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及构件分析

来源:汉语学习 作者:张苗苗
发布于:2020-02-21 共10529字
语法学论文第三篇: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及构件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构式语法的基本观念和分析方法,探讨汉语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系统、句法语义特征、生成机制及相关理论问题。在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系统中探讨了宏观、中观和微观构式的层级关系。通过对微观构式层实际构例的分析,总结出共变条件构式具有共变性、条件性和程度性等构式特征。然后对其构件进行了句法语义分析,构件从动词性成分扩展到形容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等,要求具有可变义和量度义等语义特性。文章最后还对一般和特殊共变条件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共变条件构式; 网络层级; 句法; 语义; 生成机制;
 
  The Syntax, Semantic Features and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ovariational Conditional Construction
 
  ZHANG Miao-miao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researches the hierarchical network system, syntax and semantic features,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ovariational Conditional(we abbreviate it as CC below)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issues, bases on the fundamental idea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the hierarchical network system of CC construction, we discuss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 of macro-construction, meso-construction and micro-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onstrusts in the micro-construction, CC construction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covariational, conditional and certain degree. Its components expand from verbal to adjectival, nominal and so on, with semantic features of variable and metrizable. Finally, we also analyze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ommon and special CC construction.
 
  零、引言
 
  本文主要讨论类似下列诸例中跟“越X越Y”相关的语言现象:
 
  (1)车是越小越好,彩电可跟飞机似的,越大越好。(毕淑敏《送你一条红地毯》)
 
  (2)上海人越来越多了,到处有人租房子,肯出大价钱,押租又多。(沈从文《我的人生哲学》)
 
  上述例句中都有这样一个结构:待嵌成分1进入框架“越……越……”中组成待嵌结构“越X越Y”“越来越Z”,我们将这些待嵌结构以典型构式“越X越Y”统而概之,“越来越Z”“越是X越是Y”等可看成是“越X越Y”扩展而成的边缘构式,且相互之间有着系统性关联,形成了紧密相关的构式家族。本文尝试将这种结构纳入构式语法的体系进行研究。
 
  共变条件构式“越X越Y”句式整合所具有的浮现性特征“程度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通过其构件“越、X、Y”或其他构式的分析无法得到的,是构式形义关系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含有非组构性意义。因此,“越X越Y”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构式。
 
  英语中的“The Xer the Yer”构式对应于汉语中的“越X越Y”构式,例如“The more you eat,the fatter you get”对应于“(你)越吃越胖”,表示随着条件“吃”的量的增加,“胖”的程度也在增加,二者相互关联、共进共退,具有共变关系。“共变”关系和“条件”关系可以较为具体且全面地反映出该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
 
  本文试图构建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系统,进而在系统中探讨共变条件构式的层级关系和构式特征,并对共变条件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
 
  一、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系统
 
  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构式语法理论强调,构式网络层级在认知上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且输入频率在图式性更强的结构的固化(entrenchment)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听者重复、高频地(以很高的例率2)碰到某些构例(construct,即单一用法事件,如“越吃越胖”“越来越多”等),那么这些构例将会固化到心理构式库(mental constructicon)中。构式语法反对传统的词汇—句法二分路径,而假设存在一道从实体到部分实体/部分图式再到完全图式的构式斜坡(Hoffmann 2014)。
 
  实体性构式“吃、胖”进入“越X越Y”后,形成微观构式(micro-construction,实体性构式)“越吃越胖”。“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等大量有相似的形式和/或意义的微观构式进一步图式化(schematicalization,即当一种型式有很高的型率时),可抽象出“越X越Y”这样的中观构式(meso-construction,半实体半图式性构式),显然,这个中观构式具有较大的能产性。若干“越X越Y、越来越Z”这样的中观构式进一步抽象概括,就可产生更为抽象的宏观构式(macro-construction,如共变条件构式,它的形式是个半实体半图式性待嵌构式,它的意义可大致解释为“程度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个构式图式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层级关系和承继关系图式如下:3
 
