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安徽丘陵山区茶叶质量现状和监管机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5-04 共3189字
论文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皖南丘陵地区茶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历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集群的转变提升.然而,纵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历来都不是笔直向前的直线轨迹,而是有起有落,波浪式的循环向上.
  当前,从总体上来说,皖南地区的茶叶发展已到了一个分水岭,一些影响发展进程的现象或因素已经出现.现将皖南地区茶叶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总结如下.
  
  1.皖南地区茶叶质量现状
  
  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疲软下行的趋势暂未改变,茶叶消费增速日趋放缓.
  二是红茶等在一些区域炒售热销,挤占了皖南地区绿茶的市场份额.
  三是茶叶抽检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不时困扰着绿茶市场的拓展,对茶叶卫生质量的重视以及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使茶叶的感官质量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四是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和农资价格快速提升,而茶叶单价却基本维持稳定甚至呈现阶段性回落,使茶农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种茶效益大量减少,从而导致很多种植低档茶渊或低产出茶冤的茶农暂时弃茶外出务工.正视茶产业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防范风险,是发展壮大拓展市场的基础,而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会成为茶产业发展系统性风险的源头,需要系统性防范.
  五是产业化水平低.茶叶加工厂遍地开花,但龙头企业数量不多.
  六是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加工和销售都呈现较为分散的格局,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七是尚未形成真正的优势品牌.使当地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受到进一步削弱.
  八是一些产品的质量与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九是出口市场单一,出口部分仍然以散装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自有出口品牌少,名牌更少,产品价格水平低,出口产品的低价格和卫生质量的高要求矛盾突出.
  
  2.提升茶叶质量的对策
  
  2.1建立茶叶品质考核系统指标
  定量考核茶叶品质指标,便于操作,主要指标可包括5个项目院质量安全监管、茶园土壤改良、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茶业万人培训工程.
  2.1.1质量安全监管.主要考核五大指标院淤毛茶在制品抽检合格率.检测项目,主要是根据国家、省内现行的有关规定以及郎溪县茶园的用药现状,共检测DDT、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胺磷、草甘膦、苯醚甲环唑等9个项目.于茶叶质量安全案件查处数.茶叶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茶叶加工企业100%抽检,茶叶经营企业按企业总数的30%抽检.农资购买卡使用率.包括农户使用率和网点使用率,没有凭卡购买、销售农药的农户或网点将作为县茶叶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大队重点抽查的对象.外来茶农残超标案件查处到位率.
  2.1.2茶园土壤改良.主要考核年度土壤改良工作的实施内容和面积.淤修筑加固梯岸.梯岸高度要求在15 cm以上,并在茶园内侧开设竹节沟.于适时耕翻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后的羊粪等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禁止使用叶面肥和除草剂.茶园合理覆盖.选用山茅、稻草、地瓜藤、园间杂草等对茶树行间进行覆盖.同时,推行茶园梯壁留草,提倡茶园梯壁种植黄花菜、爬地兰等作物.
  2.1.3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主要考核五大指标院淤基础条件和运作机制.具体要达到野七有冶,即有一套完整的证照、有一个规范的名称、有一个明确的办公场所和基本的办公设施、有一个完善的章程、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有一套统一的经营服务模式.于开展植保服务.组建植保专业防护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合格率.带动力和覆盖面.合作社成员数量要达到30人以上,合作社茶园面积要达到6.67 hm2以上.构建产地利益共同体.从农资团购要统一开展植保服务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要茶园入股等4个层面,梯次推进专业合作,构建产地利益共同体.
  2.1.4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按照野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梯岸有草冶的基本建设标准,主要考核五大指标院淤实施面积.
  于合理种树.成活率要求达80%以上.梯壁留草种草.覆盖率要求达到80%以上.套种绿肥.套种面积要求达到50%以上.基础设施.要求平均每3 333.33 m2挖3~5 m3蓄水池渊坑冤,有整修茶园主干道、机耕路、人行道,道路系统完善.
  2.1.5茶业种植户培训.围绕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土壤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市场营销等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茶业种植户培训工程,严格开展野村村培训、月月培训冶活动,确保茶叶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知晓率考核将委托相关部门随机对茶农进行茶叶知识电话测评.

