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别名“燕城”,位于闽中偏西,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之一。 自 2008 年起按照省农业厅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部署,充分发挥永安市自然优势,通过实施“万、千、百”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水稻高产创建规模,集成高产技术,加大辐射带动力度,促进全市粮食综合生产提高,取得了显着效益。
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三年获得 “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称号,2010 年、2012 年两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一、主要成效
1.创建面积逐年扩大
自 2008 年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以来, 创建面积逐年扩大,2008 年创建面积 11300 亩, 至 2012 年创建面积达23068 亩。 示范规模有突破 , 从 2008 年一个部级万亩示范片,到 2012 年两个部级万亩示范片。 截止 2012 年累计示范面积 93335 亩, 累计建成 7 个部级万亩示范区,9 个省级千亩示范片,16 个省级百亩示范片及 3 个五新技术展示点。
2.示范单产创高产
2008 年万亩早稻再生稻示范区平均亩产 655.5 千克,高产竞赛田再生稻再生季 408.11 千克;2009 年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 698 千克;2010 年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 708.2 千克;2011 年中稻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 678.76 千克, 最高产田两优 1128,实收 1.9 亩,亩产 824.88 千克;2012 年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 652.65 千克。2008 年至 2011 年连续 4 年获得三明市超级稻与再生稻竞赛一等奖。
3.辐射带动效果好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入户、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等项目的综合实施,在“万、千、百”示范片与五新技术展示的带动下,年辐射带动全市示范推广超级稻 10.5 万亩,2008年平均亩产 586 千克,年平均递增 10.8 千克,至 2012 年平均亩产达 640 千克,比普通杂交稻 587.47 千克,亩增 52.53千克,比增 8.94%;亩节本增收 63.2 元,总增收 663.6 万元。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永安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有关涉农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以及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与工作经费等,市农技站、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技术骨干组成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示范片的检查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等工作的具体实施。 每年都以市政府文号下发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永安市水稻高产创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高产创建工作内容、保障措施等,做到思想统一、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市镇村之间积极配合,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
2.强化培训指导
在水稻生育期各关键时期,由市、镇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 根据农时深入示范片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五年来共举办高产创建技术培训 414 期, 培训 31400 人次,印发资料 35000 余份,为水稻高产创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其中万亩示范区培训 93 期 6130 人次, 在各重点示范村村部、村食杂店等村民集聚处张贴季节性关键技术宣传栏 152 期614 处。 同时,乡镇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入户指导, 并通过电话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了实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3.狠抓示范带动
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规划,落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树立标志牌,使全市农民在高产创建活动中,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样板。 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到示范区开展现场观摩。 五年来,全市召开各级各类观摩会 23 场次, 省地相关会议也多次安排在我市召开。 如: 2009 年 4 月 28 日在永安市召开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会议;2011 年 3 月 10 日, 在永安市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2011 与 2012 连续两年三明市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永安市召开。 通过召开现场会,与会人员观摩了各类现场,获得了直观的效应,培育了具有带动辐射强的示范榜样,为高产创建的典型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4.强化宣传引导
市农业局充分利用市农业天地栏目、墙报、农业信息、树立标志牌、发放宣传资料等媒体宣传导向作用,多层面、多渠道、多视角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品种技术、工作机制、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氛围。 5 年来在各级农业信息网报送永安市粮食高产创建动态信息 169 篇次, 图片信息 83 篇次,省、地、市电视台播报相关新闻 23 条次篇,通过当地电视台及时宣传各乡镇高产创建示范推广情况,并在永安热点栏目《走遍燕城》做专题报道。
5.加大资金投入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永安市把农业科技入户、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与粮食高产创建结合起来,统筹用好各级补助资金,保证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5 年来,共投入补助资金 373 万元,其中省级投入资金 234 万元,本市级政府及乡镇配套投入 140 万元资金,作为粮食高产创建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经费,重点扶持部级万亩示范区、省级千亩示范片、百亩攻关方和五新技术展示点示范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水稻高产创建顺利开展。
6.严格督促检查
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小组,在各关键时期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督促各有关创建乡镇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和技术到位。
7.强化奖励机制
为了树立和表彰典型,积极参与省地组织的高产竞赛活动,同时也组织本市级的高产竞赛,对各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以政府办下文对高产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8.强化政策落实
5 年来按照 “有种有补 、谁种补谁 、公开 、公平 、公正 ”的原则,把农作物良种补贴结算资金 1188 万元、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贴资金 7831 万元等惠农资金直接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以增强广大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意识,保障农业安全和农民利益, 积极向农户宣传水稻种植保险,5 年来共举办培训班 173 期,受训人数 21000 余人次,累计发放“致水稻种植户的一封信”五万余份,张贴水稻种植保险广告 3000余份,5 年来累计投保水稻面积近 70 万亩, 共查勘了 5440亩水稻种植保险赔案,兑现了 131.8 万元理赔款,保证了农户恢复生产,推动水稻高产创建顺利开展,稳定了粮食生产。
三、先进典型
机收低留桩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是永安市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技术之一。 自 2010 年该技术示范成功以来,得到了省农科院和农业厅专家的关注,谢华安院士、郑履端研究员、徐倩华科长等专家多次到示范片指导生产,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佳辐占低留桩机收再生栽培机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2011 与2012 年三明市再生稻低留桩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连续在永安市召开,与会人员观摩了头季稻机收演示现场,获得同行的较高评价。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模式主要分布在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新寨、五一等村,种植面积约 0.5 万亩。 早稻在 3 月12 日前后播种 ,品种主要选择生育期较短 ,米质好 、再生力强的佳幅占。 头季稻 7 月 15~20 日收割,平均亩产约 500 千克。再生季国庆前后收割,平均亩产 400 千克以上。两季亩产约 900 千克,亩产值 3000 元,亩纯收入 2000 元以上。 再生季收割后种植飞桥莴苣。 9 月 15~20 日莴苣育苗, 10 月 15~20日开始移栽大田,一般元旦期间可以收获,平均亩产 3000 千克以上,平均亩产值 3500 元以上,亩纯收入 2500 元以上。 该模式年纯收入可达 4500 元/亩以上。 这种模式, 种植水稻的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低,且机收低留桩再生稻产量高,米质优,价格好、效益好,同时可以开展秋冬种,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获得更大收益。
四、经验启示
1.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及完善水利灌溉条件,抵御抗灾能力。
2.良种良法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 选育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是水稻增产的关键。 因此,要大力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技术培训与入户指导,真正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农民直接受益。
3.资金投入是水稻高产创建的保证 . 改良土壤 ,改善水利等生产条件以及良种良法宣传、培训和入户指导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要整合农业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的作用。
昌图县位于辽宁北部,现有耕地面积400万亩,是全国农业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因此,农业效应的高低,直接左右昌图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高产、高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