 
  图1 共变条件构式网络层级关系   
 
  构式组成一个由承继关系联接的网络,这些承继关系是具体构式的许多特征存在的理据。承继网络可表述跨构式的概括,同时承继网络也允许次规则和例外的存在(Goldberg1995)。在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系统中,每个网络层级的构式在句法上的抽象度不同,从更高层、图式化水平更高的层级朝向更低层、更具体的层级,沿着向下的方向承继构式性特征。例如,当微观构式层的具体构例“越吃越胖、越来越多”等横向扩展到两个及以上同类型构例时,纵向就可由具体构例抽象出中观构式层较为抽象的构式,如“越X越Y、越来越Z”等,这时可通过微观构式层具体构例的语义抽象出中观构式层构式的语义特征。微观构式层“越吃越胖”这样非常具体的实例联接型承继构式,它例示了数个处在图式化水平不断增高的层级上的更为抽象的构式,承继了更具一般性的构式的最基础的构式性特征,如句法特征上较为抽象的框架结构和较为抽象的构式义,同时还表现出构式特异性。同样,由中观构式层再向上抽象概括为宏观构式层“共变条件构式”时,即可得到该构式整体的共变条件特征。由此可以说明不同构式网络层级与构式句法特征、语义概括之间的关系。
 
  在共变条件构式的网络层级中,中观构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其中,典型共变条件构式为“越X越Y”,由典型构式扩展而成的边缘构式有时间共变条件构式“越来越Z”等。典型构式是边缘构式存在的理据,当且仅当边缘构式承继典型构式的特征。我们打算在网络层级系统中认识和分析共变条件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考察不同共变条件构式的互动关系,将相关现象建立起系统性关联。
 
  二、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构式意义具有多义性。构式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家族(Goldberg 1995)。共变条件构式可以看成是构式多义性的一个实例:同一个形式对应于不同但却相联的意义。共变条件构式的意义是通过一个由许多密切相联的意义所共同构成的范畴来表达,这些密切相连的意义所共同构成的范畴构成了共变条件构式系统内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意义的集合。对构式义的分析是我们对共变条件构式进行充分研究的必要前提。关于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学界已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如陈群(1999)、刘楚群(2004)、朱文文(2011)等。由于构式义具有不完全可推导性,对构式义的概括要更多地结合具体用例和语境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将通过语境中实际用例的分析,探究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的具体内容和特征。
 
  2.1共变性
 
  学界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早已有之,吕叔湘(1944)、邢福义(1985)、刘楚群(2004)等在结构主义理论背景下,认为“越X越Y”格式可以表示倚变关系。其中,吕叔湘(1944)认为,“如果两件事情都在变化,而互相关联,共进共退,这时我们说这两件事情之间有倚变关系,或函数关系,含混一点,也可以说是比例的关系。”鉴于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主要理论背景,“倚变”的语义基本等同于构式语法理论中的“共变”,因此我们将这种特性称为共变性。试比较:
 
  (3)a.她很胖。(自拟)
 
  b.她越吃越胖。(同上)
 
  c.她越来越胖。(同上)
 
  例(3)a是对主语的静态特征的描述,例(3)b和例(3)c还增加了变化义。“越吃越胖”中的“吃”和“胖”在言语行为发生之时早已存在,是对已存在的行为“吃”与性质特征“胖”的共变关系的描述,且这种关系还可能持续下去。构式“越X越Y”的共变性语义特征可分为正向共变性和反向共变性。
 
  正向共变性是语言表达时具有的常规朝某方面发展的特性,符合理想化认知模型,可用连词“所以”来连接,可分为常规逻辑关系(表达常规关系下的正向逻辑关系,如:“越吃越胖”)和动因影响下的正向共变关系(虽然形式上是可加形式标记“却”的反向共变关系,但符合理想化认知模型,语义上属于正向共变关系)两类。其中后者又可分为主观有意的共变关系(在特定主观动因有意影响下产生的共变性结果,可以使共变性结果的程度更加凸显。如“(吃减肥药,所以却)越吃越瘦”)和客观规约的共变关系(虽然不是常规关系下的状态,但却是符合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客观规约正比变化。如“(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却)越吃越瘦”)。
 
  反向共变性凸显与过去的状况不同,或违背日常认知加工模式,不符合理想化认知模型,不能用连词“所以”来连接。这种标记性语义与添加形式标记“却”的标记性句法形式形成特定的形义匹配,如“(天天大吃大喝却)越吃越瘦”。这种反预期的表达很多,如“越吃越饿”“越喝越渴”“越睡越困”等。反向逻辑关系是有事件标记的超常规组配形式,具有不自足性,且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多依赖于临时性语境。例如:
 
  (4)话虽说了不少,饭可是没吃完。因为吃几口说几句话,胃中有了休息的时候,于是越吃越饿。(老舍《老张的哲学》)
 
