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青春期男女多发。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枇杷消疮汤治疗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 例痤疮患者均为解放军第255 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 14 例,女 27 例; 年龄最小16 岁,最大 32 岁; 病程最短者 3 个月,最长者 10 年。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中医外科学》中有关痤疮的诊断标准拟定。( 1) 常见于青年男女; ( 2) 多发于上胸、颜面、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 3) 初起多为细小皮色丘疹,白头或黑头粉刺,接着出现脓疱,严重可有结节、囊肿。反复发作或挑刺后,留下凹凸不平的瘢痕及色素沉着;( 4)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轻微瘙痒或疼痛。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枇杷消疮汤治疗。方药组成: 蜜枇杷叶 30g,夏枯草 20g,浙贝母 20g,蒲公英 30g,紫草20g,白花蛇舌草 20g,金银花 20g,连翘 20g,大青叶20g,板蓝根 20g,赤芍 20g,当归 20g,黄芩 20g,防风20g,甘草 6g。水煎,每次 150mL,每天 2 次,早晚分服。心肝火旺,伴口渴喜饮者,加栀子、天花粉; 大便秘结者,加虎杖; 肠胃湿热,伴脓疱、结节较重者,加野菊花、败酱草; 肝郁血瘀,经前加重者,加柴胡、醋香附、王不留行、益母草; 痰瘀互结,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皂角刺、莪术、红藤。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寻常痤疮的疗效标准评定。痊愈: 皮损完全消退率≥95%; 显效: 70% ≤皮损消退率 <95% ; 有效: 50% ≤皮损消退率 < 70% ; 无效: 皮损加重,无变化,或皮损消退率 <50%。
3. 2 治疗结果 41 例中,痊愈 14 例,占 34. 1% ; 显效 17 例,占 41. 5%; 有效 8 例,占 19. 5%; 无效 2例,占 4. 9%; 总有效率为 95. 1%。
例 典型病例袁某,女,23 岁。2013 年1 月 21 日初诊。诊见颜面部多发红色丘疹 2 年余,以颜面两侧、下颌部为主,间有脓疱及红色结节,轻触痛,月经提前,轻度痛经,伴急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处方: 蜜枇杷叶 30g,夏枯草20g,浙贝母 20g,蒲公英 30g,白花蛇舌草 20g,连翘 20g,大青叶20g,板蓝根20g,赤芍20g,当归 20g,黄芩 20g,防风 20g,王不留行 20g,没药 12g,醋香附 20g,甘草 6g。7 剂。于 1 月 28日二诊,丘疹、结节明显好转,脓肿已消,上方加皂角刺,15剂。3 月3 日三诊,面部丘疹、结节基本消失,留点状色素沉着,继服上方7 剂后皮损消退告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 讨 论
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属中医学“粉刺”范畴,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 重者出现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青年人素体血热偏盛是本病发生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瘀痰结使病情复杂。枇杷消疮汤是由枇杷清肺饮、仙方活命饮及五味消毒饮 3 方化裁组成,3 方均源于《医宗金鉴》,肺主皮毛,以治肺风粉刺经典方枇杷清肺饮为基础,清泻肺热;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功效,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五味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善清全身之热毒,是治疗疮痈疖肿之要方。方中枇杷叶味苦,性凉,归肺、胃二经,性善降泄,具有宣肺清热之功,肺主宣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使人体内的浊气向下运行,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更合黄芩清中上焦肺胃之热; 气机阻滞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夏枯草、浙贝母苦寒泄降,清热化痰散结,使脓未成即消; 蒲公英性甘寒,归肝、胃经,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本草备要》载其: “专治痈肿、疔毒”; “疮家圣药”连翘解疮毒,善消痈肿,散结聚,合金银花、紫草凉血消肿; 白花蛇舌草有较强的清热利湿解毒功效,具有一定的抗炎杀菌作用,也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痤疮及湿痰瘀阻日久,必生热毒,而热毒一成,与湿瘀相结,又生痰浊,加重瘀阻,大青叶、板蓝根功善清热解毒,更有清热消炎之功; 当归、赤芍活血散瘀止痛;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痤疮患者常表现为易过敏体质,体虚易感外邪,故加防风祛风胜湿,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也起到一定的增强抵抗力作用;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随症加减,共奏疏风宣肺、清热解毒、消肿溃坚、利湿化瘀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瞿幸 . 中医皮肤性病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5 - 227.
[2] 李曰庆 .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0 - 192.
[3]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92 -295.
脂溢性皮炎(SD)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常见于头部、面部及躯干皱褶部位。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我们自拟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
多发性疣是临床上较为多见,但有效治疗方法不多的一种皮肤疾病,给患者的美观和心理带来较大影响。我科自2008~2012年以来使用自拟中药祛疣浸剂治疗多发性疣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66例多发性寻常疣、跖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2012年至2013年,我们自拟祛敏方治疗过敏性皮肤病28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8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15~61岁,平均35.2岁;病程1小时~1周,平均2天;荨麻疹45例,湿疹51例,皮肤瘙...
湿疹是临床上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由内外多种原因引起,病因复杂,病情缠绵难愈。临床上以皮肤持续、阵发的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可见多种形式的皮损改变,湿疹往往病程较长,数月到数年不等。临床上常将湿疹依病程时间段的不同划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