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

考察黎语的现实生态环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5 共6996字
论文摘要

  著名语言学家王均认为: “黎语是我国南疆海南岛上黎族使用的语言。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因素,特别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它在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的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问题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路径。语言生态学视域下的黎语生态环境研究,即: 研究海南省不同地区黎语的不同现状,分析黎族人的语言态度、黎语和其他语言接触的内在规律,考察黎语的现实生态环境,进而总结建构良好的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的理论和经验,指导人们在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更有效更合理地从事语用实践活动,直接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一

  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在我国刚刚起步。语言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研究语言的生存、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显示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美国语言学家萨利科科·S. 穆夫温(Salikoko S. Muf-wene) 所著《语言演化生态学》(The Ecology ofLanguage Evolution) 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克里奥尔语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克里奥尔语的创始人原则”,指出语言演化和生态有内在联系,认为研究语言“不光要关注一种语言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种环境(其外在生态[external ecology]) ———如接触环境以及不同的使用者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同时还要关注语言系统在变化前及(或) 变化中各个语言单位和规则相互共存现象背后的本质(其内在生态[internal ecology]) 。……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在决定一种语言的演化轨迹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根据《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 一书的研究,现阶段我国的语言有 129 种,分属汉藏、印欧、阿尔泰、南岛、南亚五个语系,语言类型上也有分析型、黏着型和屈折型之分,从语言生态的角度看,这些语言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也不一样,尤其是在语言接触频繁的今天,语言转用、语言兼用、语言衰弱、语言濒危、多语共存、语言活力发生改变等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黎语内部有五大方言,语言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我们认为,黎语的生存、保护、传承和发展,依赖于其较好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因而,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黎语,可以丰富我国的语言理论,探求一条符合我国语言国情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实际的可行之路。

  黎语是我国海南省黎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过去,由于地理和人文等因素决定了它是一种与外界接触较少的语言。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黎语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严学宭等都写过研究黎语的论文,以欧阳觉亚、郑贻青为代表的民族语言学家对黎语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出版了《黎语简志》、《黎族语言调查研究》、《黎汉词典》、《黎语》等著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黎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建省,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蓬勃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黎语和其他语言(尤其是汉语普通话) 的接触日益频繁,黎语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岛内不同地域的黎语及其方言土语也因为语言接触程度的不同而在发展演变上具有不平衡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制定黎语的发展规划和语言生态对策意义重大。

  从黎语内部的方言划分上看,过去一直将黎语分为五大方言,近几年,我们先后对黎语及其方言做过 6 次调查,在调查中,包括调查对象、黎语学者和海南省民委干部都认为黎语的方言可能与传统的划分情况不同,然而究竟分多少方言? 各方言内部又有多少次方言(土语) ? 黎语谱系情况如何? 等等,意见不一。通过深入调研厘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研究黎语,提升黎语的语言活力,推进黎语的发展,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将一种语言与其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重点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下语用主体的语用实况,强调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对语言发展的正面效用以及语用主体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现阶段,海南不同地域的黎语及其方言的发展、演变不平衡,人们的语言态度等的不同也影响黎语的生存和发展,如语言兼用和语言转换等十分普遍,需要用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弄清黎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在黎语发展、演变中的作用。在语言调查方法上,我们除了采用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汉语方言调查的一般方法之外,更强调运用“融入式田野语言调查方法(immersion field work) ”,更深入、细致地调查黎语及其方言土语,尤其注重语用主体的语言态度等语言情感因素的考察和语言内在生态和外在生态的考察。融入式田野调查方法对于调查各种语言和方言,弄清它们的真实面目具有研究方法意义。

  二

  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黎语的人口有 70 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省。根据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言调查,黎语分侾(哈) 、杞、润、美孚、加茂 5 个方言,国家于 1957年为黎族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目前,研究黎语的主要著作有: 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0) 、《黎语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郑贻青、欧阳觉亚《黎汉词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文明英、文京《黎语长篇话语材料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苑中树《黎语语法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 等。这些成果主要是研究黎语语音、词汇、语法等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王力先生和钱逊先生发表了论文《海南岛白沙黎语初探》(《岭南学报》11卷 2 期,1952) ,严学宭先生发表了《黎语构词规律和创立新词术语的原则》(中南民族学院第一届科学讨论会论文) 、《关于黎语方言和创制黎文的意见》(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举行的黎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的论文) 、《黎文创制的经过》(《南方日报》1957. 3. 22) 。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黎语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欧阳觉亚、郑贻青《从词汇上看台湾原住民族语言与黎语的关系》(《寻根》2004 年第 2 期) 、郑贻青《浅析黎语中的汉语借词及黎汉相同词》(《民族语文论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符镇南《试谈“徕人”和黎人是同一族源》(《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第 1 辑,1985 年 10月) ,符镇南《黎语的方言岛》(《民族语文》1990.4) ,高泽强《黎族族源族称探讨综述》(《琼州学院学报》2008 年第 1 期) ,黄鈜《从黎语词汇看黎族社会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 5) ,高泽强《黎语的历史与未来走势》(《广西民族研究》2008 年第 3 期) ,符宝玉《论黎语的传承与保护》(《前沿》2010 年第 5 期) ,高泽强《黎语地名初探》(《琼州大学学报》,2001 年第 3 期) ,李枚珍、王琳《海南黎语使用现状与对策》(《海南大学学报》2010 年第 4 期) ,刘援朝《黎语方言的语音交替现象》(语言科学》2006 年第 5 期) 刘援朝《黎语方言声调的对应问题》(《语言科学》2004 年第 4 期) 等。这些成果除了对黎语中的汉语借词、黎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等做一般性研究之外,还对黎语方言、黎语使用现状、黎语保护传承等进行了探讨。

