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

蒙古包祝赞词与文学中的传统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2199字

  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蒙古包在北方草原数千年以来之所以传承不衰,直到今天还有传统的牧民一直在居住使用,在于它适合生产环境方面的要求:方便搬迁,圆形可抵御草原上的大风,修葺方便。并且蒙古包选择在水草丰美又使牲畜挡风避雨之处搭盖。选定良辰吉日,新包盖成之后,新灶升火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新包喝茶,举行宴会。来客呈上礼品之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一位年老的祝颂人手捧洁白的哈达和一碗鲜奶,开始高声吟诵蒙古包祝词。

  由于这一习俗在草原广为传承,所以《蒙古包祝词》内容非常丰富。祝颂人根据主人和蒙古包的具体情况,即兴创作、随意发挥。经过长久地发展,日积月累,祝词大体形成了两种模式,即简括式和展开式。简括式的蒙古包祝词一般比较简短,只对蒙古包主要构件进行赞美,篇幅大概十行左右,如祝你美好太平!

  祝你幸福安宁!圆圆套瑙像金轮,环盖乌尼活似银伞撑。周围哈那似吉祥结,包门犹如双鱼漾波纹。圆圆毡顶赛绸缎……这里体现出蒙古族对于圆形审美的偏好和祥云图案的最早雏形。

  另外一种展开式的祝词,是由祝颂人隆重推出的作品,祝颂人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想像和才华,滔滔不绝、淋漓尽致,这类作品一般从数十行到二三百行不等。这种展开式的祝词一般说来有固定的开篇,从蒙古包外景说起然后步入包内对各个结构部件进行吟诵,接着是家具、用品,可多可少,但铁锅、桌子、被褥、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一定要包括在吟祝之内。展开式的蒙古包祝词与简短的蒙古包祝词不同,它不只是点到为止,而是纵横驰骋想像力,把蒙古包结构部件的作用、价值以及来源、如何制成等等加以生动地描绘,用祝颂人丰富的想像力编摹成故事和情节,展示给听众。

  所以蒙古包祝赞词,不仅是祝福吉祥,更是赞美劳动的赞歌,听众听后,倍感生活是美好的,愉快、振奋之感,油然而生。例如:祝您健康平安!在那黄河汇聚地道,在那葱郁阴山怀抱,在那仁慈圣主跟前,搭起吉祥洁白毡包。由薛禅篾尔干、发端,赛音乌哈腾倡导,能工巧匠设计制造,这座牢不可破,雪白美丽的毡包,建在高地的阳弯,故有兴旺的征兆。造在大山的怀抱,故有发财的征兆。雪白耐久的毡包,透着灵光万道。

  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载体,是蒙古民族的摇篮。蒙古包的发展历史,就是草原文化和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解剖蒙古包的历史、风俗、祝赞词,就可以解读蒙古文化的许多奥秘。一个在蒙古包里长大的人,跟在火柴盒式的楼房里长大的人,或者隔壁高打墙的农民相比,他的精神、观念和文化心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蒙古包大多数没有院门,他们的门户向一切敞开。汉民族把自己的住宅叫做家园,因为家后面总跟着个园;蒙古族的习惯说法是家车,因为家后面的确跟着一溜车。车一走,家就连根端了。居则毡为庐,行则车为家。蒙古族没有那么多坛坛罐罐,有些值钱的东西,男人装饰在坐骑身上,女人装饰在自己头上,所以没有安土重迁的观念。

  长期以来住蒙古包和游牧生活的结果,使蒙古民族养成了生活简单、行动敏捷、富于开拓精神、敢于闯荡天下的性格。由于游牧和长期骑马,蒙古民族的体质、耐力、抗寒耐饥的程度,都是其它民族望尘莫及的。几天几夜不下马背的事情是经常有的,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厉害的。由于家车的特点,行军作战时候,他们的家属和牲畜都跟在后面,没有后退余地,打起仗起来只能胜不能败。

  就连恩格斯都称赞过蒙古的骑兵优于欧洲的战车。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社会本能,是现代人类发展到高智能阶段的一个表现。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传,延绵不断,在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积淀和种族记忆当中表现得十分精微,这时的稳定性十分突出和明显。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英雄崇拜文化。蒙古族受其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环境影响,陶冶了独特的民族性格,朴实、勇敢、刚毅、豁达。独特的民族性格,造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他们喜爱雄浑的气势、广阔的草原、理想的英雄形象。纵观蒙古族早期的史诗和叙事诗,无一不体现着这样的审美观念和情趣。

  到了近代以后,由于整体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审美心里趣味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和转化,但蒙古族文化的英雄崇拜、骏马形象始终是贯穿于不同时期的蒙古族文学作品中的。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曾经有过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阶段。在蒙古族的现实意识中,图腾与祖先崇拜意识比较淡薄了,只是在日常意识层次上以风俗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英雄崇拜无论是在现实意识还是在审美意识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并且在审美意识中把这种对英雄的崇拜心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蒙古族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比如英雄史诗中的江格尔、洪古尔;还有在蒙古族传记文学、历史文学中所塑造的成吉思汗、噶哒梅林、僧格林沁等。“你可以消灭他,却永远也打不败他。”

  除此之外,骏马形象是蒙古族英雄崇拜的审美文化之一。

  马在蒙古族人民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蒙古人的祖先狩猎、放牧、生产、生活、战斗,都离不开马。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马的一切特征都符合蒙古人的审美情趣,在蒙古族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马被描绘成英雄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被描写成拟人化的艺术审美形象。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因而也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传统和艺术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奠基于原始意识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转化为深层心理结构,从而转化为审美心里结构。每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都会完完全全地表现在他们的审美活动中。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少数民族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