  2.2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2.2.1实施农资购买卡制度.相关部门督促网点对自觉凭卡购买农资的茶农实行价格优惠政策,同时,要联系监管部门加强对销售网点和茶农使用野农资购买卡冶的监管,并对不会使用野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冶的网点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2.2.2实施茶叶在制品内控抽检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行政作为力度,提高茶叶及其在制品农残抽检的密度和覆盖面,健全完善茶叶质量保障体系.在完成毛茶在制品抽检的同时,进一步内控抽检毛茶在制品.同时,对在内控抽检中被查出农残超标者,将在全域内予以公开公布;对在内控抽检中被确认为合格者,将无偿赠送其抽检报告.
  2.2.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督查打击力度.对全域农资经营网点开展拉网式清查,重拳打击销售、购买和使用非招标、禁限用农资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叶面肥行为,以及违法违规贩卖农资行为,同时,立足当地实际,进一步保持对野马路晒茶青冶等不清洁生产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2.2.4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联合创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力求以示范区为辐射,促进茶叶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2.3全面加强茶园基础管理
  2.3.1实施茶园土壤改良.推广以稻草、芒箕骨、花生藤等进行茶园覆盖,尝试套种春大豆和豌豆等经济绿肥进行土壤改良,同时继续实施培土翻耕、使用土壤改良剂、配方施肥和使用农家肥等土壤改良方式.
  2.3.2强化茶山生态建设.研究推广适合皖南丘陵山区生态茶园模式,逐步推广在茶园内侧建设截渊排冤水沟、竹节沟,在田间作业道旁及茶园中建设沉沙池、蓄水池,把茶园改造成前有埂后有沟、保水有度、排水通畅的水保茶园.
  2.3.3改造低产低效茶园.以野土壤为本、技术提升、工艺创新、市场适销冶为指引,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集中连片改造,重点解决茶园土壤板结、偏酸化,以及有机质降低、营养失衡、水土流失的问题,提高茶青鲜叶品质;通过培训、技术交流和制茶工艺大师培育工程,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野雨天做青冶等关键性技术难题的解决,推动制茶水平普遍提高;倡导传统主流,鼓励多元,引导茶农制作市场适销口味的产品,以优异的品质赢得市场.

  2.4创新茶业发展机制
  2.4.1培育发展规范化茶叶合作社.严格按野七有冶标准培育规范化茶叶合作社,并切实按要求开展工作.专业合作社要抢抓农时,及时落实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队和防治器具,对统防统治技术进行演练,在春茶期间开展统防统治植保活动.
  2.4.2严格筑牢卫生质量野防火墙冶.全面推广农资购买卡制度,使茶农使用农药得到全面有效地监管;通过高密度、广覆盖的茶叶质量抽检,倒逼茶企、茶农加强自我约束,推动茶农制作安全茶,茶企购买、销售安全茶,加大对外来茶青、成品茶叶的抽检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从严从重查处违规销售、使用农资行为,以最强硬的行政手段、法律措施来呵护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2.4.3加强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叶发展的野软实力冶,针对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域污染等问题,树立野全域生态冶理念,多管齐下,建设好茶园的大生态和小生态.

  参考文献:
  [1]吕关晔,王凯.山区农户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愿研究要要要安徽皖南山区茶叶生产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渊5冤院33-37.
  [2]张名国,黄建国.提高皖南丘陵地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浅见[J].茶业通报,2000渊3冤院24.
  [3]汤善麟.浦城县野十里排冶茶场生产无公害茶叶技术的初探[J].福建茶叶,2013渊5冤院24-25.
  [4]刘少群,陈丽佳,吴贤奇.广东茶叶质量安全提升战略和支持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渊11冤院6819-6821.
  [5]李建清,翁春英,黄阳成.三江县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现状及完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渊5冤院352-353.
  [6]赵伯坤.高县茶叶生产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渊7冤院325-32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