见心地,财上分明看志气”,这里的“道”、“义”、“志气”都指的是商业道德,提倡商人就算是“爱财”,也要“取之有道”,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

  长久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商人就是见利忘义的代表,俗语说“无商不奸”.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商人置基本的道德准则于不顾,一 心寻求发 财致富的 捷径,在利益驱使下做出投机倒把,损 人利己的事情.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托·约 宁的一段 话: “一旦有 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 就保证 到处被使 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 ”为了求利不择手段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的严重冲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义”与“利”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道德问题.其实,见利忘义的人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抛弃原则、道德虽可谋利一时,但从长远来看实则因小失大,将损失更大的利益.就如谚语所警示的那样:“投机倒把,一回假,二回垮”、“做黑买卖吃不了一辈子”. 《荀子·荣辱篇》里谈到荣誉与耻辱的根本区别:“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以道义为先而后才言利就是荣誉,以求利为先而后才讲道义就是耻辱.得到荣誉的人常通达,干耻辱之事的人常困窘.这告诫商人们,要能在财利场中保持清醒,抵制住各种诱惑,保有自我克制能力,坚守道德的底线,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

  二、诚信为本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道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地的根本规律法则.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 ”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像车没有轮子一样将寸步难行,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

  先哲荀子说:“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肯定了诚信在商业兴旺、国家繁荣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作为商业道德尤为珍贵.谚语云:“生意人讲信誉,栽花人讲节志”、“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在先”、“诚招天下客,财从信中来”,说的都是诚信的重要.经商之人无论生意大小都应该将信誉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有长线发展打算的人.因为,信誉得来绝非一朝一夕,得靠一点一滴慢慢累积,一旦建立则能成为商家宝贵的无形财产、金字招牌,直接关系到自身在行业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而违背道德,失信于消费者的人,不但赚不到钱,使个人名声受损,甚至会招致灾祸.

  在经济交往中诚信体现为经商者要诚实,不讲假话,童叟无欺,不弄虚作假,不做短斤少两、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哄抬物价的事情. “公平交易有口皆碑,亏心买卖信口瞎吹”、“自古买卖有规矩,交情为重价合理”、“秤平斗满,顾客心暖”.交易中明码标价,称平尺准,是诚信的体现,而那些破坏电子称等计量器具,“短斤少两”欺诈消费者、坑蒙拐骗的行为则是对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的违背. “生意经,一字真”、“经营要诚,货物要真”、“山货不掺假,心眼不掺杂”,在交易中故意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都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近年来,市场上假烟、假酒、假药、假化肥、假名牌等泛滥,毒奶粉、染色馒头、注水肉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勤劳生财

  韩愈在《进学解》中告诫世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在勤奋中精通,在嬉笑玩耍中荒废.其实不仅仅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或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都需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好逸恶劳的人终是成不了事的.谚语云:“生意有经一字真,兴业有经一字勤”、“若要富,买卖公平多主顾;若要富,手脚不停做活路”,于生意人而言,勤劳是创业、守业必备的条件,是致富生财的正道. “勤堵坝塘为灌溉,勤走地方为经商”,很多经商之人长年背井离乡、走南闯北,辛苦异常,却始终坚信要创业就得不辞劳苦,奋志经营,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明白要做成生意就得多跑动,不跑不活,多看多了解,才能获取市场信息,找准商机,获得利润. “店铺开得早,赚个金元宝”、 “店铺关得晚,银钱顺手拣”,勤快的人为了有所收获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辛劳,起早贪黑,踏踏实实;而 慵懒的人惯于在想象中发财,懒散拖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

  外行人通 常 看 到 的 是 做 生 意 能 赚钱,但却不能真正了解赚钱的不易.生意场的波涛汹涌、明争暗斗、起起落落毫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谚语“生意八只脚,神仙摸不着”、 “十年读出个举人,十年学不出个生意人”,道出的就是生意场的诡谲和谋生的艰辛.生意人要想站稳脚跟并有一 番作为不 仅要劳力更要劳心,手脚勤快,脑袋也要勤勉.谚语: “买卖不思不想,就像小孩 玩雀蛋”、 “生意不盈教人悟,教而不悟穷上穷”、 “深钻细研生意经,货物畅销利自生”,包含着以智求财的道理,只有多看多想多分析多动脑的人,才能在商场中知进知退,才会成功.

  四、崇尚节俭

  崇尚节俭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共识,尤其是儒家的崇俭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论语》里提倡“节用而爱人”,“礼,与其奢也,宁俭”. 《荀子》里也有较为详尽而深刻的阐述: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 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 ”吃东西希望有美味佳肴;穿衣服希望有华美的绸缎;出行希望有车马;还希望有多余的财产积蓄,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然而还一年到头都不知道满足,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们畜养了鸡狗猪牛羊,但是吃饭时却不敢有酒肉;钱财有余,又有粮仓地窖,但是穿衣却不敢穿绸缎;节约的人拥有一箱箱的积蓄,但是出行却不敢用车马.

  这并不是不想拥有这些,是因为人们考虑长远、顾及以后怕没有什么东西来继续维持生活而节约用度、控制欲望、收聚财物、贮藏粮食.儒家主张节俭并不是要人们压制欲望都 过苦行 僧式的生活,而是希望人们不过度不奢侈能居安思危多为将来打算.谚语“只勤快,不节省,漏桶聚水枉用心”、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强调发财不易,赚钱艰难,注意节俭才能积蓄更多的财富,否则纵有金山银山也会挥霍一空. “贫穷也会兴,富有也会衰”,商业的兴衰转化对商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对此,商 人要有清醒的认识,能做到穷困时不气馁、发奋图强,富有时不骄纵、克勤克俭.

  参考文献:

  [1]方国根,罗本琦.略论儒家经济伦理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8(05)。
  [2]陈戍国.四书五经校 注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6.
  [3]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注译.荀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民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