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数学论文 > 数学建模论文 >

数学建模教学中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4 共4484字

  5具体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实验课程同时开设,在课程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背景的阐述

  让学生了解问题背景,才能知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才能做出贴近实际的假设,而这恰恰是建立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前提.再者,问题背景越是清晰,越能够体现问题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2)注重模型建立与求解过程中的数学语言的使用

  在做好实际问题的简化后,使用精炼的数学符号表示现实含义是数学语言使用的彰显.基于必要的背景知识,建立符合现实的数学模型,通过多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修正,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条件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在模型的求解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模型的分析与推广方面,做到严谨规范.对学生在利用建模解决问题时使用符号语言的不准确、不规范、不简洁等方面及时纠正.

  3)注重经典算法的数学软件的实现和改进

  由于实际问题的特殊性导致数学模型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既要熟练掌握一般数学软件和算法的实现,又要善于改进和总结,使得现有的算法和程序能够通过修正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才有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其孝.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人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J].工程数学学报,2003,(8):1-11.
  [2]颜荣芳,张贵仓,李永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建模创新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4]姜启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5):613-617.
  [5]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建模[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周家全,陈功平.论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数学素质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2002,(4):79-80.
  [7]付桐林.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导刊,2010,(08):89-9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数学建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