  欧阳觉亚先生和郑贻青先生长期致力于黎语的研究,他们深入黎族地区调查黎语及其方言土语,撰写了一系列黎语研究论著,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们认为海南“除琼中东部靠近万宁和琼海两个县的部分地区和白沙县西北部靠近澹县的部分地区有少数黎人使用汉语外,其余各地的黎族居民都用黎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

  居住在保亭、崖县、琼中、陵水等县的黎族兼通汉语的较多,其他地区懂汉语的较少。”

  他们详细地分析了黎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指出黎语有五个方言,哈方言使用的人口最多(他们主要是以哈方言中乐东县的保定话为代表调查黎语的) ,他们简要比较了黎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及差异。郑贻青(2007) 分析了黎语的发展态势,指出: “21 世纪以后,随着海南的进一步开放,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黎族操普通话的人数越来越多,黎族地区正朝着双语制的趋势发展。”“方言间人们可以用黎语交际,也可以用海南话交际。”

  近年来,学界提出“用语言生态学的方法研究黎语的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如张群、钟宇的《黎语哈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6 期) 、王薇、李庆福的《黎语语言生态现状调查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1 期) 是这方面的论文。相对而言,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黎语的成果不多。

  我们提出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黎族语言的生态状况和黎语的生存、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其基本研究目标是: 通过对调查点黎语记音整理,研究黎族语言各方言的内部关系,不同次方言之间的区别。将调研成果和《黎汉词典》做对比研究,探讨黎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将调查的语言资料与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壮傣语支及苗瑶语族的苗语支、瑶语支等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黎语词汇、语音、语法上的特点及其内部差异。分析黎语使用现状,调查黎族人的语言态度,了解语言接触中的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及其特点等,提出保护黎语、传承黎语、发展黎族文化的对策。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黎族语言的生态环境,提出黎语生态保护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探讨黎语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经济社会对黎语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黎语生态环境:

  (一) 研究现阶段黎语的基本特点,特别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黎语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情况,分析黎语的使用现状,黎族同胞使用黎语的语言态度,黎语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对黎语的变化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展望和预测黎语的发展趋势,提出黎语的语言生态对策。

  1、研究黎语生态系统

  从黎语的外在生态(external ecology) 和内在生态(internal ecology) 两个方面研究黎语生态系统。外在生态主要包括黎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外在因素对黎语的影响,尤其注意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因素对黎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内在生态主要分析黎语内部的方言分布和不同方言的生态特点,从黎语内部谱系上探讨黎语及其不同方言(次方言) 的谱系关系,对黎语及其方言(次方言) 的划分做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根据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简志》,黎语内部谱系如下(语言、方言、次方言) :

  【图】

  黎语内部的谱系究竟怎样? 改革开放以来黎语谱系的发展演变情况如何? 都值得研究。

  2、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黎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带来的语言变化

  黎语是海南黎族人民的母语,过去因社会经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黎语与其他语言的接触较少。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黎语与其他语言的接触日趋频繁,语言接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黎语不同方言与汉语普通话、海南话甚至外语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接触,如深层接触、表层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主动接触、被动接触、个体接触、群体接触等等。由于语言接触频繁,黎语变化巨大,黎族地区语言兼用、语言转用、语言混合等已成为常见现象,这是研究黎语生态环境必须关注的问题。

  3、论述黎语的使用现状,分析语言生态与黎语运用的关系

  首先考察黎族地区语言交流方式的变化情况,即考察从过去的单一使用黎语的方式向双语(使用黎语和汉语普通话或汉语方言海南话等)的转化和由黎语转用汉语普通话或汉语方言海南话的情况。其次,考察黎族同胞的语言态度,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黎族同胞黎语运用的基本情况。再次,考察黎族同胞黎语运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分析现阶段黎族同胞的黎语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确认黎语的语言活力等级。

  4、研究现阶段黎语生态环境与制定黎语发展规划等问题

  通过分析现阶段黎语的基本特征,提出在黎族地区如何推广双语教育、如何保护、传承黎语及其文化、如何进一步构建黎语和汉语普通话等语言的语言和谐关系,从而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黎语的生态对策等提供参考意见等问题。

