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机械化论文 >

乌兰察布市实施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的措施与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3643字
论文标题

  乌兰察布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是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 全市年均降雨量仅 300 毫米左右,年蒸发量 2500 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600 多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面对全市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的实际,乌兰察布市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力组织实施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走出了一条顺应自然规律、节水增效的新路子,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乌兰察布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16 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约为 10 亿立方米,而且区域时空分布不均。 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在乌兰察布市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干旱缺水是制约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2009 年以前,全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 76.4%。 灌溉方式仍以传统的漫灌为主,水的利用率仅为 30%~40%。 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改变农灌方式,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委、政府在不断加大水资源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时, 以水资源分布确定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了利用滴灌节水设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规划,确立了把加快发展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机械化设施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来抓,以此实现对水资源的有计划使用和合理开发利用。

  2.科技支撑,积极推广节水模式

  针对乌兰察布市十年九旱的实际,市委、政府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节水增产技术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覆膜栽培等新技术、新设备,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 2006 年开始,乌兰察布市在土地集中连片、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农民联户等形式建设大型喷灌机。 2009 年以来,针对喷灌耗水量大的实际,逐步将膜下滴灌作为全市节水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009 年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商都县和集宁区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示范,2010 年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市膜下滴灌总面积达到 105.4 万亩,其中(2010 年 33.4 万亩、2011 年 49.8 万亩、2012年 22.4 万亩)。 滴灌种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以种植马铃薯为例,一是节水效果显着,传统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耗水 300~400 吨,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耗水 80~110 吨,105.4 万亩膜下滴灌比漫灌节水约2 亿吨。 二是节肥效果显着。 膜下滴灌可使肥料有效利用率由过去的 30%~40%提高到 60%~70%,传统的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用肥 150~200 千克,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 60~100 千克。三是节能降耗。采用膜下滴灌一次每亩耗电 15 度, 而漫灌一次每亩耗电 65 度,滴灌比漫灌每次节约电费 28 元/亩。 四是投工费用低。滴灌比漫灌每亩省工 5 个,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开支。 2010 年,乌兰察布市遭遇严重干旱,但膜下滴灌发挥了巨大的抗旱威力,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达 2500 千克,比旱地增产 1500 千克,比普通水地增产 1000 千克。 2012 全市马铃薯虽受晚疫病及早冻的影响,但亩均产量仍达 4000 斤,较旱作马铃薯增产 1500 斤,亩均增收 600~750 元(按每斤 0.4~0.5 元计算)。22.4 万亩膜下滴灌马铃薯可新增产量约 3.3 亿斤,增收约 1.5 亿元。

  3.注重引导,加大资金补贴力度

  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资金投入量大,仅靠农户自身建设难以快速推进。乌兰察布市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节水设施的快速发展。 在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同时,乌兰察布市每年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约 2 亿多元,用于对节水农业的补贴。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分级筹资的办法,其中项目区农民每亩自筹 100 元,旗县市区政府每亩补贴 200 元,市级财政补贴 200 元,剩余资金全部国家安排到乌兰察布市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给予补贴。三年来, 中央农机补贴资金用于膜下滴灌项目 2 亿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 2.1 亿元。 旗县市配套资金 2.1亿元,农民自筹资金 1.05 亿元。

  4.服务配套,推动种植业技术的集成化运用

  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必须建立在大动力、全配套和高效能的全程优质农机服务基础上,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机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2010 年以来,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本着布局合理、立足长远、逐步完善的原则,强化“五有”即有一个好的领办人,有较强的服务手段,有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办公服务场所,有固定的服务基地,完善服务功能,允许不同成分经营方式的出现,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扶持,土地折股,机械折股,劳动力折股;制定验收初级标准,实行以奖代拔, 在市政府四年扶持 500 万元的情况下,共建设初级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 100 个,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动力机械 (804 以上的拖拉机) 不低于 3台, 动力与机具的配套比在 1∶3 以上。 服务农牧户7800 户,经营总收入达 7800 万元 ,合作社员人均收入 2.8 万元。 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4.4 万亩,全程膜下滴灌项目区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战场。
  建设农机示范园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农业先进生产力作用发挥的平台,通过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们将农机示范园区建设与膜下滴灌项目区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相统一,将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标准化种植等要素组合配套,全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0 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 以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为依托,共建设农机示范园区 36 个,其中 2013 年建设 11个,园区内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基地规模 18 万亩,标准化作业带动规模 36 万亩, 大型机械拥有量 540 台(套),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 97%,农作物增产幅度达到 20%左右,节本增收综合效益 3750 万元。 受益农户 6250 户。

  二、工作启示

  第一,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生产是北方干旱地区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出路。 水是农业的命脉,走节水农业道路是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现实选择。 从多年来乌兰察布市的气候特点看,干旱少雨已是常态,靠天吃饭没有出路,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必需要加快发展膜下滴灌设施农业,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第二,装备现代节水设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是农业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等用水量的增加,农业用水将更趋紧张,若仍采取大水漫灌的传统用水方式,过度开发水资源,势必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通过发展机械化膜下滴灌,能够在保持现有农业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灌溉面积,不仅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镇用水的矛盾,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生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 膜下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乌兰察布市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同时, 还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成片的土地再也不用修渠、打埂和挖沟,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 5%~7%。滴灌不受林网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只要水源条件具备,都可以开发为水地。 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大动力的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中型拖拉机服务功能快速萎缩,已逐步退出农业经济的历史舞台。种植业经营规模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逐步被规模化的农场方式取代,产业化格局越来越明显。 以劳力投入为主的传统农业, 逐步被以大型机械为载体的科技投入所取代,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三是实施膜下滴灌为转移农牧民,增加工资性收入创造了条件。 膜下滴灌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为解放劳动力提供了可能,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长期外出打工。 如一家以 2 个劳动力为例,一人可以外出打工,另一人可以在当地的项目区打工,外出打工者每人年收入按 8000 元,在项目地打工每天按 40 元, 打工 3 个月收入按 3500 元计算,年收入达 11500 元, 比种植旱作农作物多增收约 2 倍。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四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组织经营模式。 以滴灌为龙头,成立了农机协会、用水协会,为农民自我经营、自我管理提供服务。

  三、工作设想

  大力发展膜下滴灌节水农业,坚定不移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乌兰察布市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乌兰察布市农业生产将全部推行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走鼓励内涵挖潜、限制外延扩张的路子。内涵挖潜,就是在现有水浇地上做文章,利用三年时间将现有水浇地改造成滴灌,传统的渠灌、畦灌随之退出历史舞台。通过推广滴灌,使现有水利设施发挥更大的效益,增加水浇地面积。限制外延扩张,就是限制盲目新打机电井,加快推广机械化膜下滴灌生产。乌兰察布市已将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已列入十二五规划,计划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20 万亩,到 2015 年末,全市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达到 160 万亩,使全市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 300 万亩。同时将膜下滴灌生广泛用于玉米、葵花、甜菜、蔬菜、大棚种植、育苗、绿化,为我市农牧业的发展、园林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机械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