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影响因素探究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高瑛;王娜;李向菲;王
发布于:2017-06-26 共10142字
  内容提要:本研究利用 Probit 模型对农户特征因素、耕地特征因素、农业生产财政和管理特征因素及其他外源性因素对农户采纳决策( 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 的影响情况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受访农民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缺乏了解; 农户和耕地特征方面的因素是影响采纳决策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和农业收益是受访农民选择的影响其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土壤管理技术; 生态友好型; 采纳决策; Probit 模型; 农户。
  
  一、引言。
  
  农业污染导致的耕地退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Lefroy 等,200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目前粮食增产主要依赖高外部投入,高自然资源和环境消耗,以及西方农业生产技术对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替代,其中粮食增产的 80% 依赖于土壤施肥量的增加( 梁流涛等,2010) .1949 年以前,农民几乎未施用过商品化肥,但至 2014 年我国成为化肥消耗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利用率较低( 30% ~ 40%) ,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有学者对华北平原几个省份玉米和小麦肥料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1967 年粮食产量为 2036 公斤/公顷,2000 年为 6808 公斤/公顷,增加了 3 倍左右,而同期氮肥施用量却增加了 5 倍之多( Zhen 等,2006) .过量施肥会使氮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形成过量硝酸盐污染水体,某些重金属或有毒元素会被带入土壤,造成食品污染。当前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 1200 万吨,相当于 4000 万人一年的口粮(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2014) .根据对我国 23 个省份调查研究表明,2000 年农业污染事件 891 起,40000 公顷农田被污染,损失 25000 吨农产品( Zhao 等,2006) .此外,有机肥料用量减少,土壤有机物质不断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农田土壤退化。
  
  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为缓解或消除农业污染,多种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得到推广或应用,如保护性耕作( 免耕、减少耕作、土地深耕) ,作物轮作,施用农家肥,覆盖作物,种植绿肥,堆肥,测土配方施肥等,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在某些发展我国家,农户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水平仍然较低,作为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实行、参与和传播者,生产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和转化( Somda 等,2002) .目前关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或实践采纳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评价方面,研究结果已为相关农业政策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对某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或实践应用的研究,生态友好型土壤肥力管理要通过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或实践的组合应用提高农田土壤肥力,而且农民采纳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具有地域差别。因此,本研究以山东省调研农户的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国家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全省总耕地面积为 7510761 公顷。其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 3525210 公顷和2874213 公顷,另外水稻、谷子和大豆种面积分别为 130694 公顷、15168 公顷和 6558 公顷。2013 年山东总的粮食产量为 4528. 2 万吨,居全国各省前列,仅次于黑龙江和河南。该省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资料的过度投入,如 2013 年山东化肥施用量达 472. 7 万吨,居全国前列。然而山东耕地缺氮/磷元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程度较严重,土地质量全国较差。由于山东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较大,而且农业生产中化肥流失是造成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鼓励农户采用生态友好型农田土壤管理技术迫在眉睫。
  
  (二)农户调研。
  
  本研究从农户及耕地特征、农业生产情况、政府政策、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认知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在 2014 年 12 月-2015 年 2 月,以山东小农户( 非土地流转农户) 为调研对象,对作为家庭生产主要决策者的户主进行采访,调研人员是家庭住址为粮食主产区的江南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利用多阶段系统随机抽样法在山东抽取 5 个市,在每个市选择 2 个县,每个县选择 4 个镇,在每个乡镇中选择 3 个村,最后在每个村选择 5 ~6 户农户,共发放问卷 710 份,最后回收问卷 656 份,有效率为 92. 4%.考虑到我国农户的文化程度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采取对户主进行一对一的直接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三、理论框架和实证模型。
  
  本研究理论框架主要以 Negatu 等( 1999) 提出的农户-技术特征模型为理论基础,在农业生态、社会经济和相关制度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特征及农户的认知水平对技术采纳决策和传播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该模型强调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农户参与的重要性,且政府相应的支持政策能够鼓励农户的参与行为。因此本研究把影响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的因素分为农户特征、农田特征、农业生产财政和管理特征与其他外源性因素 4 类。
  
  本研究利用最大效用理论来解释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决策,当采用新农业生产技术产生的效用大于采用旧的农业生产技术产生的效用时,农户会选择采纳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影响第 i 个农户采纳决策的效用( Uij) 和影响因素特征( Xi) 之间的关系如下:
  
原文出处:高瑛,王娜,李向菲,王咏红. 农户生态友好型农田土壤管理技术采纳决策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7,(01):38-47+110-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艺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