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农作物栽培的发展史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源远流长,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技术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并且逐渐发展完善起来。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各类农业院校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农作物栽培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创立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农业生产进行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且结合我国国土及自然的实际情况,进而制订出合理的栽种计划,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使农业生产与环境发展获得平衡。
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农作物栽培科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和无私付出,推动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专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农作物栽培培养了优秀的人才。这一阶段,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种子包衣与根外施肥、耕作套种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促进我国农作物栽植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收益。
巩固提升阶段: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粮食获得了大幅度的增产增收,也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已经基本实现,这一阶段对之前的发展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升,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获得改良,高效高产、优质安全、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2 新时期农作物栽植的主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获得了稳步的提升,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在获得温饱的同时,更加向往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满足人们对营养摄入的需求,还要求农产品绿色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栽培技术,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作物的生产中去。为了确保粮食、生态、人身健康的安全,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对新时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加以融会贯通,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实现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灾害的控制技术。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视科学环保。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并应用到实际的农作物栽植工作中去。农业专家和专业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解决农村中农作物栽植技术较为薄弱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不仅可以使农民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民的收入获得提高,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3 新时期我国农作物栽植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而坚持可持续发展则是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必须遵循农作物发展的自身规律,根据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实际情况,确立新时期我国农作物栽植的发展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我国的农作物栽植向着高效、优质、高产、低耗、无公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优化农作物栽植的结构,在农作物栽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推进生产和操作的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农业的发展需求,在经营方面也要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简化操作手段,使农业栽植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1 优化农作物栽植结构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必须调整和优化农作物栽植的结构,确保我国农产品供应的供需平衡。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在确保粮食栽植面积的基础上,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应该在稳定粮食栽植面积的基础之上,结合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经济作物、燃料作物以及糖料作物、牧草种植的面积,使农作物的栽植变得多层次和多样化,科学合理地优化栽植结构,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2 突出区域发展的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地形、气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此外,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因素和风俗习惯也截然不同,因此反映在农作物栽植上也是各有特色。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不能过于片面化和简单化,而是要充分体现区域化和差异性,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等区域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农作物栽植计划,使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弥补不足。粮、棉、油、糖、五大农作物产品的供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进行科学调研,合理分配,例如,利用松嫩平原的地域优势主要栽植玉米、大豆,而黄淮海平原地区则主要以栽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四川盆地则以栽植水稻、油菜为主,新疆主要产棉花等。这些农作物栽植的地域划分对于发挥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3 生产的规模化
之前的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以小规模和小户型为主,生产规模不大,也没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大,导致农作物产量较低,生产利润也不高。因此,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要将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生产作为目标,通过培养栽植大户,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组织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在让农民平等自愿参与的基础之上增加土地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3.4 生产的标准化
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标准化生产,在新时期,农作物的生产应采用工业化的安全经营方式来进行管理,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生产工序和技术的明确和到位,确保产品质量的要求,实现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所谓的标准化作业,即从栽植到后期的产品和运营都要实现标准化,农作物栽植的全过程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3.5 操作简约化
操作简约化就是指在农作物的栽植中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栽植技术来提高栽植效率,并且不断简化农作物的生产技术环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植质量,达到提高效率,减轻消耗的目的。操作的简约化并不意味着简单操作也并非是指用一些简陋的农具来进行农作物杂栽植,操作简约化需要建立在保证农作物的高产和质量的基础之上。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的栽植是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时期适应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必然会向现代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革新传统的栽种方式,增产增效,提高农作物栽植的质量,做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杨从党。我国作物栽培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2]李向东,庞建新,汪胜军,等。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5(10)。
[3]余松烈,苗保河。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与发展方向[J].作物杂志,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