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老年糖尿病治疗中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运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作者:卓儒红,姚红艳
发布于:2017-03-15 共3627字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引发的并发症更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及延缓慢性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降低风险[1],但现实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很难得到良好的控制[2],血糖时常还会发生异常的漂移。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虽能准确地检测血糖值,但只能反映每天的几个时间点,不能完整呈现血糖的全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 统(real time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RGMS)[3]弥补了传统监测血糖值的不足,可以实时全天候监测血糖的变化,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呈现血糖变化规律,提供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依据,特别是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和高血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因低血糖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不可逆损伤。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分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老年病房内分泌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住院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RGMS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实验组),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 龄61-82岁,平均年龄(72.0±10.5)岁,病程12-35年,平均(19.5±8.7)年,连续佩戴72h.同时另选取60例(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4±9.8)岁,病程11-32年,平均(18.6±9.5)年,不愿佩戴RGMS者,行指端末梢血测定血糖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 1995年 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排 除 严 重心、肺、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以及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血糖监测实验组,采用浙江湖州美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RGMS-1,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反映血糖水平,每5 min储存一个平均值。研究对象均在置入监测探头72h后拔出,同期进行常规4时段(早餐前6∶00,午餐前11∶00,晚餐前17∶00,睡前22∶00)末梢血糖作为参比血糖来进行血糖仪的校正,同时填写动态血糖监测活动事件记录单,记录饮食、运动、用药等。监测期间运动、饮食和药物治疗不变。为统计方便,从0∶00点开始,将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间段,统计RGMS显示的低血糖(血糖≤3.9 mmol/L,低血糖两次间隔时间超过30min)分布率,低血糖的分布率=某时段 低 血 糖 持 续 时 间/全 天 低 血 糖 持 续 总 时 间×100%.
  
  对照组,采集5时间点指端末梢血测血糖值,5时间点分别为早餐前空腹6∶00,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睡前22∶00.
  
  1.2.2其他指标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由 全 自 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测 定,糖 化 血 红 蛋 白(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1.2.3治疗目标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同种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6指南,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HbA1C<7%较为合理。实验组根据每个时段、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特别是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首先指导患者制定每餐的食物结构和运动强度,对非空腹血糖值<6 mmol/L时,提前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采用睡前补充少许饼干或其它容易消化的食物。药物的干预采用减少胰岛素1-2IU/d或减少降糖药的剂量,最终确定合理的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以(珔x±s)表示,主要 采 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入院时,实验组和对照 组 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收 缩 压(SBP)、舒 张 压(DBP)、TG、TC及 体 质 指 数(BMI)均 无 显 着 差 异(见表1)。佩戴RGMS患者在监测期间没有影响日常生活,无明显不适,仅3例皮肤置入处出现瘙痒,经及时处理消失,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和置入部位感染的情况。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比较(x±s)
  
  2.2入院初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在5个时间点测指端末梢血血糖,没有发现低血糖。佩戴RGMS实验组,96例研究对象中,监测到23例(24.0%)低血糖,23例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共发 生41次 低 血 糖,有 自 主 症 状 低 血 糖 仅4次(9.8%),其余均无低血糖症状(90.2%),而且低血糖出现主要集中在23∶00点到5∶00点之间。除发现低血糖外,同时还明确血糖的峰谷值和饮食的关系,10例因食欲欠佳,出现夜间低血糖,以及1例过量运动后血糖出现峰值。
  
  低血 糖 的 时 间 分 布 率 最 高 在0∶00-1∶59(34.1%),其次在2∶00-3∶59(22.1%)(图1)。
  
  2.3治疗2周两组血糖控制情况除早餐前空腹的血糖值外,其它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2)。
  
  两周后两组血糖值比较(x±s)
  
  2.4治疗3月后随访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bA1C有显着性下降,实验组BMI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之间HbA1C和BMI也有显着差异(见表3)。
  