  (二) 以黎语五大基本方言中的若干语言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黎语各方言的内在生态特点和外在生态特点,从罗活、哈应、抱显、通什、堑对、保城、白沙、元门以及加茂方言、美孚方言等方言(或次方言) 当中选取约 30 个村镇为语言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特别注意偏远山村的黎语方言调查,进一步掌握鲜活的语言材料,分析不同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生态特征,确定不同方言土语的语言活力等级,对黎语方言土语的生存、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不同语言点黎语使用现状及其原因,具体考察不同语言点黎语作为黎族同胞交际工具的使用情况,考察不同语言点黎语稳定使用(或不稳定使用) 的条件和因素。

  2、研究不同语言点的语言接触问题,考察不同语言点黎语受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海南话(或其他语言) 影响而形成的变化,如黎语方言中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借词、语音变化和语法变化等等。

  3、考察不同语言点是否形成了语言兼用或语言转用、是否形成双语制,探讨形成双语制的成因。

  4、考察不同语言点的语言活力,分析不同语言点黎族部分青少年母语能力减退及其原因,分析语言态度等对语言能力的影响,提出在不同语言点进行语言规划、开展双语教育等的具体对策。

  5、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保护、传承黎语方言对保持黎语多样性的意义。考察不同语言点黎语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并提出相应的语言生态对策,预测黎语不同方言今后的发展演变趋势。

  (三) 黎语五大方言分布地域不同,生态环境不同,使用人数不同。黎语方言中,哈方言43 万余人,杞方言 17 万 9 千余人,本地方言 4万4 千余人,加茂方言5 万2 千余人,美孚方言3万余人) 、与汉语及其他语言接触程度不同,因而五大方言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查 30 个方言点,分析比较不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如语音上,各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不同。声母数目,哈方言中的保定话有 32 个,杞方言中的堑对话只有 21 个; 韵母数目,加茂方言有 145 个,而最少的有 82 个;声调多的是 6 个,少是只有 3 个。这说明黎语内部各方言语音差别很大,值得深入探究。词汇上,有的方言与其他语言接触多,借词多,借词类型多样,有的方言与其他语言接触少,借词少,借词类型单一。语法上的差异相当小一些,但因受汉语等语言的影响,也有共时和历时上的变化,值得研究。

  2、根据斯瓦迪士(Swadesh,M) 的核心词词表,选取黎语不同方言中 200 个核心词进行语音和词汇上的比较分析,弄清黎语各方言的不同特点及与其他语言的接触情况,认清黎语不同方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3、比较不同方言的不同生态特点,构建黎语方言生态比较的基本模式。从语言生态上看,黎语内部各方言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的,如有的地方(如陵水县东南部一些地区) 的黎族同胞已经转用汉语方言海南话,有的地方则是语言兼用,如保亭、三亚、琼中等兼用汉语海南话,他们可以用黎语交际,也可以用汉语海南话交际。语言转用和语言兼用是黎语方言生态的一大特点,近些年来,黎族操汉语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双语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如何正确对待语言转用、做好语言兼用、完善双语制等语言生态对策。

  4、研究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阶层等因素对黎语方言使用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传承黎语方言等问题。考察黎语不同方言的语言活力等级,尤其关注使用人数少、使用范围小、交际功能弱的黎语方言(次方言) ,提出保护这些方言(次方言) 的意见和建议,如进行双语(黎语及其方言和汉语普通话) 教学、制定黎语方言保护措施和发展规划等。

  四

  我们主要采用融入式田野语言调查方法和文献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以当地黎族人纯正的黎语发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黎语及其不同方言土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比较,同时对黎语与壮侗语诸语支及其他相关语言进行比较。其次运用系统方法研究黎语及其方言,从整体上探讨黎语言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同时,宏观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的研究方法、共时的研究方法和历时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等等,都适用于黎语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之,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黎语生态环境,就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拓创新:

  1、详细划分黎语方言土语,确保选点涵盖准确而全面,拓展黎语研究的学术空间,进一步对黎语内部各方言做对比研究,揭示黎语内部各方言的差异及其规律。

  2、全面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黎语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新动向,提出语言跟踪调查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深化对黎语各方言的具体研究。

  3、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分析现阶段黎语的使用情况,尤其是研究黎族人民在语言接触中的语言态度、语言兼用、语言转用问题,旨在保护黎语及其所承载的黎族文化,为传承黎族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4、通过对黎族语言的生态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少数民族语言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均.《黎语调查研究》评介[J]. 民族语文,1985,(3) .
  [2][美]萨利科科·S. 穆夫温. 语言演化生态学[M]. 郭嘉,胡蓉,阿错,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3]欧阳觉亚,郑贻青. 黎语[A]. 王均等. 壮侗语族语言简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1984.687.
  [4]孙宏开,胡增益,黄行. 中国的语言[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1338.
  [5]冯爱琴.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7 -19: 06.
  [6]冯广艺. 语言生态学引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 1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少数民族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