  例(4)因为“越吃”导致食欲增加或其他因素,因而产生结果“越饿”。如果将“越吃越饿”中隐含的“缺环”补全,比如说“越吃苹果消化越快,消化越快越饿”,这就跟“越X越Y,越Y越Z”的形式在本质上具有了同一性。此外,下面例(5)能体现出共变性的阶段性特点,在一定可增长的限度内是一种情况,超过这个限度,会转变为相反的情况。
 
  (5)真理越辩越明,有时也会越辩越晕。(星云大师、刘长乐《包容的智慧》)
 
  例(5)前后两句连用了两个表义相反的“越X越Y”,表示真理明晰的程度随着辩论的增多而变化。在一定的现实可见的可增长的限度内是正向共变性“越辩越明”,超过一定限度在特定动因的影响下,就会把辩论双方辩晕。
 
  以上共变性构式特征的分析过程可概括为下图:
 
 
 
  图2 共变条件构式的共变性构式特征   
 
  2.2条件性
 
  “‘越X,越Y’句式是以‘越……越……’为形式标志的条件倚变句式。前项是倚变的条件或依据,后项是倚变的结果”(邢福义1985)。在“越吃越胖”中,“越吃”是共变的条件或依据,“越胖”是共变的结果。在“越来越Z”中,构件X已固定为“来”,共变的条件X固定化为时间,表示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共变条件构式表达的共变关系是在一定前提条件的作用下达成的,具有条件性,在条件的促发下前项和后项发生共变。
 
  应该注意的是,在条件性语义特征中要区分高层语境条件和内部共变条件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条件。我们把以上括号内的特定动因“天天大吃大喝”等称为高层语境条件,以区别于“越X越Y”的内部共变条件X。而“越来越Z”中的“来”比较特殊,它虽然跟“越X越Y”一样,也表示一种共变关系,但不能比照“X”和“Y”之间的共变关系,认为“来”和Z之间有共变关系。在“越来越Z”式中,与Z有共变关系的结构项是隐含在具体语境中的,而且随语境的不同而不同。例如:
 
  (6)他喜欢吃红烧肉,所以越来越胖。(自拟)
 
  (7)他生活优裕,不爱锻炼,所以越来越胖。(同上)
 
  例(6)中与“胖”有共变关系的是“喜欢吃红烧肉”,例(7)中与“胖”有共变关系的是“生活优裕,不爱锻炼”。因此在“越来越Z”中凸显的是高层语境条件,而内部共变条件即时间被淡化。
 
  2.3程度性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共变条件构式所能表达的语义特征中,程度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陈群(1999)提出,“越来越A”主要用于表达“随着某事物的发展,另一种事物在数量、范围、程度或情状等方面逐步产生某种变化”。我们认为,数量、范围、程度、情状等的变化,都可从更高层面上概括为程度的高低变化。共变条件构式“越X越Y”可以表达程度性事件,如“越吃越胖”和“越胖越吃”都具有事件程度,不仅凸显了量的增加,同时也凸显了量的程度。
 
  综上,我们可以将共变条件构式的构式义概括为:表示两个结构项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程度性的共变关系。对“越X越Y”构式义的明确,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构式,而且也为使用“越X越Y”构式的条件设定了明确的语义标准。
 
  三、共变条件构式的构件分析
 
  共变条件构式“越X越Y”是一个半实体半图式性构式,共有三个构件:“越……越……”、X和Y。其中“越……越……”是固定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越”的释义是:副词,重复使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跟“愈……愈……”相同)。由于待嵌成分“X”和“Y”是可变量,对“X”和“Y”的形义分析及其关系的研究就成为探讨该构式的构式特征及能产性的关键所在。
 
  3.1构件的句法扩展
 
  共时语法现象中构件句法扩展的表现涉及到构件怎样从动词性成分扩展到形容词性成分,又怎样扩展到名词性成分等。
 
  邢福义(1985)、裘荣棠(1993)、张强胜(2010)、朱文文(2011)、龙国富(2013)等对“越X越Y”的待嵌成分X和Y的句法特征进行了研究。邢福义(1985)指出,“越”后边的词语有四种情况:“越(是)+V”“越(是)+A”“越+V/A的N”“越+是N”。龙国富(2013)发现,“在宋、元以后,‘越……越……’构式表示为一种因变函数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程度上的表现为:后面动作随前面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动作性。”“明清时期,‘越……越……’构式的动作性有所减弱,词类范围由动词扩大到形容词,也扩大到‘越是……越是……’句式,带名词性成分”(张强胜2010)。清代中叶,“来”进入表时间的“越……越……”构式,“越来越+形容词”构式产生。
 