  两组的BMI和HbA1C比较(x±s)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很难逆转,血糖的有效控制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 老 年2型糖 尿 病 患 者,机 体 功 能 减 退,往 往 伴 有 复 杂 用药[4],降糖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易蓄积,容易导致低血糖的 发 生,特 别 是 夜 间 无 症 状 性 低 血 糖 发 生 率较高。
  
  本研究中,96例患者入院后通过RGMS监测血糖,全面地反映了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水平,直观地显示血糖漂移的幅度和频率,发现23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特别是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90.2%),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段绝大多数分布在夜间23∶00到凌晨5∶00间。这是传统静脉抽血、指端血快速检测所无法比拟。传统方法虽较准确反映血糖值,但只是全天一个时间点的瞬时血糖,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治疗期间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时间点正好是监测的盲点,当然也就不能发现血糖峰值和谷值的时间点,更不可能明确血糖波动的原因,无法判定 黎 明 现 象 和 苏 木 杰 反 应[5].基 于 实 时 血 糖值,实验组根据出现低血糖的时间点和患者事件记载表,明确 低 血 糖 的 原 因,提 前 进 行 了 生 活 方 式 干预,这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始终的原则相一致。而且,在生活方式干预后,实验组发现继续存在 无 症状低血 糖,及时 减 少 胰 岛 素 的1-2IU/d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避免血糖的波动带来的负效应[6].通过2周的治疗,实验组的血糖整体控制要好于对照组。除血糖值外,HbA1C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因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所以是反映既往2-3月血糖整体的变化,但因不受运动、饮食等影响,也作为判定控制血糖的重要指标。在治疗3月后的 随 访,实 验 组 的HbA1C也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HbA1C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21%[7].而体质指数可简单实用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BMI的降低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一次医源性低血糖或由血糖波动诱发的心脑血管意外,其结果可能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带来的益处。防止血糖的异常漂移,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总体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8].
  
  参考文献
  
  [1]OngWM,Chua SS,NgCJ.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self-monitoringof blood glucose in people with type 2diabetes usinginsulin:aqualitative study[J].PatientPrefer Adherence,2014,8237-246.
  [2] 潘琦,郭立新,肖琛嫦,等。湖北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与 影 响 因 素 的 调 查 分 析[J].中 国 糖 尿 病 杂 志,2016,24(6):481-485.Pan Q,Guo LX,Xiao CC,et al.Glycemic control andinfluencing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Hubei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2016,24(6):481-485.
  [3]Castle JR,Jacobs PG.Nonadjunctive use of continuousglucose monitoringfor diabetes treatment decisions[J].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10(5):1169-1 173.
  [4]Mathur S,Zammitt NN,Frier BM.Optimal glycaemiccontrol in elderlypeople with type 2diabetes:whatdoes the edivence say[J].DrugSafety,2015,38(1):17-32.
  [5] 邹立娜,郭艳宏,李悦,等。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J].牡 丹 江 医 学 院 学 报,2013,34(3):125-127.Zou LN,Guo YH,Li Y,et al.The nursingof 32ca-ses with type 2diabetes byusingcontinuous glucosemonitoringsystem[J].Journal of MudanjiangMedicalCollege,2013,34(3):125-127.
  [6]Tran NK,Godwin ZR,Steele AN,et al.Clinical Im-pact of Accurate Point-of-Care Glucose?Monitoringfor Tight Glycemic Control in SeverelyBurned Children[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6,17(9):406-412.
  [7]TangXX,Li SS,WangY,et al.Glycemic variabilityevaluated by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 isassociated with the 10-ycardiovascular risk of diabeticpatients with well-controlled HbA1c[J].Clinica Chim-ica Acta,2016,461:146-150.
  [8] 廖淑金,黄萍,傅明捷,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特征 的 临 床 研 究[J].中 国 糖 尿 病 杂 志,2016,24(3):205-209.Liao SJ,HuangP,Fu M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hy-poglycemia in aged patients with types 2diabetes[J].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2016,24(3):205-209.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卓儒红,姚红艳.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01:120-122+14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内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