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

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6 共994字
论文摘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德育教育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课程,而在既往的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沿袭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对于学生的理论教育,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这对学生德育学习是一种误导。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继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之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实践。

  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到德育学习的真谛。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将实践教学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不仅符合德育教育这门学科的根本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内在品质的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活动,为学生设定一定的德育活动主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学生会在亲身尝试之中感受到德育活动的真实意义,并通过活动参与而得出一定的心得体会,这对于学生内在品质的形成极为关键。

  三、充分尊重学生德育成长的主体性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而形成的内在感悟,是外在教学工作所不能强加干涉的领域,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的内心感受加以耐心的引导和时时的关注,用我们的教育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学生的内在心灵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其对于德育的理解也会与以往大不一样,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之前的内心感受,学生会通过自在心灵的变化而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提高,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提高的作用是非常持久的。

  四、注重德育教育的内外整体性

  德育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成为道德素质优异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会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本质意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拥有过硬文化基础或者是拥有某项特殊技能的人才,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初中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恰到好处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于学生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曾秋燕.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剑南文学,201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德育论文德育教育论文
返回:普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