  在构件从动词性成分扩展到形容词性成分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表达程度性事件的动词必须有程度可言,如可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等。由于动词性成分进入构式后表达程度性事件,构件才有向同样可表程度的形容词性成分扩展的可能。“越”后的动词性成分一般有以下几类:
 
  (8)她去哄她,又总是越哄越哭,她简直束手无措,心里是无比的沮丧。(王安忆《长恨歌》)
 
  (9)作学生的时候出锋头是嘴上的,越说得花梢,越显本事。(老舍《赵子曰》)
 
  (10)我们攻击越厉害,他和那个二老板的妥协越容易成功。(茅盾《毛的故事》)
 
  例(8)中的X和Y均为动词,例(9)中X为述补结构、Y为述宾结构,例(10)的Y为状中结构。其他动词性结构如主谓、兼语、谓词性联合结构等,也可用于“越X越Y”构式中,如“越来越资本密集”“越来越令人失望”“越来越汹涌澎湃”等。值得注意的是,当“越”后面的成分为“A的N”时,“越”的限制对象是其中的A。例如:
 
  ○11石头中间长了一些松树,全都向地面匍匐,越老的树长得越矮。(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例11中“越”后面的成分为“老的树”,可通过移位变换为“树越老长得越矮”,因此“越”的限制对象是A——“老”。这说明,“Y既以X作为共变的条件,又以X中的N作为意念上的主语”(邢福义1985)。
 
  当构件对形容词性成分开放后,构式“招聘”4的机制更加灵活,具有程度性的构件可能进入构式,产生特异性现象,名词性成分这时就可能进入构式进行“求职”。如果构式赋予了构件以程度性特征,没有程度性的代词也可以进入构式。例如:
 
  12越是这样,我越觉得别扭。(《人民日报》1995年)
 
  例12中“这样”是没有程度性的代词,在这里表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具有不同的程度量级。介词进入属于转喻的情况。例如:
 
  13微明中一排黑色的大树,浓密的树冠在空中与天尚划不出界限,天是钢蓝的,越往下越浅一些。(史铁生《小说三篇》)
 
  例13中“往下”转喻定中结构“往下的地方”,由于多数介词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因此这种用法也可归并为“越+动词性成分”。至此,构件句法扩展的限度就完成了。对于能产性很强的“越X越Y”构式,我们可以进行类推,一般的词语或类似词语的表达形式都可通过合适的语境而进入到构式中,构式“招聘”的范围很宽,新现象符合特征就能进入“求职”,有时虽然特征稍弱,通过语境进行强化也可以进入。
 
  3.2构件的语义特性
 
  构式与构件具有互动关系,构式义基于对构件义的整合,又在使用过程中浮现出特异性特征。构式义可以向构件义渗透,反过来构件义也对构式义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既然构式义和构件义有关联,关键性特征需要是相合的,即要符合“招聘”和“求职”的要求,构式对构件有“招聘”的要求,构件符合“招聘”的条件即可进入“求职”。下面具体分析构件深层次的语义约束条件。
 
  3.2.1可变义
 
  共变条件构式表达共变性语义特征,要求构件具有可变义的语义特性,这样构件才能符合构式“招聘”的条件,进入构式进行“求职”。例如,构式“越吃越胖”的构件X“吃”和Y“胖”都具有可变义,二者都可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变。可变义的语义特性可通过添加句法格式“V/A+动态助词+数量短语”来测试,可受数量短语修饰的成分具有有界性,动作或性状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可以说“吃过一次”表示“吃”的动作发生过一次,有再次发生的可能。“胖过一年”表示“胖”的性状持续发生了一年,现在不再是“胖”的状态。
 
  3.2.2量度义
 
  在共变条件构式中,构件还应具有量度义的语义特性,即可用一定的量来度量,才可进入具有程度性的共变条件构式中进行“求职”。例如,“越吃越胖”中的构件X“吃”和Y“胖”都具有量度义,“吃”的量度义可理解为“吃”的次数,“胖”的量度义可理解为“胖”的程度。动词的量度义语义特性可通过句法格式“不停地+V”来测试,表示动作具有可重复性,可以反复进行,这样才有度量的可能。例如,可以说“不停地吃”,表明“吃”的动作是可度量的。正如赵元任(1979)所言,“这个动词一定得有程度可言”。可度量的动词即有程度可言。形容词的量度义语义特性可通过疑问格式“有多+A?”来测试,例如,可以说“有多胖?”,说明“胖”的程度有不同的量级差别。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共变条件构式的构件X和Y具有可变义和量度义,才能进入构式进行“求职”。这些构件特征既是共变条件构式得以成立的基础,也是形成新的共变条件构例的基本条件。当然,绝大部分的构件X和Y都应满足以上条件,一些还未进入“越X越Y”的词语,倘若具备了以上条件,便也极有可能形成新的“越X越Y”构例。
 
