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地区丧葬问题与解决策略(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22 共3797字
4 农村丧事占用土地多,死人与活人争地,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综合利用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火葬后的骨灰存放方式在不断更新,种类繁多,但在笔者当地,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属于主流,虽然火化已经全部执行,但绝大部分仍然将骨灰盒放入棺材后下葬,不但墓穴要大,还要堆砌地上部分,一般占有土地面积 6m2左右,有的更大。再加上目前群众都富起来了,有的家庭出资购地用作坟地,而且位置还比较随意,有的在传统老坟地下葬,有的则请“风水先生”仔细查看,在自己选定的地方大建坟地,立碑树牌,相互攀比,占用大量土地。
据笔者亲身经历来看,大量的坟地是以老坟地为主,主要位置在山地、丘陵、滩涂和树林等,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土地也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支撑,隆起的大面积坟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构成障碍,因为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也时常见于报道。竟然有的坟地占用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在大片土地中间出现几个坟堆,周围栽种松柏树的现象也经常见到,而大部分群众对坟堆占地问题认识也不到位,往往助长了坟地占地思想的蔓延,这对于土地走上集中和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农业升级是极为不利的,非常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综合利用。
5 农村出身的党员干部有苦难言,更有个别人借此敛财,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有的党员干部出身农村,虽然在外工作,但迫于老家的习俗规矩,也只能参与其中,不但对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起不到作用,而且容易被很多群众误认为党员干部也大办丧事。更有个别党员干部利用丧事之际,展示自己在外工作的“辉煌成果”,同事、同学、战友、关系单位人员等等皆登门吊唁,车来车往,礼金丰厚,周围村民评头论足,也算是光宗耀祖,为逝者挣得更多光彩。反过来说,有的党员干部在外工作,假如只是单独携亲人回家奔丧,影响很小,却遭受众人白眼,有的村民会认为“混”得一般,结果,办丧事的规模大小成为在外工作人员互相比较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准,使得部分农村出身的党员干部有苦难言。
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单位和位置比较关键或重要,存在着有的单位和个人借丧事机会大量奉送礼金的现象,个别人也借此敛财。方式非常简单,因为有“办公人员”在“现场办公”,有的是两个登记簿册,一个用于本地村民和亲戚登记,另一个专门用于“对外”登记,分工非常明确。只要奉上礼金,说明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名字,直接登记在“礼簿”上即可,事后大家彼此相互你知我知,公然对抗有关规定,很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至于礼金来源,笔者认为,无论是个人登记还是单位登记,难免存在公款私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至于农村丧事占用时间多,容易耽误农事和工作等问题也是比较突出,按照一般伦理来说,办理丧事本身无可厚非,其中深深寓含了对先逝者的亲情、友情、关爱和追念,但是,丧事费用高,家庭负担大,丧事过程复杂,迷信思想严重,占用土地多等问题的存在,的确困扰着基层农村的发展,目前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些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具体政策和规定,但由于强大的传统习俗和具体执行不力等问题,往往浮在城镇多,落实农村少;机关单位多,个人家庭少,政策和规定在农村的实施成效缓慢,必须在高度重视的同时,加强丧葬礼俗改革,简化繁琐礼仪,正确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厚养薄葬”,使丧事习俗符合时代的要求。
5.1 及时完善丧葬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殡葬管理和服务制度,特别是县区、乡镇一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具体到微观层面,对殡葬依法实施管理,体现行政法规对民俗的引导作用。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加强监管,提高殡葬服务水平,防止殡葬服务变相成为个人的敛财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落实群众监督制度,成立村级殡葬理事会,一旦有个别人利用丧事机会大搞损民害民的事情,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查严办,绝对不能只讲部门利益或者姑息养奸,须知殡葬大计直接与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5.2 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丧事观念
事实上,根据笔者的调研,很多农村群众对大办丧事也很有意见,甚至也有很多群众深恶痛绝,但出于传统习俗,往往也屈从于各种压力。应紧紧依靠群众,以典型事例引导,做好专项宣传工作,而且长期坚持,不能搞一阵风,要从中发现问题,由小到大,将时代精神逐渐引入农村传统丧葬习俗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丧事理念,实现“厚养薄葬”.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家族墓地的消亡,国有公墓不断增加,为火葬后的骨灰存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存放方式也不断更新,种类繁多。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思想意识,自由选择骨灰的存放方式。骨灰存放的方式有骨灰墙、骨灰亭、骨灰塔、骨灰存放室等。此外,还有骨灰植树葬和骨灰下葬立碑墓地等,这种方法似乎来源于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近年来兴起的骨灰海葬也逐渐为人们接受。
总之,祭奠死去的亲人,选择什么方式,受经济、文化等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应该说,悼念亲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提倡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革除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礼俗,使丧葬礼仪这一传统文化朝着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
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研究背景1.1研究目的1.2研究意义1.3研究理论1.4研究方法2.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社会学观察2.1殡葬制度设计方面2.2殡葬政策措施方面2.3殡葬服务设施方面2.4殡葬文明进程方面3.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中问题成因...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