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猝死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是目前得到公认的、可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然而开通病变血管使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后,会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炎症反应是I-R损伤中的重要环节。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除调节血脂外,还有稳定粥样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及抗炎的作用。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的长效的降脂药物,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MI病人I-R损伤后血清中脂联素(ADP)、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以分析其剂量与抗炎效果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9月,选取在我院心内科及急诊内科住院的AMI病人66例,年龄(61.9±11.7)岁。所有病人均符合2001年我国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造影检查结果示3支血管病变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既往6个月内有AMI病史、既往6个月内有脑血管病史、恶性肿瘤、严重肝功能不全等。将66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4.59±10.72)岁;瑞舒伐他汀20mg组34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1.05±12.76)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10mg组于睡前给予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公司)10mg,每日1次;20mg组于睡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受试者分别于术前及用药后4周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以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80℃保存待检,血清中ADP和IL-18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珚±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病人血清中 ADP与IL-18水平比较药物治疗前10mg组、20mg组血清中ADP的水平分别为(4.47±2.36)、(5.34±3.60)mg/L,药物治疗4周后,10mg组、20mg组ADP水平分别为(7.64±2.48)、(9.36±3.11)mg/L,均较药物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5.980、4.184,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459,P<0.05);药物治疗前10mg组、20mg组血清中IL-18的水平分别为(239.47±97.33)、(231.72±86.61)ng/L,药物治疗4周后,10mg组和20mg组的IL-18水平分别为(194.17±74.60)和(156.04±39.79)ng/L,均较药物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39、5.466,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性差异(t=2.594,P<0.05)。
2.2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病人药物治疗期间未见恶心、肌痛等其他不良反应。
4周后查肝功能,均未见明显转氨酶升高者,提示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有良好的安全性。
3、讨论
AMI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对于AMI病人,早期开通闭塞血管,进行有效地再灌注,可挽救濒死心肌。然而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后,可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心功能、代谢、心电生理方面的一系列损伤,促使病情恶化。炎性因子的释放,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持续的冠状动脉内血流阻断、I-R可使心脏微循环阻塞、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心功能受损,影响病人预后。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病治疗中有效的调脂药物,其独立于降脂外的抑制炎性递质释放、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瑞舒伐他汀是作用较强的新一代长效的降脂药物,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工作中。ADP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参与免疫调节、脂肪和糖类代谢,且有抗动脉硬化、抗炎的作用。
ADP在I-R损伤中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NADP氧化酶的表达,阻止氧化自由基带来的损害;ADP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磷酸化,从而终止炎症反应,减轻心肌I-R损伤。本实验结果显示,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AD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20mg组升高的幅度更明显。提示瑞舒伐他汀可以升高AMI病人血清ADP的水平,且20mg组的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炎症前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合成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等独立于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有关。
AMI炎症反应中各项炎性因子的作用不尽相同,这其中IL-18参与了I-R损伤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IL-18的表达增加使IL-18的受体在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上调,从而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导致Th1/Th2的比例失衡,选择性增强Fas配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IL-1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20mg组降低幅度更明显。提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AMI病人血清中IL-18的水平,而且20mg组变化的幅度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与淋巴细胞的功能性抗原1结合,抑制细胞黏附分子1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同时抑制白细胞介素γ诱导的参与T淋巴细胞活化的Ⅱ型组织相容复合分子的表达,发挥抑制免疫作用,降低IL-18的表达等有关。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有助于减轻AMI病人的心肌I-R损伤,有利于病人心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但本实验的样本量偏少,追踪时间也较短,可能存在误差,今后可进行长期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观察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骆琼,潘云红,韩红彦.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9,24(5):507-508.
非ST段抬高是指心电图上无病理性Q波,仅有ST-T波演变的急性心肌梗死[1].其是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脏异常,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肝、肾等系统的特征发生变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3].目前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且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系统疾...
冠心病患者本身有心肌缺血症状,且随着病情发展甚至会诱发出现各种病理生理病变,其中心肌缺血引发的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对此类患者当前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细胞代谢水平的干预,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属于常规治疗、再血管化治疗之外的另一...
可以认为康复训练对于稳定期AMI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 在其康复治疗中应推广使用。此外, 应继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RCT, 并进行长期的追踪随访, 为系统评价提供更多的有力证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
当前临床观点为使用他汀类可能引起血糖升高,但综合评估目前他汀药物的效益-风险比仍是正向的[1,2].本研究拟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后的血糖变化等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1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