  四、共变条件构式的生成机制
 
  共变条件构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复杂,这种逻辑关系可能是客观现实的,也可能是主观心理的,这牵涉到常识推理。Goldberg(1995)的认知构式语法强调Langacker所提倡的以讲话者为中心的对情境的识解。通过对一般和特殊共变条件构式生成机制的研究,以期解释为什么允许无穷的合乎语法的共变条件构式存在,同时也力图解释为什么还有无数的其他表达式不合语法。
 
  4.1一般共变条件构式的生成机制
 
  在共变条件构式中,常见的表达如:“越吃越胖/瘦、越走越累/轻松、越长越高/矮、越跑越快/慢”等,表示正向或反向逻辑关系;相反,还有一些反向逻辑关系的表达如“越吃越饿、越喝越渴、越擦越脏、越减越肥”等,但表正向逻辑关系的“越吃越饱、越喝越解渴、越擦越干净、越减越瘦”等接受度较低甚至几乎不成立。这表明构式“越X越Y”一般不用来表达“越吃越饱”等背景性成分,“饱”是说话人实施“吃”这一行为可预期的结果,常规关系作为词语的语义蕴含,成为说听双方的共识而不必言说,而“越吃越饿”等违背了常规关系,不符合理想化认知模型,有被言说的可能。为什么这些反向逻辑关系的表达是常态?而常规的表达反而是基本不用的?这恰恰是证明“越X越Y”为构式的重要证据,因为基于使用的构式语法在能产性上是有限度的。构式库是基于语言使用的,构式库是(人们)通过语言经验并且不断受到语言经验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Hilpert 2014)。“也许越是边缘的,越能检测构式的本质特征”(施春宏2012)。
 
  频率驱动的用法事件具有频率效应,频率的多少对认知和记忆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统计了一些正反向逻辑关系的表达在语料库中的例率,以“越吃越饿/饱”为例,“越吃越饿”在BCC语料库中共71例,在CCL语料库中共4例,没有“越吃越饱”的用例。Hilpert(2014)指出,如果这种情形占到所有用例的60%,那就意味着一个相当高的预期度。对简单相对频率(simple relative frequencies)的测量值其实就代表着“提示信息效度”(cue validity),即人们根据现有的提示线索所做的预估到底有多靠谱。对不同提示线索的强度,我们应看有关的用法频率,以便弄清楚什么样的词汇性和语法性构式有可能共现。
 
  在共变条件构式中,反向逻辑关系的表达受反预期原则支配,对应的现实事件偏离预期,有出乎意料之感。吴福祥(2004)指出,“反预期信息指的是与某个特定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言谈事件中当说话人针对语境中谈及的某一事物或事态提出一种与他自己或受话人的预期相反或相背离的断言、信念或观念时,那么该说话人就表达了一种反预期信息。”为什么会出现反预期的情况呢?“越吃越胖/瘦”中的“胖”和“瘦”都有动态过程,因此正反向逻辑关系的表达都能说。而“越吃越饿”中的“饿”在事件结构中有特殊之处,跟常规的“越X越Y”相违背,用作反预期的表达。基于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反向关系是对事件本身的约束或内部成分的语义约束,这两点可能不完全匹配。不完全匹配的就不能形成规约性关系,这是凸显的可能性。正反向逻辑关系在可能性上都能凸显,但在现实性上如果只能凸显其中一个方面,这时正反向逻辑关系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4.2特殊共变条件构式的生成机制
 
  在现代汉语句法系统中,我们常常见到以下这类句子:
 
  14他学中国画,越画越中国。(自拟)
 
  15她越来越女人了。(同上)
 
  在共变条件构式中,构件的原型范畴是谓词性成分,而以上例14、例15中“越”修饰限制的成分X和/或Y为名词性成分,例14的“中国”不能直接激活共变条件的语义,而是凸显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等特征;例15的“女人”凸显柔美、温柔、体贴、贤惠等女人特有的性格特征。
 
  就构式类型来看,由于构件由名词性成分构成,但语义内涵丰富,这些名词性成分都隐含了述谓性语义的性质特征,经过构式压制发生了去范畴化后能够进入这个构式中。构式的形义之间实际并不对应,构式义和词汇义发生冲突,语法和语义错配,错配构式的生成往往依赖于构式压制,也即“构式强制词项接受系统相联的意义”(Goldberg 1995)。
 
  从形义关系角度来说,共变条件构式的压制形式是“越X越Y”(X和/或Y为名词性成分),其语义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越X越Y”的构式义,另一个是N背后所隐含的语义。构式压制可以解释N背后语义是如何隐含的:它是在共变条件语义的帮助下,以“越……越……”等词作为触发语,对构件N进行压制。这样,N在受到压制后就会激活其隐含的内涵义,比如例13的“女人”受到压制会激活其柔美、温柔、体贴、贤惠等特征,具体激活哪种语义还受实际语境制约。这些名词性的填框机制一般要求名词性成分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描述性语义成分“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起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关系、功能、动程、特定表现等,可以看成广义的述谓内容,显现出描述性语义特征。”施春宏(2001、2002)对于没有严格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句法框架的分析性作用显着,通过句法形式“越X越Y”等对名词性成分的描述性语义特征进行提取,形成以N代替“N+性质”的转喻表达。
 
  五、余论
 
  本文主要以多义性和能产性为构式研究的重要目标,讨论了在构式语法和类型学中研究较为充分的共变条件构式在汉语句法系统中的分布状况,这种构式的层级是怎样从微观构式基于图式化过程抽象出来,在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具有能产性的半实体性半图式性构式,并对其进行理论构建,力求在系统中探讨共变条件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的互动关系。
 
  共变条件构式具有人类思维的认知共性,比如英语中的“The Xer the Yer”、俄语的“чем…,тем…”等。虽然在具体表达上表现出较多的语言特性,但也存在着诸多跨语言共性。王春辉(2017)从跨语言的角度概括了“越A越B”构式的若干类型学特征。类型学探讨也是构式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群.说“越来越A”[J].汉语学习,1999,(2).
  [2]刘楚群.论“越V越A”——兼论从“越V越A”到“越来越A”的语义虚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3]龙国富.“越来越……”构式的语法化——从语法化的视角看语法构式的显现[J].中国语文,2013,(1).
  [4]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5]裘荣棠.略说“越来越X”的构成条件[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2).
  [6]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
  [7]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8]施春宏.从构式压制看语法和修辞的互动关系[J].当代修辞学,2012,(1).
  [9]施春宏.“招聘”和“求职”:构式压制中双向互动的合力机制[J].当代修辞学,2014,(2).
  [10]王春辉.汉语的比较关联构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2).
  [11]吴长安.待嵌构式的挖掘价值和未来话题[J].东北师大学报,2016,(4).
  [12]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13] 邢福义.“越x,越y”句式[J].中国语文,1985,(3).
  [14]曾萍萍,毛继光.“越X越Y”构式解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4).
  [15] 张强胜.汉语“越……越……”格式的共时与历时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8]朱文文.“越A越B”格式的倚变量考察[J].燕赵学术,2011,(1).
  [19]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20]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1]Hilpert, M.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4.
  [22]Hoffman, T. The Cognitive Evolution of Englishes:The Role of Constructions in the Dynamic Model[A].Edited by Sarah Buschfeld, Tomas Hoffmann, Magnus Huber&Alexander Kautzsch. The Evolution of Englishes:The Dynamic Model and Beyond[C].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注释
 
  1(2)吴长安(2016)把构式分为固定构式、待嵌构式、常规(基本)构式。“待嵌构式”是符合构式要求的部分固定、部分需要填充的语言结构。我们将待嵌构式中需要填充的成分称为“待嵌成分”。
  2(1)例率(token frequency)指一个具体实例(例如一个具体的词)在一个具体构式中使用的次数;型率(type frequency)指在一个具体构式中出现的不同的词的数量。类型频率越高,能产性就越强。(Goldberg 1995)
  3(2)这个构式网络层级关系的构建主要参考了Hoffmann(2014)的图示。
  4(1)“招聘”和下文的“求职”是施春宏(2014)提出的,该文从构式对组构成分的“招聘”和组构成分对构式的“求职”这两个角度刻画了构式压制过程中存在的双向互动的合力机制。
点击查看>>语法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语言学系
原文出处:张苗苗.共变条件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生成机制[J].汉语学习,2019(06):29-3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